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瑪瑛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艾滋病日,也是全國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轿髋R汾紅絲帶學校創建的第15個年頭。郭小平,就是這所學校的創立者。
21世紀初,通過母嬰傳染艾滋病毒的孩子們開始發病,臨汾傳染病醫院接收了一批小患者。他們被集中隔離在一個區域,醫院給這塊區域取了個非常溫暖的名字“綠色港灣”。當時郭小平是這所醫院的院長,從那時起他開始接觸艾滋病兒童。
這些小患者中,有的因為突然發病無奈輟學,有的因為受歧視無法上學,有的因為父母去世無人監管。郭小平每天都會來“綠色港灣”看望他們。一天,他看到孩子們正聚在一起寫字。他們在寫什么呢?他好奇地走上前去。當看到孩子們寫在紙上的字時,他的眼眶瞬間濕潤了。孩子們在紙上寫下了他們的理想:我長大了要當翱翔天空的飛行員;我要當救死扶傷的醫生;我要當教書育人的老師……那一刻,郭小平知道,孩子們需要的不僅是健康,還有親情、快樂和美好的夢想,而這一切,唯有讀書才能實現。第二天,郭小平在隔離區開設了愛心小課堂,讓孩子一邊接受治療一邊識字讀書。
隨著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郭小平和孩子間產生了濃濃的情感。在他眼里,每一個患兒都是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們的眼里,郭小平不僅僅是一位院長,更是一位大家長。2006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愛心小課堂變成紅絲帶學校,郭小平兼任校長??吹竭M來的艾滋病患兒越來越多,郭小平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辭去臨汾傳染病醫院等三家醫院的院長職務,專職成為紅絲帶學校的校長。他的這個決定很多人不理解,但是郭小平心如明鏡,他知道自己和孩子們的關系絕不是校長和學生這么簡單,孩子在遇到自己的時候,自己就注定要承擔起責任。醫院不缺院長,但是紅絲帶學校的孩子們缺一名校長、一個家長。
郭小平按時給孩子們服藥,給孩子們請老師,教孩子們學畫畫,和他們一起玩游戲,還給女孩子們買漢服。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每個孩子都記在心里。郭小平雖是學校校長,但孩子們從來不叫他校長,都親昵地叫他“郭伯伯”。有的孩子要叫他“爸爸”,但被他拒絕了,他對孩子們說:“你們的父母雖然走了,但是我也不能替代。只要你們心里裝著父母,就是有根的孩子。”
2017年,15名最早入學的孩子參加高考,都被大學錄取。孩子要上大學了,但藥一天都不能停。想到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和歧視依然存在,如何讓孩子們按時服藥又能不被懷疑呢?郭小平為此深深憂慮。如果不告訴同學自己是個感染者,對孩子本身也是一種心理負擔。但如果告訴了,那后果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他想了個辦法。他讓孩子們把藥瓶上的字去掉或者用其他藥物包裝代替。為了除去孩子們心里的不安,他說:“做人是要光明磊落,要誠實,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生存的基礎上。為了能把大學讀下去,為了生存,我們必須面對這件事。你們必須把藥吃好,不要再制造受害者。能不能幫助社會,看你能力大小,但不傷害別人不危害社會,是我們做人的底線。”這幾句話,在孩子上大學前,郭小平對他們千叮萬囑。
郭小平用十余年的時間,播撒愛的種子,他從不后悔自己當時的決定,因為權力和金錢都抵不過孩子們平安地成長。這些患病的孩子因為他而自強自立、心懷感恩;并且不再因為歧視而憤怒,不再因為不公而怨恨。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關愛下,紅絲帶學校共培養學生52名。
現在,這些孩子早已把紅絲帶學校當成了家,每逢節假日,他們都會回到家中,享受大家庭的溫暖。每次回來,郭小平就帶著他們去做艾滋病的各項指標檢測,以確認他們在外面是否按時服藥,不然,他心里不踏實。無論何時何地,他永遠是孩子們的大家長。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