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詠廷
陌上鶯啼,斜陽古樹,故山隱隱,夢影依稀,一切還是舊時模樣。
東皋籠罩在一片若有若無的薄霧里,霧氣似一塊被誰遺失的紗巾,在靜靜的空氣里慢慢浮動。船夫悠悠地劃著槳,玲瓏的木棹在水中蕩漾出一條條波紋。
枯枝驚暮,殘荷聽雨。一重心事,一時情境,觀湖上煙水萬頃,何以波瀾不驚。江山如畫,煙雨迷蒙中的那一道石橋,在夜幕中靠近。子瞻在塵靄中看人間風云萬象,如何置身事外?鳥兒在遠處徘徊,它們是找不到歸家的路,還是想卸掉一身的彷徨?他羨慕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他亦幻想著,可以撐一葉小舟,順流而下,遠離塵囂,在江海中度盡余生。這樣遁世,不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而是從容放下。徜徉于歷史河道,與其在百舸千帆中爭渡,不如乘一葉扁舟漂流。曾經蔥郁的樹木,已被季節的雙手搓紅。風過后,一片葉落了,又一片葉落了。這些秋天的詩句,只有那塊沉默的土地閱讀和收藏。遠山在這場即將落下帷幕的風景里,扮演了最后一個角色:它身著金黃的外衣,與夕陽依依惜別。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清風徐來,給悶熱的初秋帶來絲絲清涼,給這讓人躁動的天氣,添上了一份冷靜??粗鼓幌碌慕瓭瑢訉硬懀杉敝辆?,內心有一種被洗徹的潔凈。坐在緩緩搖曳的木船上,如孩提時在搖籃里酣睡,偶傳來幾聲清脆婉轉的鳥鳴,如同一首迤邐的小夜曲,劃破了湖中的一片寂靜。明月霜天,好風如水,醉后的清醒,更加明澈。云煙散去,相忘江湖。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指導教師:歐 丹
編輯點評:閱讀全文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功底十分扎實,文學典故、經典詩句信手拈來。文章通過描述蘇軾泛舟于湖面,心中的郁結在江風霧氣中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初秋涼爽的清風讓他清醒,最后作者自己的內心也更加透亮。文章對環境的描述十分具有詩意,遣詞造句中景與情相互交融,分不清是心中情讓周圍景色蒙上情調,還是景色更加劇了心中之情。不失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