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王博

王偉,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高級工程師,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集聚工程企業創新領軍人才,城市軌道交通列車通信與運行控制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作為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研究、產品開發與應用領域的青年科技領軍人才,一直在一線從事相關應用研究與推廣。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參與了重慶CBTC互聯互通示范工程、國內首條自主FAO燕房線示范工程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技術項目。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級科研課題。先后獲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和一等獎。
2020年12月9日,在繁忙行程中擠出時間的交控科技高級副總裁王偉,從攻克世界難題到交控科技的新愿景,再一次就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CBTC系統示范應用項目打開了話匣子。
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快速發展歷程中,先發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的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建成,在建設過程中先后大量引進了不同技術制式,導致同一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和車輛往往不能實現“互聯互通”,實際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這一引起行業內外廣泛關注的問題,現在有了中國答案。
從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角度,王偉介紹了交控科技挑戰這一難題的初衷。“最開始行業痛點很明確,互聯互通是剛性需求,各個城市都在探索,但實際上沒干成,這是行業背景的需要。”王偉分析道,從產業發展的需要看,就需要有一套標準。之前不同裝備供應商用不同思路做出來東西不一樣,給用戶造成很大困擾,資源不共享,也不合理。“再就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交控科技希望做出來的東西能給更多用戶帶來更多價值。做一個封閉的系統,只能說把產業越做越小。”
作為國內攻克CBTC核心技術的開創者,交控科技在當時國內尚不敢觸碰安全產品的環境中,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在交控科技的引領下,國內多個供貨商陸續攻克相關技術,共同夯實了一定的產業基礎。而在國內城軌交通多年來的大發展中,交控科技對行業有了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也知道業主們的需求,明確了互聯互通到底要做什么,在重慶軌道明確提出來跨線共線的需求后,任務就很清楚了。
“國內有很好的成果轉化機制,我們在做示范工程的政產學研用的體制,實際上是為我們創造了不是光說會解決科學問題,還能轉化成裝備產業,這部分思路也是很清楚的,可行性也是有的。”王偉表示,“依托國內強大市場的力量,那么多的線路應用,為不斷探索更合理的需求、產品、標準運營模式奠定了基礎。基于這些考慮,我們要干,也能干成,堅定不移地推進重慶互聯互通的CBTC示范工程。”
重慶互聯互通的CBTC示范應用項目,被業內人定性為世界性難題,巴黎、紐約,北京、上海,都曾涉獵,但鮮有成功。分析原因,王偉認為有幾點值得關注:一是需求不是那么清楚,在滿足產業要求和工程要求方面,有一定模糊的界限。二是并非用戶主導的開發行為,最開始都是技術主導,相當于各廠家自成體系,各有一些應用邏輯,安全模型、控制模型也不一樣。三是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四是這涉及安全,這套系統需要做安全驗證,證明做得安全,證明能滿足用戶需求。
“我們抓了三條主線,去分別解決了這些難題。”王偉說。第一是標準編制。通過這條主線,把多個供貨商以及業主、專家,形成固定的專家隊伍,去持續跟蹤產業該怎么引導,從需求到架構、接口。這個過程促進了后續產品、工程的進展,同時也會根據工程和產品的問題隨時修訂標準。這是雙向互動的過程。第二是產品研制,有標準做指導,同時用戶也在倒逼廠商要滿足的需求。遇見爭議,交控科技和參與各方會開專家會,來確定怎么樣更合理。做互聯互通有大量妥協的事情,要研制的是一套大家都認為是好的CBTC標準的產品,把此定義成產品研制的目標,也倒逼著標準的水平持續提升。第三是感謝業主單位提供的支撐、幫助以及壓力。通過標準,通過示范工程的壓力,交控科技有工程節點,解決了具體的應用問題,標準、產品得到應用。
“做示范工程中我們專門搭了交叉的測試平臺,經歷了38輪測試,12萬條用例的執行量,前前后后一年多,大家連續奮戰,真正把這個產品從交控科技的一個理論走向了實際,從相對實驗室的產品走向了工程應用,并且做成了一個產業。”王偉介紹道:“重慶2019年初實現共線運營,2020年9月實現跨線運營,把原先兩個站運行時間縮短了13分鐘,對乘客出行非常好。過程中也把自主化CBTC的產業鏈建立起來。從0的突破,到現在對自主品牌認可度的大幅提升,也得益于做CBTC互聯互通標準。同時,這套標準也是工信部認可的全國百強標準,我們也想著把這些成果再一步一步往產業化應用去推進。”
作為一家上市企業,交控科技也在思考接下來該往哪個方向走。今年以來,交控科技對公司愿景使命和目標做了一定層面的升級。“原先可能覺得交控科技只是一家信號系統的供貨商,把信號系統做好。回過頭來想,把信號做好了,給整個軌道交通行業帶來了什么?現在的行業痛點又是什么?”王偉分解了三個關鍵詞:第一是網絡化運營,第二是軌道交通成本,第三是高質量發展。“目前行業的建設成本、運營成本很高,某種程度上城軌交通已經成為城市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如果沒有技術手段把成本真正降下來,行業也不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行業。”
談及高質量發展,王偉認為需要核心技術去結合,交控科技也在做供給側改革。“這些都促使思考交控科技的未來該往哪個方向走。”王偉進一步介紹了交控科技的使命、愿景:使命是“保證行車安全每一米,節省乘客出行每一秒,降低運營成本每一分,提升用戶體驗每一天”;愿景是成為世界級技術領袖,創造出行美好生活。“我們更多的是把民營企業在創新方面的優勢激發出來,加上原來有北交大自主創新成果轉換的優勢經驗,希望把技術創新做得更好,持續創新,創造價值,提升軌道交通核心競爭力。”
這是交控科技對未來的一些思考,現在也在推動跨專業融合,最終目標是為了提升軌道交通的核心競爭力,讓軌道交通變成城市發展的助力。
有行業擔當,也有社會責任,交控科技致力于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智能、多樣的自主創新產品,有效降低成本,并帶動產業鏈相關方共同發展,同時也擔負起培養人才的責任。“在這方面,交控科技是追趕者,一是追趕國際同行先進的地方,二是追趕其他行業,像航空、海運等。”王偉對追趕者的身份有著執拗的堅持:“我們不知足,一直把自己擺在追趕者的身份上,就是要越做越好。有一天說交控科技寫的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才算實現了愿景的一小部分,真正逐步成為持續創新的領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