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少妮
“互聯網+”背景下的工會管理,應當側重開創工青婦工作的內容,特別是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全面保護青年及女性的基本權益。因此,應當重視打造完善的工青婦組織體系,全面關注青年和婦女的個人需求,突顯工會的“服務性”價值,進而推動工青婦組織的領導作用?;诖?,文章就“互聯網+”背景下開創工青婦工作的新路徑及方法展開探討。
為提高工青婦組織工作的有效性,需創新工青婦工作的模式,在過程中融入改革、創新、管理的思路,融合“互聯網+”為背景的運行計劃,展現出具有時代價值的工作特征。由此可見,管理人員應當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打造出特色的服務內容,在改變管理思路、運行機制、活動機制的過程中設立有效的實踐思路,進而提高青年、婦女職工的凝聚力。
一、“互聯網+”背景下開創工青婦工作的意義
“互聯網+”模式改變了傳統工青婦組織的工作形式,它可更新組織的工作形式,突顯出客觀、長期性的群眾工作模式。因此,開創“互聯網+”為背景的工青婦工作模式,可構造“社會主義”為背景的管理舉措,而這項工作舉措對革新、優化工青婦工作是有利的。在此過程中,指導基層青年職工、婦女團體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指導群眾明白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目的,以便在進一步傾聽群眾訴求的過程中打造線上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其中,“互聯網+”能為職工提供更全面的指導建議,促使青年、婦女學習發展性的精神。通過讓基層群體逐步關注黨的工作任務,注意基層職工的工作、民生、子女教育方面的內容,給予群眾切實的幫助,有利于在解決群眾問題的同時幫助職工逐漸樹立服務意識。例如在過程中可采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形式,宣傳與黨建相關的內容,有利于在服務工作中逐漸解決群眾生活、學習、工作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難??傊?,運用互聯網模式創新工青婦組織的核心水平,在過程中融入科學、可靠的管理形式,能讓工作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逐漸解決群眾的民生需求。
二、“互聯網+”背景下工青婦工作的實踐原則
(一)和諧性原則
工青婦工作需指導市內的工青婦組織在黨的指導下順利開展工作,所以,應要求廣大職工運用互聯網學習新時期的社會主義精神、黨建精神和經濟發展要求等內容。通過讓基層職工、青年群體、婦女工作者明確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個人優勢,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管理方式,以促進當地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發展性原則
為突顯出“網絡強國”的理念,需要指導企業工會、黨建部門、高級管理部門明確核心發展戰略,依據現實主義的創新活動模式提高全體職工的凝聚力。值得注意的是,需要讓職工意識到個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及地位,在強化個人使命感的同時形成責任意識,有利于職工形成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思想狀態,進而全面提高職工的發展性理念,也能讓工青婦組織形成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
(三)中心性原則
在新模式下,工青婦組織應依據社會的發展形勢及企業的核心地位打造出中心化的管理方式,指導各部門充分意識到經濟發展特點及個人的發展導向。通過融入具有示范性作用的管理形式,結合各部門的基礎崗位職責進行創新,以期讓青年、婦女明白參與社會管理的目的及價值。另外,掌握群眾的思想意識、工作態度、個人生活方面的特征,也能增強群眾對企業、工會的情感,在弘揚積極道德理念的過程中展現出多樣化的思想形式。例如互聯網組織構架中,應結合以下要求進行實踐:首先,在自媒體平臺的影響下,能夠改變基層管理組織的形態,領導人員也能清晰地意識到個人的責任,及時利用大數據收集近期的時政資料和管理制度,使職工能清晰聽到源于社會各界的聲音。其次,互聯網也改變了群眾的交互模式,能在相關管理單位的支持下拓展可行性較強的管理思路。例如可應用“一對多”的形式進行線上交互,指導各級干部進行全面、系統、全天的服務工作,有利于提高基層群眾的依從度。
