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孟釗,李 偉
(大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有色金屬冶金與循環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黃石435002)
大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冶煉廠(簡稱大冶有色)產污酸600~1 000 m3/d,其中錸質量濃度達5~20 mg/L,不可直接回收,如何富集污酸中錸較為關鍵[1-5],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后續錸精煉工序的生產成本及運行指標。
試驗以銅冶煉產生的污酸為原料,污酸主要組分見表1。污酸中雜質多且濃度較高,對此,大冶有色采用化學沉降法富集錸[6-10]。
由于污酸中錸濃度過低,而Cu,As,Si,Bi及Cd濃度較高,不適合用離子交換法、液膜法回收錸,若用溶劑萃取法回收錸也存在較大困難。大冶有色根據高效沉淀劑對錸的選擇性沉淀原理,加入沉淀劑與污酸反應,從而選擇性回收錸。選擇幾種高效沉淀劑對污酸進行沉錸試驗研究,重點研究了NH4SCN+聚丙酰胺溶液、N11和N12在沉淀劑選擇、沉淀劑用量、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對沉錸率的影響。

表1 污酸主要組分 ρ: g/L
試驗發現,NH4SCN+聚丙酰胺溶液[ρ(NH4SCN)為700 g/L、聚丙酰胺(w)為0.5%的混合溶液]、N11和N12等3種沉淀劑對錸均有沉淀效果,因而用3種沉淀劑對同一批污酸進行藥劑選擇試驗。試驗溫度為60 ℃,攪拌速率約60 r/min,反應時間2 h,靜置1.5 h后過濾,試驗用污酸組分見表2。

表2 試驗用污酸組分 ρ: g/L
污酸處理量為8 L時,3種沉錸藥劑用量見表3。

表3 沉錸藥劑用量
反應結束后,取沉淀后液分析主要元素含量,3種沉淀劑處理污酸的沉淀后液結果分析見表4,污酸中主要元素的沉降率見表5。
由表4可見:NH4SCN+聚丙酰胺、N11和N12對Re,Cu,As和Bi都具有沉降效果,聚丙酰胺溶液對Si沉降率較大。
由表5可見:采用N11時Cu,As沉降率最大,分別為80.85%和74.90%;采用NH4SCN+聚丙酰胺溶液時,Si沉降率為60.98%;采用N11和N12時,Zn,Cd和Si基本不沉降。3種沉淀劑對Re都有一定的沉降效果,采用N12時Re沉降率最高為95.88%,而Zn,Cd和Si基本不沉降,Cu和Bi沉降率分別為65.96%,50.0%,故選取N12作為化學沉淀法富集錸元素的沉淀劑。
試驗發現,適應污酸體系化學沉淀法富集錸元素較優的沉淀劑是N12。在保證沉錸率的基礎上,通過單因素條件試驗,確定N12的最少用量。在實驗室小規模試驗中,每次取污酸8 L(組分見表1),水浴控制反應溫度60 ℃,中速攪拌反應時間2 h,在1 L污酸中加入N12的用量分別為1.25,1.85,2.50,3.13,3.75 g。不同用量的N12處理1 L污酸的沉淀后液分析結果見表6。

表4 3種沉淀劑處理污酸的沉淀后液分析結果 ρ: g/L

表5 3種沉淀劑處理污酸主要元素的沉降率 w:%

表6 不同用量的N12處理污酸的沉淀后液分析結果
由表6可見:Re和Bi的沉降率受N12用量影響比較大,N12用量在一定范圍內對Cu,Zn,Cd和Si沉降率基本無影響,As沉降率隨N12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沉淀后液中ρ(As)由3.16 g/L降至3.05 g/L。
不同用量的N12處理1 L污酸的Re和Bi沉降率見表7。

表7 不同用量N12的Re和Bi沉降率
N12用量與Re和Bi沉降率的關系見圖1。
由圖1可見:Re和Bi沉降率隨N12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Bi沉降率最大只有50%;當處理1 L污酸,N12用量超過2.50 g時,Re沉降率達96.7%,再加大N12用量意義則不大,因此在滿足沉錸要求的同時,選擇處理1 L污酸的N12用量為2.50 g。

