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浩
摘要:以語境理論為指導,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及語境理論的理解與實踐探究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語境理論;應用
引言
語言學家弗斯指出,任何一種語言的形成與使用都基于特定的語境。語境理論奠基人馬林諾夫斯基認為:語言是一種工具,更是一項活動方式,其意義在于使用而絕非反映。語境理論的提出,引致語言學研究由語言形式轉向語言功能,并引發了語言教學領域的深刻變革。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詞匯的概念與記憶為教學核心,側重于詞匯形式層面的教學。而基于語境理論的傳統詞匯教學方法嚴重違背了語言系統性及語言使用規律。為此,下文將以語境理論為指導重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在改進教學理念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語言水平。
一、語言語境下的熟詞新義
馬氏(馬林諾夫斯基)語境理論認為:“話語的意義,并不是構成話語的詞匯意義的簡單疊加,而是來源于話語及其所發生語境之間的關系”。基于該觀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應當將詞匯含義回歸至其所在的話語中,通過對話語語境的辨析與識別,領悟詞匯的不同意義[1]。從近年來英語中考題型來看,其受到語境理論的影響增加了熟詞新義與生詞釋義的題型,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或基于特定語境理解詞匯含義的能力。為此,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將詞匯、短語等置于語句、語篇中,引導學生通過辨析、聯想、推理自主建構詞匯、短語意義。
例如在教授“against”一詞時,教師可以呈現如下例句:
(1)He is against the idea.
(2)Mike hit his head against a desk in the dark.
(3)He leaned against the door.
……
為了便于學生們理解不同語境下“against”的意義,教師可以請學生對例句進行擴充,例如例句(1)可擴充為:I think it's hard to study.He is against the idea.這樣可使語境更為豐滿,并提升學生在不同語境下運用“against”的靈活性。
二、情景語境下的興趣激發
情景語境屬于馬氏語境理論中的“非語言語境”范疇,主要指對話雙方所處的具體情境[2]。在不同的情景語境內,語言交際活動雙方會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也會作出不同的舉動、表情等。借助情景語境開展詞匯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職業相關詞匯時,教師可播放《B what U wanna B》英語歌曲,其中包含學生熟悉的“doctor”、“lawyer”等詞匯,也涉及“president”等陌生詞匯,整首歌曲的思想積極向上,告訴人們堅定理想信念,“be the one that you wanna be”。在音樂的帶動下,課堂氛圍逐漸活躍,教師播放兩遍歌曲,請學生一邊哼唱一邊繪制“I am going to be……”思維導圖,記錄下自己從歌曲中聽到的詞匯。此種教學方式將職業詞匯所隱含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音樂中學生會對不同的職業形成個性化的判斷與評價,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對應的詞匯。
再如通過圖片提示的方式創設情景語境。在教授“What can we do on the Internet”相關詞匯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網絡購物”、“社交”、“查閱資料”、“聽音樂”等圖片,請學生們按照提示說出對應的詞匯、短語。此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所儲備的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詞匯,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在不同情景中應用詞匯。
三、句法語境下的句法講解
句法語境是指詞匯在句子中的句法構成。詞匯的不同形式及組合運用會建構不同的句子意義,而單詞變形、單詞選擇等也是中考的重要考點。教師可以列舉不同實詞在不同句法結構中表達的不同意思,使學生掌握詞匯的用法。
(1)Mike forgets to close the door.
(2)Mike forgets closing the door.
“forget”的兩種用法歷來是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難點,學生在解答選擇、閱讀理解題時經常會出現用法混淆的錯誤。教師可以列舉大量例句請學生對兩種用法進行辨析。例句(1)表示Mike需要關門,但他忘記了;例句(2)表示Mike已經關了門,但是他忘記了已經關門的事實。
再如“always”的兩種用法也表示不同的意思。
(1)I always read books.
(2)Alice is always helping others.
(3)Mike is always? complaining about her work.
例句(1)中“always”并無過多情緒,因此可翻譯為“我經常讀書。”
例句(2)中“always”帶有贊賞的情感,可翻譯為“Alice 總是幫助別人”。
例句(3)中“always”帶有不滿的情緒,可翻譯為“Mike每次都抱怨他的工作”。
學生們在翻譯過程中體會“always”與說話者情緒的聯系,既能夠區分詞匯的不同用法,還可以感受到詞匯意義多變的魅力。
四、文化語境下的視野拓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集中體現。文化與語言具有極強的內在聯系與邏輯關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有其特定的表達方式與功能,創設文化語境,才能使學生學習詞匯中避免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既能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文化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將詞、短語教學置于西方國家文化背景下,使學生認識到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性。例如“愛屋及烏”翻譯為英文為“love me,love my dog”,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中西方動物文化的資料,使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語與漢語在選擇意象、表達上的差異成因。
結束語
語境理論視域下,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應走出側重解釋詞匯概念的誤區,積極為學生創設詞匯語境、情景語境、句法語境、文化語境,使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下辨析詞義、預測詞義、理解詞義、應用詞匯。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善于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優化英語詞匯的呈現形式,使學生從歌曲、圖片中建構詞匯意義,繼而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與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玉玲.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師博覽,2021(06):56-57.
[2]鄭俏櫻.例析語境理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校園英語,2020(35):230-231.
撫寧區教師發展中心?河北省?秦皇島市?0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