三、“互聯網+”背景下開創工青婦工作新視野的方法
(一)基層組織應重視“互聯網+”的特點
基層管理組織應充分意識到“互聯網+”與推動工青婦工作質量的方式,針對5G網絡的傳播、交互特點打造出具有實時價值的基礎運行設施。在此過程中,工青婦組織應根據基礎管理方式及業務創新方式打造出與時俱進的管理思路,采用“一對多”的方法設立可靠的服務形式,提高信息資源在工青婦工作中的應用水平。另外,在線上工作方式確立中,組織管理人員應整合特色的、優質的業務形式及管理形式,根據不同項目的發展特點配置相對應的管理方法及創新方法,促使各項基層服務項目都具有“交互”的價值。所以,組織管理者應當采用扁平化的管理理念設立公平、公開的管控思路,在信息化技術(傳感技術、路由器)的支持下將匯總的內容傳遞至分組交換結構當中,以期實現(N+1)個信息媒介的交換形式。在交換站工作過程中,技術人員也應根據現有的組織信息、傳感信息進行交互,采用各類主流媒體渠道將指定的信息傳遞至各個用戶的手中。
(二)打造“云計算”為主體的網絡矩陣
打造特色的網絡矩陣構架,并在矩陣中設立各組織成員的責任及任務,以期推動基層職工、年輕工作群體及廣大女性工作的合理性,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創新:第一,應運用“嵌入式”的思路滲透勞動、經濟、社會、政治發展之間的關系,依據相關法律內容優化勞資關系,促使組織內部的管理方式適應于時代需求。第二,相關統計顯示,青年人群是互聯網沖浪群體的主力軍,并且這些網民多活躍于抖音、微信等APP中。因此,工作人員應結合青年群體的用網需求打造基礎網絡構架,再指導共青團在平臺中開展工作。例如共青團可設立“由0至1”的工作形式,確立基礎服務平臺并給予必要的延伸與拓展,促使青年團體能夠在平臺中學習到新穎的社會發展理論。第三,在婦幼群體組織構架中,應當設立具有“公益”要求的合作形式,依據各部門的參與需求建立管控思路,確立合作機制。在自媒體信息時代的影響下,各類APP平臺可用于收集群眾的心聲,依據群眾的反應確立反饋思路,確保所構建的信息渠道能反映出工青婦組織發展要聞及時政新聞。通過建立線上的交互機制,方便各職工、青年群體進行線上辦公,在關聯性平臺的對接中完成網絡矩陣的構架。
(三)設立數字化服務平臺
數字化服務平臺可提升線上服務、交互的效率,原因是5G信息能構建出更為和諧的服務形式,以便在共贏的管理機制中融入具有信息整合的信息服務模式。在此過程中,技術人員應當明確數字化平臺的服務中心,需依據平臺的主要用戶群體進行用戶畫像,也能快速共享現有的服務項目。因此,技術人員可模仿北京市某地區工青婦組織的服務形式,依據數字化平臺的服務初衷確立可被管轄的基礎群體,再向他們推送具有互動服務價值的網絡空間。在線上工會服務管理中,管理人員應改變信息的交互方式,改變以E-mail為主體的信息傳遞途徑,打造以APP為主體的業務推送方法。例如可運用“釘釘”進行線上資料、信息的傳遞與轉發,指導青年群體在軟件中及時上傳當日、每周的工作報告。除了可應用“阿里云”服務形式,還可運用以“企業微信”“微信公眾號”為主體的服務方法,建立關聯性的服務子菜單,再指導群眾在平臺中共享信息資源。例如可在公共會議室設立專項的政務、黨建、信息服務空間,再搭建穩定的信息傳遞系統進行數據共享,可提升服務信息的傳遞效率。總之,打造以數字化為背景的產品服務模式,分析出各職工的基本需求及精神需求,可助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確立“線上+線下”的服務價值。另外,平臺信息服務也能提升工會的服務質量,加大工青婦組織的業務內容輻射面積,有利于提升工會服務活動的有效性。通過在子服務平臺端口中設立“我要反饋”“我要評價”“我要發言”等菜單欄,圍繞菜單欄項目設立基礎服務團隊,讓專業的服務人群參與到專項業務的實際溝通中,進而鞏固工青婦工作的服務效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工青婦工作創新中,管理人員應充分認知,運用互聯網的特色,結合不同群體的勞動空間及女性群體的情感需求打造優質的服務思想及管理方式,這樣有利于創新工青婦工作的核心內容,提高該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戴濛濛,劉和海.“互聯網+”背景下的工會工作模式變革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9(3):157-158+161.
[2]葉文振,奐倩.勞動空間、青年女性與情感的生產和消費[J].中國青年研究,2019(2):5-13.
[3]李露露,周思媛,宋婧.“時間荒”新議:基于青年女性創業者日常生活的觀察[J].中國青年研究,2019(10):19-26.
(作者單位 長沙廣播電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