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鑫華 劉國良 段華超 劉富華 羅潤文 董瓊



摘要:對樹頭菜進行不同高度平茬,通過平茬對其更新復壯,為其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對樹頭菜的經營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對10年生樹頭菜采用0、20、50、100cm等4種平茬高度,生長期間調查其生長狀況,主要包括叢高、冠幅、枝粗、枝長、枝數及其生物量。結果表明,以4種平茬高度進行試驗,樹頭菜均表現出良好的生長趨勢,多數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在4種不同平茬高度中,20、50、100cm平茬處理的各項生長指標皆優于平茬高度為0cm的處理,其中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10年生樹頭菜對其萌蘗效果最好,該處理的其叢高(183.29cm)、冠幅(164.33cm)、枝粗(12.81mm)、枝長(114.45cm)、枝數(9.56條)等生長指標相比其他處理效果最優。
關鍵詞:樹頭菜;平茬處理;平茬高度;生長狀況;生長指標
中圖分類號:S605+.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04-0104-06
作者簡介:鄭鑫華(1994—),女,四川廣元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植物栽培研究。E-mail:1255368986@qq.com。
通信作者:董瓊,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植被恢復與保持、生物多樣性研究。E-mail:dqyeam@swfu.edu.cn。
樹頭菜(Cratevaunilocularis)是山柑科魚木屬一種木本喬木,高5~15m或更高,掌狀復葉三小葉,樹枝灰褐色,多產于廣東、福建、浙江、廣西、云南等省份的山地、丘陵溝谷和溪邊濕潤地[1]。云南省建水縣、石屏縣等地常炒食或涼拌樹頭菜嫩芽、幼葉,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被人們視為風味佳[HJ1.8mm]品[2];樹頭菜嫩莖中含粗蛋白74.5mg/g,總氨基酸27.2mg/g,人體必需氨基酸11.2mg/g,遠高于普通蔬菜[3];樹頭菜還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根、葉均可入藥[4];樹可作路邊行道樹[5]。多方面表明其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李宏楊等在對樹頭菜的高效栽培技術中介紹了利用其插穗育苗的栽培要點[6];何禎等在利用基質和激素處理樹頭菜試驗中得出,促進其扦插生根的最佳處理組合為150mg/L萘乙酸(NAA)+混合基質(珍珠巖∶河沙∶草炭=1∶1∶1)[7];徐云鵬等在樹頭菜11個無性系穗條扦插試驗中篩選出其中的優良品種[8]。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大量繁殖和栽培樹頭菜的成功經驗,現有樹頭菜的資源少見,多于村民房前屋后少量栽植,該樹種種子少見,且嫩莖年年受采摘導致生長受限,不易結種,多年后早衰,因此亟需對該樹種促萌更新。
平茬是一種有效的林木更新復壯措施[9]。近幾年研究中,閆志堅等對幾種巖黃芪屬植物平茬后發現,平茬作業對該屬植物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10];高森等研究發現,銀杏經平茬修剪后對其葉子質量與產量有顯著影響[11];黨曉宏等對沙棘進場平茬復壯技術研究后發現,平茬后的沙棘生長狀況優于對照植株[12]。為了延長樹頭菜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食用、生態價值,本試驗對昆明市西南林業大學大棚中10年生樹頭菜進行人工平茬作業,以觀測其平茬復壯效應,并對比分析不同平茬高度樹頭菜的生長狀況,以期為樹頭菜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業大學格林溫室(25°06′N,102°76′E),海拔為1910m,處于云貴高原中部。昆明市屬山原地貌,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均降水量為700~1100mm,降雨集中在6—10月,無霜期為278d,屬于北亞熱帶低緯度半濕潤高原山地季風性氣候。
1.2試驗材料與方法
試驗所用材料為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業大學格林溫室中的10年生樹頭菜,按距離地面0(對照組)、20、50、100cm等4種平茬高度分為4個處理區。然后從每個處理區中選取健康無病害的樹頭菜進行平茬作業,每個處理3株并重復3次,共計36株,平茬后進行涂漆處理。平茬時間為2019年5月19日,平茬方式為人工平茬。
1.3數據的測定與獲取
調查方法為平茬作業1個月后,每隔15d調查不同平茬高度下樹頭菜的叢高(再生高度)、枝粗(再生新梢基徑)、枝數(再生新梢數量)及枝長(再生新梢長度)等生長指標,每個處理隨機選3株,從中再隨機選取1個枝條測定其葉片與枝條的生物量。
植株各指標的增長量及增長率:增長量=平茬后各指標生長量-平茬前各指標生長量;增長率=增長量/平茬前各指標生長量×100%。
1.4數據分析
采用Office2013和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統計分析[13]。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平茬高度下樹頭菜各生長指標方差分析
對不同高度平茬樹頭菜各生長指標進行方差分析(表1)及最小顯著差異(LSD)多重比較(表2)后發現,樹頭菜平茬后生長過程中,不同平茬高度對樹頭菜枝長、枝粗、叢高、枝數、冠幅等生長指標具有極顯著影響(P<0.01)。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樹頭菜平茬后,4種不同高度平茬處理間各生長指標中平均枝長(F=50.916)以平茬高度為100cm長勢最好,其平均枝長達114.45cm,相比之下,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平均枝長僅為49.38cm;4種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各生長指標中,部分處理的平均枝粗差異極顯著(F=40.798),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平均枝粗達到12.81mm,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平均枝粗僅為7.01mm;4種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各生長指標中,部分處理的叢高差異極顯著(F=24.936),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叢高為183.29cm,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叢高最低,為61.77cm;4種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各生長指標中,部分處理的平均枝數差異極顯著(F=14.071),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平均枝數為9.56條,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平均枝數最少,為1.33條;4種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各生長指標中,部分處理的冠幅差異極顯著(F=9.248),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冠幅為164.33cm,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冠幅僅為66.44cm。
