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 甘肅 蘭州 730000)
為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積極參加身體鍛煉,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要求各學校每學年開展覆蓋本校各年級學生的《標準》測試工作,并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內涵是測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鍛煉效果的評價標準,是國家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反映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實際效用,具有教育功能、反饋功能和引導鍛煉功能?!秶覍W生體質健康標準》可以通過向學生反饋具體成績,使學生能夠在準確地了解自己體質健康狀況的基礎上進行鍛煉;不僅如此,還可為學校提供翔實的統計和分析數據,使學校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時調整并采取科學的干預措施,起到了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風向標作用。
本文重點運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反饋功能,通過數據分析,掌握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水平及問題,有針對性地從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實際工作入手,提出解決方案,改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從而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
本文通過跟蹤調查我院2017級學生三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分析三年來各項身體素質成績變化情況,得到如下結果。
從圖1可以看出2017級學生三年中長跑成績總體呈下滑趨勢。不及格率隨年級的升高呈上升趨勢,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隨年級升高呈下降趨勢(女生下降趨勢明顯)。
圖1
從圖2可以看出2017級學生及格率從一年級至二年級男女生均呈上升趨勢;二年級至三年級呈下降趨勢。不及格率在三年級的上升趨勢明顯。
圖2
從圖3可以看出,優秀率、良好率、從一年級至二年級男女生均呈上升趨勢,女生明顯優于男生;二年級至三年級呈下降趨勢。不及格率在三年級的上升趨勢明顯。
圖3
從圖4可以看出,無論是引體向上,還是仰臥起坐良好率、及格率從一年級至二年級男女生均呈上升趨勢,二年級至三年級呈下降趨勢。不及格率在三年級的上升趨勢明顯。
圖4
通過對2017級學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的三年跟蹤調查,經過數據分析,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水平總體成績呈現下滑的趨勢。從學校體育工作整體出發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
(1)學校層面政策文件執行力度不夠,導致學生重視程度不足。
我院可以按照教育部印發《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每學年開展覆蓋本院各年級學生的《標準》測試工作,并根據學生學年總分評定等級,總體測試完成度較高。但在《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或肄業處理該項要求上,實際具體執行時力度欠缺,導致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2)我院體育課程的開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
學生在開設體育課程的年級(一、二年級),各項素質總體呈上升趨勢,可以反映出學生在體育課程教學有效地改善了學生的體質,但同時也反映出學生耐力素質不佳的問題,需要科學地改革體育課程結構,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育課程教學工作。
(3)學生未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課外體育活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氛圍還未形成。
從實際的數據反映出,學生在開設體育課程的年級(一、二年級),各項素質總體呈上升趨勢;三年級成績出現下降趨勢??梢苑从吵鰧W生在體育課程教學結束后,主動開展體育鍛煉意識不強,未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同時,也可以反映出學院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和課外體育鍛煉惠及面較窄。
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跟蹤反饋中可以發現,我院學校體育工作在體育課程層面對學生身體素質改善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學校對政策文件執行力度方面、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方面尚有欠缺,體現出課外體育鍛煉和校園體育文化方面尚有欠缺。針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分析反饋出的問題,從發展學校體育工作的角度入手,提出如下建議:
(1)加大政策文件執行力度,提高學生重視程度。
從學院方面加強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各項要求的執行力度,引起學生對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重視。發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教育激勵功能,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
(2)發揮《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反饋的“杠桿”功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課程的改革。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可以為學校提供翔實的統計和分析數據,準確地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通過數據的跟蹤和分析,發現我院體育課程在學生耐力素質的練習方面存在欠缺,應及時予以調整,加以干預,達到改善學生耐力素質的目的。
(3)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引導,積極構建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從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入手,發揮我院“一校一品”示范基地的作用。一方面,從體育課程評價方式的過程化入手,加大課外體育鍛煉、課外體育競賽在體育課程評價中的權重,引導學生自覺進行體育鍛煉,從而打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另一方面,逐步擴大建設外延,將服務、宣傳、競賽延伸到日常校園體育文化中,定期開展“體育節”,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日常競賽,參加體育知識講座,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逐步將體育課程、課外體育鍛煉、課外體育競賽三者有機的銜接,達到“課內外”一體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