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雕塑家Zoé Vayssières。Zoé畢業于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The National Superior Schoolof Decorative Arts),曾就職于巴黎的藝術和時尚領域,擔任藝術總監15余年。出于對表現形式的熱愛,她把對雕塑形式和其反形式的推崇融入到她的各個作品中。她曾在上海居住生活長達6年,并制作了眾多的青銅藝術雕塑作品。

Zoé的工作室中,繪圖桌上擺著預備草圖和3D透視圖,用于尚未制作的雕塑。墻上懸掛著新近作品Folds(折疊)表達時間,這位藝術家將黯淡無聞的女性名字隱于其間。桌上擺放著Zoé的第一件青銅雕塑Surrealistic Stool(超現實凳),呼應著前景處的工作凳。
Zoé和丈夫的公寓位于一棟由法國裝飾藝術運動代表人物Henri Sauvage于1926年設計的大樓內。他們將藝術家工作室和居家空間相結合?!拔覀兊募沂且粋€樂于分享、激發靈感和引起討論的空間?!盳oé笑著說道,“對于我們來說,營造出一個溫馨而熱情的家,藝術品與攝影作品是最重要的元素。”
Zoé的父親是攝影師,以黑白照片作為墻紙的家是她成長過程中永遠的印記?!皬膿u籃開始,藝術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Zoé的工作室也還原了這段年少時的記憶??拷鼤赖膲Ρ谏嫌萌龑痈舭宸胖弥傺览麛z影師Lucien Herve拍攝的勒·柯布西耶肖像照、法國攝影師Bernard Plossu和美國攝影師Duane Michaels的經典攝影作品,其間穿插著來自中國年輕女畫家吳笛的畫作和她自己創作的拼貼畫。“我很慶幸可以作為藝術家去見證和記錄生活的變遷和時間的流逝,我的家就是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的實驗室?!盳oé感慨道。
工作室的一角陳列著Zoé作為雕塑家創作的三件青銅雕塑作品,與靜態的攝影作品有著完全不同的分量感?!扒嚆~作為創作材料是非常感性的,用手指觸碰這種溫和的金屬和作品的肌理細節,這種感官體驗便傳達了永恒的瞬間。”Zoé將她在藝術作品中對記憶、文字、平衡的表現形式融入到居家的點滴中,也將藝術家自由不羈的靈魂肆意揮灑?!拔业乃囆g收藏始于我和先生成為伴侶的那年,但多年來我們完全沒有明確的收藏體系,也從不因為一件設計或藝術品適合放在哪里而購入,更多的是出于內心觸動,喜歡是唯一的理由。”Zoé指了指工作室里兩把略微彎曲的老式扶手椅,“我們從上海帶回來了一些藝術品、日常物件和家具,一個簡單的木頭建筑構件都能喚起我們對上海的美好記憶?!倍诠I風格的廚房里,不僅有構成視覺對比的Baccarat水晶吊燈,還有重新詮釋中國傳統工藝的“上下”杯子和糖罐。“不同風格的作品其實是一種多變的視角,生活在這樣的家里,也讓我對事物的看法多出另外一種視角?!?/p>
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域、風格迥異的藝術品相互融合,讓家有了蓬勃的生命。餐廳的中心位是Zoé夫婦花了數年時間慢慢收藏齊全的法國著名女雕塑家Claude Lalanne的青銅銀杏桌椅組合,邊柜上波蘭裔德國當代視覺藝術家Alicja Kwade的雕塑裝置Matter-Aether(11)和Zoé的雕塑作品Walls and Pebbles相得益彰。落地窗前擺放著一組古董大理石頭像,窗外頗具風情的巴黎屋頂則透過法國建筑大師Henri Sauvage的鐵藝護欄變成了家中的風景。“盡管這些藝術品沒有共性,但它們在一起就是很融洽。每件作品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記憶和時代性,卻彼此對話、創造出全新的平衡感?!?/p>
原本挑高5米的出眾空間因為移除了部分隔墻而進一步開闊,可以讓越來越多的“記憶”“慢慢填充進來。玻璃滑門的應用讓整個公寓有著無限可能性:客廳、廚房和主臥既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完全敞開成為開放式空間。Zoé夫婦將墻面刷成白色,營造出中性的氛圍,更加突出他們的藝術和攝影收藏?!拔覀兪詹氐乃囆g品已經足夠有力量去講述故事了,那在空間里使用最簡單的顏色和線條就完全可以了?!翱蛷d里的白色墻面上掛滿了黑色裱框的畫作和攝影作品,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版畫和英國當代女性視覺藝術家Cornelia Parker的作品比肩,法國旅行攝影師Bernard Plossu的黑白影像與保加利亞藝術先驅Christo、Jeanne-Claude夫婦的畫作相鄰。上海青年藝術家張如怡的仙人掌雕塑《一株#19》將充滿二維作品的空間立體化,Zoé的青銅雕Memory Vase Ⅲ和明合文吉的“相生”系列銅邊幾又因其厚重的材質和色澤將空間沉淀了下來。
在開放空間通往私密空間的走廊上,Zoé卻別出心裁地鋪滿紅色,“用最大膽的色彩和最樸素的作品,不僅是視覺上的跳躍,也暗示空間上的轉換。”看似毫無關聯的青銅蛋形擺件和中式門板在這個叫作“秘密對話”的案幾上相互關照。當仔細辨識出鉸鏈上鐫刻著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的文字“我清楚地記得我想告訴你點什么,但我不記得那是什么?!彼查g明白了這里的色彩、空間、文字、線條都是Zoé精心營造出的沖突又終極和諧的氣場,“我在作品上刻字,留下關于它的記憶。一件雕塑有著它作為物件的靈魂,也有著它來自于何處的精神。”
家里的每件物品都是永恒時間的無聲見證者,隨時隨地可以喚起回憶?!吧钣煞N種相遇構成,與人的相遇,與物的相遇。我的家是對我迄今人生的總結?!盳oé望向邊廊里的靠墻案幾,案幾上的三個模型由細框架和上海的磚石制成,是她當年為準備上海靜安雕塑公園委托制作的大型戶外雕塑而組裝的?!皬奈覀兊倪^去中,我們會記住什么?”Zoé一邊回憶,一邊陷入沉思。
訪問結束后,Zoé發來美國觀念藝術家Lawrence Weiner的一句話:“如果一種積累反映出一種生活,這種積累的質量也在反映著這種生活的質量。”這正是Zoé夫婦正在實踐的居家生活,打開一扇公寓的門,關于生活的記憶通過藝術品和物件相關聯、不斷累積和重新解讀。