圖1 N12用量與Re、Bi沉降率的關系
在確定N12合理用量的基礎上,大冶有色研究了反應溫度對沉錸率的影響。取同一批污酸8 L,水浴控制溫度分別為30,50,55,60,65,70 ℃,分別取20 g N12配制成水溶液加入污酸中,中速攪拌反應2 h后過濾,取沉錸后液分析錸含量。不同反應溫度對Re沉降率的影響見表8,繪制Re沉降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見圖2。

表8 不同反應溫度對Re沉降率的影響

圖2 Re沉降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
由圖2可見:N12沉錸工藝中,溫度低于50℃時,不發生沉錸反應;溫度由50 ℃升到70 ℃時,Re沉降率逐漸提高;反應溫度為65 ℃時,Re沉降率達97.06%;再提高反應溫度,Re沉降率無明顯提高,且65 ℃以上再提高溫度并維持高溫度會消耗更多熱能;超過70 ℃,Re沉降率反而略有下降,其原因是在較高溫度下,錸沉淀物會溶解于污酸。因此,最適宜的工藝作業溫度是60~65 ℃。
以表1組分的污酸為原料,處理1 L污酸的N12用量為2.50 g,反應溫度為65 ℃,反應時間分別為0.5,1,1.5,2 h,進行單因素試驗,中速攪拌靜置1.5 h后過濾,取樣分析沉錸后液。不同反應時間的Re沉降率見表9,繪制Re沉降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曲線見圖3。

表9 不同反應時間的Re沉降率

圖3 Re沉降率與反應時間的關系
由圖3可見:反應溫度為65 ℃時,Re沉降率隨反應時間的延長而逐漸升高。反應時間為0.5 h時,Re沉降率為最低92.35%;當反應時間延至1 h時,Re沉降率高達95.88%。在工業化生產試驗中,反應時間以1.5 h為宜,既保證了錸回收率,又滿足了生產效率。
上述試驗表明:N12沉淀法富集錸的工藝條件為1 L污酸的N12用量為2.50 g,反應溫度為60~65 ℃,反應時間1.5 h,靜置1.5 h。隨后大冶有色進行了工業化生產調試,工業生產流程見圖4,其中靜置后的過濾采用板框壓濾伴有脹臌過濾,呈精細過濾過程,以防溶液出現跑渾現象。

圖4 工業生產流程
在工業生產調試期間,進一步試驗N12用量對Re沉降率的影響。每批泵入35 m3污酸,1 m3污酸的N12投入量分別為2.5,2.6,2.7,2.8,2.9 kg。不同用量的N12工業生產調試結果見表10,繪制N12不同用量的工業化Re沉降率見圖5。
由表10可見:Re沉降率隨N12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范圍內,每35 m3污酸產干錸精礦的量基本不變,約13.5 kg。
由圖5可見:其他參數不變時,Re沉降率隨N12投入量的增加而升高,當N12用量超過2.8 kg時,Re沉降率不再隨N12用量的增加而繼續升高,且此時Re沉降率達94.29%;當N12用量為2.7 kg時,Re沉降率為92.86%。為降低藥劑消耗量,處理1 m3污酸的N12用量選用2.7~2.8 kg作為工業作業參數。

表10 不同用量的N12工業生產調試結果

圖5 不同用量的N12工業化Re沉降率
N12沉淀法富集錸的較優工藝條件是污酸中ρ(H2SO4)為17~75 g/L,1 m3污酸的N12用量為2.8 kg,反應溫度為60~65℃,反應時間為1.5 h,工業化試驗結果見表11。

表11 工業化試驗結果
1)NH4SCN+聚丙酰胺溶液、N11和N12等3種沉錸藥劑中,最有效的是N12。N12對Re的沉降率為95.88%,對Zn,Cd,Si基本不發生沉降作用,對Cu,Bi沉降率分別為65.96%和50.00%,故選擇N12作為化學沉淀法回收錸元素的沉淀劑。
2)用N12沉淀法回收錸,適應的污酸ρ(H2SO4)為17~75 g/L。當污酸原液ρ(Re)為7~20 mg/L時,最佳工藝條件為:1 L污酸的N12用量為2.7~2.8 kg,反應溫度為60~65 ℃,中速攪拌反應時間為1.5 h,靜置時間為1.5 h,Re沉降率為9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