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語言教學中心教授何福勝認為,日益復雜的現代經濟生活,要求人們具有一定的財經知識和理財技能,更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金錢觀、財富觀和人生觀,即財經素養。因此,盡快在學校系統推進財經素養教育,提高國民財經素養水平,這項工作具有面向未來的、基礎性的、戰略性的重要意義。
何福勝說,隨著時代發展,中國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理財意識。就財經能力而言,我國居民在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和應對意外支出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體現了較好的“守財”觀念。但財產管理的預算計劃、支出監控、信息使用、沖動控制等方面得分不高,“理財”能力有待提高。在作出面向未來的跨期準備和決策時,如未來態度、成就導向等,我國居民的表現相對保守,“用財”意識有待加強。
何福勝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經歷由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轉型。居民財經素養的提高將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居民由“守財”轉向“理財”,進而能夠理性“用財”,這一轉變將促進居民的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推動消費內需的不斷擴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市場驅動力。但從我國居民現有的財經素養狀況來看,對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形成了制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善。
財經素養水平不僅對個人和家庭經濟幸福有著極大影響,還將影響到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社會穩定。而信息技術、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挑戰。
何福勝指出,近年來,電信詐騙、網絡貸、套路貸、校園貸等經濟案件多發。加之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多元價值觀的沖擊、相關法律監管制度的不完善,也使人們在經濟生活中面臨更多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國民財經素養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何福勝認為,目前,國家尚缺乏內涵統一的、專門的財經素養教育政策。盡管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探索,但與教育系統的合作還不夠深入,服務面向的群體也比較有限。即便在一些學校開展了試點,也尚未惠及全體學生。市場上一些商業機構推動財經素養教育的積極性相對較高,但由于缺乏專門的政策要求,理論研究也不足,很難形成統一、正確的價值觀進行引導與規范,有些商業化宣傳甚至偏離了正確價值導向。
通過學校開展系統的財經素養教育,是提高公民財經素養最公平、有效的途徑。當下,各地學校的財經素養教育還處于發展不平衡、碎片化、淺層化狀態,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且學校普遍缺乏財經素養教育專業師資,阻礙了此項教育的開展。
何福勝建議,國家層面應盡快從綜合素質角度統一“財經素養教育”概念,加強財經素養教育研究,推動有關部門賦予學校開展此項教育的充分政策依據;將財經素養教育師資的培養納入國家培訓計劃,盡快形成專業的師資隊伍,在大中小幼學校以不同方式推行此項教育,使學生從小具備基本的財經素養,更好、更穩地融入未來社會經濟生活。此外,還要注意推行正確的財經素養教育理念和目標,避免發生片面的商業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