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麗
摘 要: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在我國的實施已有數年,它為國家、企業和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所得稅制在各級政府宏觀調控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所得稅在我國經濟與稅收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電商、互聯網金融等產物應運而生,其特有的商業模式,導致稅源具有隱匿性,傳統的稅收征管方式難以做到準確、及時、完整地掌握涉稅信息。因此,本文根據基層稅收管理實踐,試圖從分析目前企業所得稅的逃稅現象、優惠政策和征管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力求使企業所得稅稅收管理體制與我國整個稅收管理體系相協調,與中國國民經濟發展趨勢相匹配。
關鍵詞:企業所得稅; 改革;存在問題;發展建議;大數據
一、我國企業所得稅改革的背景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在利民優化的國家政策下迅速發展,并在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多次經濟改革,例如投融資體制和國有企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新的矛盾開始出現,根據立法級次的不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制定外資稅法,內資稅法由國務院制定,但不同性質企業的股份交叉、難以獨立控制,必須建立新的統一的稅法替代原有內資稅法和外資稅法,減少不必要的經濟糾紛,維護市場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研究意義
1.企業所得稅以法令形式給予了法律效力,國家為企業提供長治久安的生存環境需要企業納稅保障國家財政收入,強制性規定了企業的義務和責任,讓避稅、逃稅、漏稅的違法行為有法可依,有法可懲。
2.稅法的存在不僅可以調整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財務分配,也為企業內部的收入來源提供硬性規定,使得各個企業依法納稅的同時也為其提供統一的、公平的競爭環境。
3.新企業所得稅本著保護環境、發展新能源、扶持弱勢群體、鼓勵發展農業和公益事業的原則,宏觀調控企業的生產、流通、銷售環節,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4.有利于完善我國稅制的不足問題,豐富稅制內容。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不僅給企業提供了多種機會,也伴隨著一系列經濟適應問題,新稅法的改革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必然性,只有科學嚴謹的稅法才能給國家、給人民帶來長治久安。
二、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除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創收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征收的所得稅。征收對象主要包括轉讓財產所得、租金所得、利息收入所得、接受社會捐贈所得和其他經營所得。
三、企業所得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一)收入成本核算不真實導致逃稅
1.企業隱瞞或少報、不報收入
例如,將自產、外購的貨物作為投資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無償贈送他人,應視同銷售確認收入;銷售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周轉材料的,屬于其他業務收入;以物易物、以物償債應當確認收入。但企業實際操作時,為了逃避繳納稅款而不計入收入。
2.多計成本費用
例如,發出材料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須經有關部門批準。有些企業在計算成本時,故意變更計算方法,多計成本,減少利潤。
為達到當期扣除的目的,將應計入成本的支出處理成計入當期費用。例如,廠房建造期間,企業將應計入房屋成本的利息費用計入財務費用,導致當期成本增加,會計利潤減少,從而逃避稅款。
(二)稅收優惠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1.關于可行的所得稅優惠目錄
當前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暫時只出臺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其他優惠稅收項目執行標準的制訂工作還在進行當中。由于政策的實施具有過渡性,所以稅收優惠的福利政策對企業來說宛如空設,這對國家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以及環保節能生產企業的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2.有關固定資產加計扣除政策的銜接問題
新稅法表明,若企業固定資產在加速折舊的過程中因各種原因受限,通過折舊年限的降低是重要的解決方案。雖然新稅法已經規定了企業固定資產可以通過縮短折舊年限方法來加快折舊速度,但是此項規定的具體實施范圍尚不明確,不具備可操作性。
(三)企業所得稅征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1.征納雙方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1)納稅人和會計人員的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新興產業層出不窮,行業分工越加細化,各類業務紛繁復雜,導致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和納稅調整也更加繁瑣困難,財務人員對此更是難以準確把握,計算和申報中容易出現偏差、錯誤,加重了企業納稅成本、稅務負擔。一方面,納稅人仍舊欠缺依法納稅的意識,遵法從法的觀念仍然不強,在實際征管中以各種手段阻礙企業財務的真實核算,企圖通過造假賬或鉆征管的空子人為調控企業經營成果來從中加大核算難度,減少稅額從而獲取不正當利益;另一方面主要體現在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上,不少會計人員的業務熟練度和專業度有所欠缺,對稅法政策和會計制度之間的區別不能很好的分辨,易造成核算不實、申報不實的漏洞,增加了征管難度。
