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橫街鎮為民服務中心公安窗口,民警正在為群眾服務。
今年以來,各地建設“無證明城市”加速鋪開。從“減證便民”到“無證利民”,從“群眾跑”變成“部門跑”,一張證明的變化給了我們更多的期待,“無證明”將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一張閃亮的名片。
“無證明城市”最早出現在浙江省,是打造“最多跑一次”政務目標的延伸。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首次被提出,通過“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次辦結”的服務模式創新,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實現“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標。
金華是浙江省首個創建“無證明城市”的地級市,按照試點先行、再全市推開的方式選定下轄義烏市承擔試點任務,根據“成熟一批、公布一批”原則,分四批共取消證明270項。2018年8月17日,義烏市宣布成功打造了“無證明城市”。
日前,山東省淄博市政府印發通知,提出要在今年9月底前基本建成“無證明城市”。方案所稱“無證明”是指市域范圍內各級行政機關和公共服務機構在辦理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時,無需申請人再到該市相關單位開具證明,而是通過直接取消、數據共享、告知承諾、部門核驗等方式實現證明免提交。幾乎與山東淄博同時,廣東汕尾今年也提出了全面建設“無證明城市”的發展目標。
對于創建“無證明城市”的好處,在浙江金華創業的小吳感觸頗深。他最近到農行金華分行辦理工商注冊信息變更手續,公司名稱變更了,銀行賬戶信息也得變。原以為要到有關部門和銀行兩頭跑,沒想到通過“無證明城市”查詢核驗系統,不到半小時就辦好了。“最大的利好就是減少了不必要的環節,時間節省了,效率提高了。我以前每個季度都要拉著幾個大箱子跑到稅務局,因為帶了很多紙質的數據,很辛苦很耽誤時間。但是我現在點擊一下鼠標就可以了。讓數據多跑腿,讓老百姓少走路,這是我對‘無證明城市的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無證明城市不意味著公共服務部門可以少作為。相反,在所需證明更少的情況之下,怎么樣能夠保證辦事事項的公正合理和真實?相關部門承擔的職責其實更重了?!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城鎮化處研究員馬慶斌表示:“很多地方宣布要建設‘無證明城市,我認為這里的‘無是政府要“無為”而“有為”的意思。政府有關部門,按照簡政放權要求去管理社會去服務。這不但是增強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要,也優化了營商環境。”
創建“無證明城市”的背后,需要“電子證明”及相關數據在各部門間、不同場景中的自由使用和調取。政務服務要想順利抓取數據,首先要打破部門間的壁壘。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邵志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一些區域和部門打造平臺過于“碎片化”,平臺的不兼容很容易造成新的“數據孤島”:“我們花了大力氣建大平臺,就是希望打通各個政府部門之間或者層級之間的壁壘,但是不要碎片化,避免出現煙囪林立的現象,頂層的設計要好,到底建幾個平臺、建幾層平臺,技術上面要保證平臺之間順暢的鏈接和暢通的交互,這里面就是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p>
馬慶斌則認為,數據共享可能帶來個別機構經濟利益減少,但是它的公共利益和社會價值會提高。實際上這是“無證明城市”的基礎性條件,也是必要條件。“數據本身是有價值的。有價值就意味著有機會和利益。比如醫院之間,為什么你在A醫院看病做了檢查拍了片子,再去B醫院看病還要再檢查一遍拍片子,因為每個醫院基本上都配了CT設備,用了別人的數據,那么我的設備可能要空閑下來,甚至用得不夠,我掙錢就掙得少?!?/p>
除了利益之外,有時候并非政府不愿意開放數據,而是數據在開放后安全和監管責任難以落實。促進共享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充分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創新監管方式,才能加速打通信息數據孤島。隨著數字化在國民經濟運行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運用好數據也將成為事關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的重大現實問題。
在全國政協委員談劍鋒看來,城市全面擁抱數字化賦能的時代即將到來,然而奔跑的步伐越快,越要注重每一步的扎實:“數字化發展不能成為沙漠之上的海市蜃樓,不能我們上面做的很熱火,但下面地基沒打牢,做不扎實,很多風險是不可逆的?!?/p>
在數字化時代,公共服務部門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替百姓管好數據,為社會用好數據?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突破?
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原巡視員,民法典編纂專班成員扈紀華表示:“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按照數據的屬性分類,有公共數據,有私人數據,有的數據是要公益性的,不能有盈利性,比如醫院的數據。另外,大數據中心、5G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要跟得上。還有就是數據監管的問題,包括對老百姓個人隱私的有效保護,包括數據平臺的責任和數據權利的問題。我想這方面來講,也要區分好公共和私人利益的問題,這可能還要有一個依法治理的過程?!?/p>
談劍鋒建議,盡快明確數據的產權、所有權,設立國家“數據銀行”,加強對唯一性、不可再生關鍵數據的管控,比如避免人臉識別等數字化應用被“濫用”:“如果在市場上無底線無序地采集,這個風險是不可逆轉的,應該由國家在立法的情況下來統一采集?!?/p>
從居民或者企業的角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怎么樣引導居民和企業履行誠信的義務也非常關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證明城市”乃至數字中國的未來其實在每一個參與者的手中。
馬慶斌說:“實際上這就是實現政府部門和老百姓之間良性互動的過程。前段時間朋友的車發生了剮蹭事件。在保險公司和交通部門之間,還有保險公司和事故雙方之間,不用去現場,直接在網上就辦理,各方彼此都將真實數據通過手機或電腦傳輸到平臺上。這就是一個良性的互動。當然,在給予足夠信任的同時,也要未雨綢繆,劃定誠信的規則,一旦出現問題,嚴懲不貸也是必須的?!?/p>
如今,創建“無證明”正在成為更多城市的選擇和追求。人們期待,“無證明城市”能成為地方治理、城市發展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