李海燕
在現實視野下,語言之間存在的差異實際上在短時間內無法消除,由此在限度的范圍內增加目標語中的文化信息量可促使其語言進行合理轉化,這也正是現階段民族文化翻譯的重點。
一、現實視野下民族文化翻譯的可譯性限度
從整體上分析,翻譯是實現跨文化傳播的基礎,通過翻譯可以實現不同文化的轉換,促使現階段的目標語受眾通過翻譯了解其語言中蘊含的文化內容。在翻譯過程中,利用語言的轉換可以促使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更為豐富,并結合文化的背景促使文化繁榮,加強文化傳播,使其擴展到社會其他領域。通過分析發現,現階段民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展現出獨特的價值,其可以說是先輩在生活中探索出的經驗,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意識形態,在一定范圍內形成民族認同。不同的語言,在文化、語言、內涵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因而,在翻譯過程中經常出現難以保留的信息,即可譯性限度。
二、現實視野下民族文化翻譯的可譯性限度原因分析
(一)語言差異因素
翻譯是指現階段運用一種語言來轉換另一種語言,并保證翻譯前后內容相同。少數民族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共同地域是少數民族的特征,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相同的文化歷史,呈現出明顯的語言習慣與特征,如在結構、音調、修辭、表現等方面的文化現象較為明顯,與其他語言相區分,展現出獨特的民族色彩。實際上,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由于不同的語言蘊含的民族特色不同,在翻譯過程中難以保證語言轉化信息的完成,部分目標難以全面傳遞至目標語中,造成明顯的翻譯有限性。對此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分析。一是語言結構方面。通常情況下, 翻譯過程中經常單純地根據字面意義進行分析,轉換其語言,進行文化信息傳遞。但該方式中由于民族語言習慣影響常常形成特定的結構,導致其蘊含的文化信息特殊。少數民族語言的使用人數較少,呈現出明顯的區域性,并且種類較多,語言自成系統,其語法、習慣、讀音等呈現出明顯的復雜性,在翻譯過程中更為困難,影響整體的翻譯效果。甚至在不同的背景下,民族語言也分為多種方言,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區呈現出明顯的不同。以苗族為例,分為湘西方言、黔東方言以及川黔滇方言等,甚至還可以繼續劃分。這些方言在語言與詞匯上存在明顯的不同,對翻譯產生明顯的影響。二是語言的表現系統方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民族思維方式與民族文化存在密切的關聯,由于不同的民族生活背景存在差異,因此在思考問題上呈現出獨特的風格,進而體現在語言方面。例如梁山的彝語通過代詞與動詞的調變進行主動與被動區分,而壯語中則進行數量詞后置,展現出明顯的區別。二者在表達過程中可以明確地體現出文化之間的不同,進而促使文化信息量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不對等情況。
(二)民族文化因素
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結合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在長期的發展與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共同文化心理,以滿足人們的發展需求。民族文化心理涉及的范圍較廣,內容較多,如歷史傳統、生態環境、生活習慣、審美價值等。由于該類因素的影響造成現階段形成不同的價值體系,在倫理、道德、審美、思維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同,進而反映在文字上。民族文學可以說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載體,雖然不同民族作家在文化素養上存在不同,但其作品均會體現民族文化心理,展現出獨特的文化價值。語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間呈現出的信息目標不同,進而在語言翻譯過程中經常出現目標語失真情況,翻譯者通常單純地根據表面的意思翻譯,未能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心理,造成傳遞的信息表達不完整,出現可譯性限度。
三、現實視野下民族文化翻譯可譯性限度的文化信息擴容
現階段,在傳統文化繼承與弘揚背景下,民族文化翻譯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在民族文化翻譯過程中,其逐漸形成明顯的可譯性限度,影響整體的翻譯性,因此應積極創新,靈活運用新方法促使現階段的翻譯突破其限制。
(一)基于民族立場進行文化翻譯
在當前的現實視野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明確現階段的民族立場,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立場,現階段可以選擇的立場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第三者立場。該立場的翻譯者置身事外,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可以通過客觀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其內容的實際情況,不會呈現出內容傾向。
第二種,翻譯對象的民族立場。翻譯對象的民族立場呈現出明顯的民族心理,進而在翻譯過程中呈現出民族性的真實性,并擴大其翻譯的范圍,融入全新的內容,保證文化信息量與民族文化趨同,尋求民族的認同。
第三種,目標語立場。翻譯者會從目標語的受眾角度分析,分析民族文化信息,通過文化進行替代與填充,進而達到翻譯的目的。
在進行翻譯過程中,不同的立場呈現出的特點不同,其傳遞的民族文化信息量也受到影響,需要深入地創新,從民族文化的傳播角度開展優化,盡可能地在可限度范圍內進行內容擴展,提升翻譯的質量。在翻譯過程中,以民族文化傳播為基礎,明確翻譯目標,以目標作為實際的行為導向,促使翻譯者對民族文化產生認同,保證翻譯中可以全面地傳遞民族文化信息。注重民族場景的還原,從不同的角度創新,打造全新的體系,注重民族精神的融入,呈現出民族語言的色彩。通過民族場景的優勢促使民族文化信息渠道實現全方位發展。注重民族文化的認知,在翻譯過程中不僅要從語符方面進行翻譯,也需要融入民族文化,深入了解其內容,保證翻譯的精準性,展現出其獨特的價值。
(二)基于民族文化心理開展各項工作
現階段的語言文字信息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表層的信息,另一部分為深層的信息。不同的信息包含的內容不同,如表層信息主要是指明確的文化信息,深層信息主要是指文學中蘊含的深層次文化內涵。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該部分內容必須進行深入的探索,以促使其滿足實際的需求。翻譯者應在表面文化信息傳遞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語言中蘊含的信息,準確地進行傳遞,以保證文化信息呈現出良好的文化價值。掌握民族文化心理分析作品內容的價值,對翻譯的可譯性限度進行擴容。注重內容的優化,探索現階段文化的意識形態與審美觀念,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進行翻譯。例如,現階段的少數民族在文化上還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對于該部分內容也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索,分析翻譯的角度,明確其隱含的信息,以提升翻譯質量。
(三)注重民族語境的還原
從范圍的角度開展分析,現階段的語言信息蘊含著大量的民族場景,因而在翻譯過程中應注重民族語境的還原。在民族文化翻譯過程中,應從多個角度研究,明確其語境因素產生的影響,明確其實際的價值,優化現有的理念,形成完整的翻譯體系。
四、結語
在當前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翻譯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應全面地開展創新,探索現實視野下民族文化翻譯呈現的特點,做好可譯性限度的文化信息擴展,擴大民族文化翻譯的容量,深入挖掘民族語言、文化心理以及語境的價值,實現更好的文化傳遞。
參考文獻:
[1]劉丹,李一格.文化翻譯觀看廣西民歌如何邁向國際化[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21):186-187.
[2]喻馨銳.從中國文化“走出去”角度談廣西民族文化外宣翻譯策略[J].英語廣場,2020(32):44-47.
[3]胡春春.提升城市國際形象的路徑研究:以揚州旅游文化翻譯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0):174-176.
[4]孟容靜.交際翻譯理論視角下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景觀外宣翻譯研究[J].大眾文藝,2020(18):142-143.
[5]陳小路.小議異化視角下中西文化翻譯:以《阿Q正傳》英譯本和《黑奴吁天錄》漢譯本為例[J].英語教師,2020(12):105-107.
[6]康秦齊,陳才.翻譯對民族文化心理的傳承與超越路徑探討[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20(3):59-62.
(作者單位 云南省少數民族語文指導工作委員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