綜上分析可知,不同高度平茬處理中,樹頭菜對各生長指標影響效果最好的是平茬高度為100cm的處理,其平均枝長、平均枝粗、平均枝數、叢高及冠幅均達到最大值,相比之下,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各生長指標長勢均最差。
2.2不同高度平茬下各指標生長動態
2.2.1新梢生長節律分析
由圖1和表3可知,對平茬后樹頭菜各生長長勢進行LSD多重比較,新梢隨時間增加不斷生長,不同高度平茬對樹頭菜新梢生長增長量具有極顯著影響,連續[KG*3]105[KG*3]d[KG*3]其新梢增長量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最佳,達到114.45cm,相比之下,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新梢增長量僅為49.38cm;從Logistic方差擬合曲線圖中可以看出,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生長斜率最大(1.2955),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斜率最小(0.4708)。結合LSD多重比較可以看出,不同高度平茬處理對樹頭菜新梢生長增長率影響具有極顯著差異,其新梢枝長增長率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最大(6.10%),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最低(2.57%)。
2.2.2新梢基徑生長節律分析
由圖2和表3可知,新梢基徑隨時間增加不斷生長,不同高度平茬對樹頭菜新梢基徑累計生長量具有極顯著影響,連續105d其新梢基徑累計增長量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最優,達到12.81mm,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新梢基徑累計增長量僅為7.01mm;結合Logistic方差擬合曲線圖可以看出,連續105d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斜率最大(0.1353),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斜率最小(0.0477)。從LSD多重比較可以看出,不同高度平茬處理對樹頭菜新梢枝粗增長率的影響具有極顯著差異,枝粗增長率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最大(3.49%),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增長率最低(1.35%)。
2.2.3叢高生長節律分析
由圖3和表3可知,樹頭菜的叢高隨時間增加不斷生長,不同高度平茬對樹頭菜叢高累計生長量具有極顯著影響,連續105d其叢高累計增長量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最優,達到183.29cm,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叢高累計增長量最小(61.77cm);結合Logistic方程擬合曲線圖可以看出,連續105d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斜率最大(2.1070),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生長斜率最小(0.5531)。從LSD多重比較可以看出,不同高度平茬處理對樹頭菜叢高增長率的影響具有極顯著差異,叢高增長率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最大(7.51%),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增長率最低(2.23%)。
綜上,以萌蘗累計數量隨時間變化利用Logistic方差擬合曲線,對不同平茬高度處理的樹頭菜各生長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從圖1、圖2和圖3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不同指標萌蘗累計數量隨平茬高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趨勢。因此,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樹頭菜各生長指標隨時間增加,Logistic方程擬合程度均達極顯著水平,樹頭菜的生長指標在平茬措施中具有隨平茬高度增加而上升的趨勢,且平茬可加速萌蘗生長。
2.3不同高度平茬對樹頭菜枝葉生物量的影響
對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樹頭菜生物量進行LSD多重比較(表4),對其綜合分析可知,在樹頭菜各器官鮮質量與干質量比較中,不同平茬高度處理的莖鮮質量差異存在極顯著情況(F=14.081),其中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鮮質量達到195.78g,相比之下,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鮮質量僅為27.30g;不同平茬高度處理的莖干質量差異存在極顯著情況(F=14.023),其中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莖干質量為44.53g,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莖干質量為3.64g;不同平茬高度處理的葉片鮮質量差異存在極顯著情況(F=17.033),其中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葉片鮮質量為218.50g,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葉片鮮質量僅為25.88g;不同高度平茬處理的葉片干質量差異存在極顯著情況(F=14.844),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葉片干質量為36.85g,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葉片干質量僅為3.98g;不同平茬高度處理的樹頭菜莖葉總生物量存在極顯著情況,在鮮質量中(F=17.616),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總鮮質量高達414.28g,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總鮮質量僅為53.18g;在總干質量比較中(F=17.338),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的總干質量最大(81.39g),而平茬高度為0cm處理的總干質量最小(7.61g)。