墻上黑色畫作是法國畫家、雕塑家PierreSoulages的作品。基座上擺放著Zoé的兩件青銅雕塑:藍色基座上的是Poised Book ,黑色基座上的是Time Folds Ⅰ。

1.銀杏葉形狀的Gingko桌細節,出自雕塑家Claude Lalanne。

2.客廳中一面收藏家的墻,不同風格和時期的藝術家在此對話。墻上前側的是張如怡的仙人掌雕塑《一株#19》。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一幅畢加索的模版印制畫;Cornelia Parker的Matter, Anti-Matter ;一幅Bernard Plossu的攝影作品;一幅Christo的畫,以及一幅裱在金色木框中的舊畫。畫作下方,來自明合文吉Studio MVW的邊桌上擺放著Zoé Vayssières的青銅雕塑Memory Vase Ⅲ。

3.窗外,巴黎屋頂的景致。

1.浴室中,Piero Fornasetti設計的墻紙投映在鏡面中。

2.一尊大理石女性人像佇立在靠墻Urban Dialog 案幾的對面,案幾由細框架和上海的磚石制成。桌上的三個模型是Zoé為準備上海靜安雕塑公園委托制作的大型戶外雕塑而組裝的。

3.工業風格的廚房與Baccarat吊燈構成視覺對比。桌上的杯子和糖罐來自品牌「上下」。墻上掛著Ann Ray為Willem Dafoe拍攝的肖像照。

Zoé的工作室里布滿靈感。墻上從左到右:上面一行,匈牙利攝影師Lucien Hervé拍攝的建筑師勒·柯布西耶肖像照以及吳笛的畫作;第二行,Zoé創作的拼貼畫;第三行,攝影師Bernard Plossu和Duane Michaels的攝影作品。黑色柜子上放著Zoé的三件青銅雕塑作品:Coal Column , Memory Vase Ⅱ和Guarded Book 。兩把略微彎曲的老式扶手椅,出自CHINOISES西花;一張遺留著斑駁印痕的Art Déco風格舊邊桌;一把中國椅子。

Pathos大理石桌子由Antonio Citterio設計,出自Maxalto;Arcade玻璃花瓶來自意大利慕拉諾島,手工吹制而成,由Ivan Baj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