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源
從財經專業畢業的阿強,應聘成為中石化山東分公司財務資產處的一名職員,負責資金管理、客戶往來管理等工作。該公司的加油充值卡系統委托濟南網絡服務有限公司開發。作為財務人員,阿強和該公司的工程師溝通頻繁,掌握了許多加油充值卡系統業務培訓資源和信息。
不久,阿強被調去做加油充值卡的核算管理和成品油的進貨采購業務。一次,阿強了解到該系統有一個“特殊調整”功能,設立這個功能的初衷,是因為在給充值卡充值或者充值卡使用的過程中,有的充值卡沒有寫進金額導致無法使用,有的充值卡在使用時因顧客對油品不滿意要求退貨,這時候要求將金額重新寫進充值卡,也就是說需要將充值卡的數額進行修改。這個功能是濟南網絡公司提供的標準化操作,但山東分公司一直沒有使用過。
2017年年底,阿強了解到系統許多網點管理員用戶的初始密碼沒有更改過,就順手試了一下,發現大部分網點號都能進入系統。于是他選了一家,進入系統后,點擊增加了一個新用戶,通過“特殊調整”功能向充值卡憑空充值2000元,隨即退出。
為防止被別人發現,阿強又把新開的用戶注銷了,這樣網點的管理員就無法發現有人登錄過。不過,畢竟是違規的事,第一次他就是想試一試,然后等一段時間看看會不會被人發現。過了一段時間,看沒人發現,阿強大膽起來,便登錄了濟南網絡公司的山東加油充值卡自助充值平臺,輸入上次增加余額的充值卡卡號,發現充值卡里的確增加了2000元,并且也能充到加油卡里。隨后,他便用這張加油卡給自己的愛車加油,還用這張卡在加油站的“便利店”里購買了香米和礦泉水等。
嘗到甜頭的阿強覺得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作為財務人員,他知道財務只統計網點的售賣和消費,這種“特殊調整”報表上反映不出來,也就是說不會有人發現。于是,阿強想通過這種方式多弄點錢,他如法炮制,再次從交易流水里選擇消費完畢的充值卡號進行充值,然后到自助充值平臺將資金充值到加油卡里。一段時間過后,依舊沒有被人發現,慢慢地,阿強的膽子越來越大。一般幾天就操作一次大額充值,每次從幾萬元到10萬元,最多時甚至充了12萬元。之后,他將這些加油卡打折銷售給“黃牛”,甚至直接用“黃牛”提供的卡號來充值,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中石化山東分公司信息管理處接到該公司零售中心的反映,稱該公司預付卡系統資金核對發現了資金異常,有賬戶資金被人為提升,導致該公司的資金和具體賬目不匹配。該公司迅速聯系系統開發商濟南網絡公司,雙方一起核對賬目,查找漏洞。經過梳理系統數據,業務人員發現系統中有省內10個地市的15個發卡點的部分預付費卡的額度出現被提升的情況,累計修改金額為1900余萬元。該公司緊急凍結了這些預付費卡,凍結金額700余萬元。
很快,阿強落入法網。2020年6月,濟南市歷下區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法院審理后查明,阿強通過嘗試登錄密碼的方式進入中石化加油站多個網點賬戶系統,先后179次修改113張充值卡,修改金額為1900余萬元。法院認為,阿強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盜竊公私財物,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經構成盜竊罪。2020年8月23日,法院以盜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同時責令其退賠中石化公司經濟損失267萬余元。
法庭上,阿強悔恨交加。一張小小的加油卡,被瘋狂盜刷一千多萬元,但瘋狂的背后是慘痛的代價。
(圖/劉剛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