2.4不同平茬高度下樹頭菜各生長指標之間的關系
由表5可知,枝長、枝粗、叢高、枝數、冠幅及生物量彼此之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正向相關關系,其中以葉干質量與葉鮮質量、總干質量與總鮮質量之間的相關性最大,其相關系數均達到0.993,而枝粗和莖干質量的相關性較小,其相關系數低至0.349。但經平茬工作后的樹頭菜各項生長指標及生物量之間整體相關性較顯著,由此表明,不同平茬高度對樹頭菜各生長指標及生物量影響較大,皆為正向相關,由此可見,平茬后的樹頭菜各項生長指標及生物量之間均有著密切關聯。
3結論與討論
對10年生樹頭菜進行不同高度平茬作業后不難發現,采用4種平茬高度處理樹頭菜,其均表現出良好的生長趨勢,表明平茬對樹頭菜的生長狀況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同平茬高度對樹頭菜各項生長指標的影響情況各異,在4種不同平茬高度中,20、50、100cm平茬處理的各項生長指標皆優于平茬高度0cm(對照組)的各生長指標,其中以平茬高度為100cm處理對10年生樹頭菜的萌蘗效果最好,該處理的叢高(183.29cm)、冠幅(164.33cm)、枝粗(12.81mm)、枝長(114.45cm)、枝數(9.56條)等生長指標相比其他處理效果最優,利于促進其更新復壯,在樹頭菜撫育中可以將這一平茬高度作為更新復壯時的枝梢選留長度。
平茬技術包括平茬時間、平茬高度和平茬方式等,而適宜的平茬不僅對植物的萌蘗與再生有促進作用,對植株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與質量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但過度平茬也可能抑制植株生長[14]。呂建明在檸條不同平茬時期的營養成分測定的研究中發現,平茬間隔期越短,檸條越鮮嫩,營養價值越高,而反之其粗纖維含量越高,其營養價值越低[15]。周靜靜等在平茬時期與留茬高度對寧夏荒漠草原檸條營養成分和再生的影響研究中發現,從飼用營養成分和檸條再生考慮,寧夏荒漠草原檸條最佳平茬時期為6月,高度為齊地平茬[16]。于瑞鑫等在不同平茬年限人工檸條林光合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響應變化研究中發現,平茬措施對檸條生理特性的影響因平茬年限的增加而異,而隨平茬年限的增長,檸條在平茬第4年成為光合生理和土壤水分響應變化的轉折點[17]。常春在研究中發現,生長季刈割的檸條營養物質質量分數更高,檸條生長季刈割的最適留茬高度為2~4cm,太低或太高均不利于枝條的分蘗與再生[18]。不同平茬措施除了對樹頭菜不同生長指標有極顯著影響,而對其可食用嫩莖葉部位的數量及營養成分是否有不同影響尚不清楚,今后還可探索平茬措施對于不同季節、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高度的樹頭菜可食用嫩莖葉部位的產量及營養方面影響是否顯著,從而篩選出最優方案利于其產業的推廣。目前對樹頭菜促萌更新方面的研究較少,本試驗僅對樹頭菜平茬高度進行了研究,在生產實踐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今后還應加強樹頭菜整形修枝、施肥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樹頭菜嫩芽的產量與品質,推動樹頭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三十二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沙莎,王躍華,高超,等.野生植物樹頭菜的營養成分分析[J].西部林業科學,2008,37(1):100-102.
[3]陳文紅,司馬永康,王慷林,等.滇東南的山柑科野生植物種類及其利用價值[J].云南林業科技,2000(3):23-27.
[4]沙莎,袁明,王躍華.云南野生樹頭菜的開發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25(3):35-36.
[5]鄭鑫華,董瓊,段華超,等.3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樹頭菜扦插生根的影響[J].植物研究,2020,40(2):202-208.
[6]李宏楊,鐘祥濤,劉揚,等.木本野菜樹頭菜高效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18(5):89-90.
[7]何禎,徐云鵬,董瓊.基質和激素處理對樹頭菜扦插生根的影響[J].山東林業科技,2010,40(6):5-7.
[8]徐云鵬,何禎,董瓊.樹頭菜無性系扦插生根效果比較[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1,31(4):58-60.
[9]張荔,姜維新.小紅柳平茬復壯更新及利用技術研究[J].內蒙古林業科技,2007,33(1):29-31.
[10]閆志堅,楊持,高天明.平茬對巖黃芪屬植物生物學性狀的影響[J].應用生態學報,2006,17(12):2311-2315.
[11]高森,田慶金,侯九寰,等.平茬對銀杏葉產量質量影響的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0,40(4):63-65.
[12]黨曉宏,高永,汪季,等.沙棘林能源價值及平茬復壯技術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7(2):176-180.
[13]張力.SPSS13.0在生物統計中的應用[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14]鄭士光.燃料型檸條能源林老林復壯及平茬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
[15]呂建明.檸條不同平茬時期的營養成分測定[J].現代農業科技,2013(12):141,145.
[16]周靜靜,馬紅彬,蔡育蓉,等.平茬時期與留茬高度對寧夏荒漠草原檸條營養成分和再生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17,26(2):287-293.
[17]于瑞鑫,王磊,蔣齊,等.不同平茬年限人工檸條林光合特性及土壤水分的響應變化[J].西北植物學報,2019,39(3):506-515.
[18]常春.檸條生長季刈割關鍵技術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