(2)稅務人員綜合業務水平有待提高
稅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亟待提高。雖然稅務機關有針對稅務工作人員進行一些財務和所得稅的專業培訓,但所得稅制度本身比較復雜,辦稅流程也較為繁瑣,導致稅務人員的業務培訓仍然不能滿足工作需求,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紕漏。在實際辦稅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稅務干部本身在系統內部有職責權限,卻不知如何操作處理,嚴重影響辦稅進度和效率。因此亟需培養更多掌握最新稅會制度及知識的骨干稅務人員。
2.企業清算的所得稅申報問題
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按照清算流程依法將其所有資產與各項稅費、資產凈值等差值視為清算后的所得收入。依據稅法第五十五條:注銷登記的企業需要在進行登記流程前,預先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并按照清算流程向其所在稅務機關依法申報。在我國稅法制度的改革中,由于長期存在部分法律條文不明確,部分繳納稅法細則不完善的問題,使得部分稅法清算存在漏洞。)在我國歷來的清算征管規定中,由于缺少明確的清算步驟細則導致多數企業沒有在清算過程中提交詳細的清算報告,阻礙了正常的清算流程以及監管部門的及時監管,變相導致了企業在清算注銷時稅收流失問題等。
3.信息數據采集、應用水平不足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等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一方面,智能化、無紙化、無界化的的特性較大地提高了交易服務的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隱患,就稅源而言,因為其隱蔽性、交叉性、流動性的特點,使得采集網絡交易信息以及追蹤核查交易過程等的難度大大增加。
隨著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對企業所得稅涉稅事項由審批全部改為備案申報事項,更加有利于形成寬松的市場秩序。但同時要防范企業所得稅后續管理不足、數據利用效率不高、納稅人與稅務機關之間信息不對稱、稅收人力資源短缺、人員素質能力培訓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容易導致放與管的脫節,造成管理的真空地帶和死角,一定程度上增加涉稅風險。
四、企業所得稅的改革與發展建議
(一)加強逃稅現象的治理
1.加強誠信納稅意識
普遍開展稅法宣傳,樹立稅收法制觀念,提高納稅遵從度和自豪感,營造誠信納稅良好氛圍。全面貫徹依法治稅方針,大力宣傳稅法,提高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結合實際,創新宣傳方式,積極開展稅收宣傳活動。
2.加強稅源管理
加強稅源分析,開展納稅評估。開展稅源相關性分析是稅收征管的基礎性工作。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建立科學的稅收收入質量評估體系,整合稅收征管各個環節的征管數據,形成統一的涉稅電子信息數據庫,實現納稅人數據“一戶式”存儲和綜合應用。同時通過納稅評估,分行業確定納稅人的監控指標體系,全面綜合地對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進行綜合評定,提高稅源監控質量。橫向比較同類行業的企業,分析數據,以此為政府決策、稅務部門和納稅人管理提供參考。
(二)加緊優惠政策享受條件的制定
1.加快相關政策出臺的同時要與新稅法優惠配套
盡快明確原優惠政策的有效期和時效性。例如在新優惠政策出臺前經批準已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的企業,原減免政策未到期,在新政策出臺后,該如何銜接過渡。盡快制定相關的優惠判定標準,來應對新稅法工作中的重難點和亟需解決明確的有關事項,讓基層稅務工作人員操作處理時有章法可以依照。
2.出臺符合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相關優惠政策和判定標準,優化現有優惠政策,以便于基層在操作時有章法可以依照。例如,促進對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制定的細化;認定和管理開發新技術等工藝的辦法,研發費用的支出范圍等;制定詳細的相關條例來確保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的有效性,收入核算、計量方法都需要納入制訂優惠目錄的考慮范圍。
3.由于市場經濟和技術的高速發展,產品設備更新換代較快,急需出臺符合當前行業特點和要求的加速折舊實施范圍,提高可操作性。
(三)加強對大數據的運用和對新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1.企業所得稅征管質量應進一步提高
(1)進一步強化稅源監控,夯實征管基礎。一、加大征管力度。在較大的市、縣、區成立專門用于征收企業所得稅的部門,招納培養稅務干部;二、強化納稅人財務核算管理,可以通過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加快社會信用機制建設等方式。三、利用網絡時代的優勢加強信息化建設,及時、準確、有效的信息能為企業所得稅的征管減少不必要的糾紛,使得征管效率大大提高。
(2)進一步強化法治觀念,增強稅企雙方遵從意識。稅收方面的知識應加大宣傳力度,關于稅收方面的服務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與此同時加強法制效應,利用法律手段強有力地要求納稅人遵紀守法,現在稅源管理是稅收工作的重點,稅務機關還應結合新稅法,改變以往固化的稅源管理觀念。
(3)全面培養征稅雙方主客體人員的專業素養。一方面不斷提高稅務征收人員,尤其是一線稅務征收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和理論素養提升,重點做好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培養一支專業過硬的征收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企業財務人員規范依法納稅的專業素質培養,多角度、寬領域、全層次的展開宣傳工作,使他們能及時更新稅務繳納細則以及法律法規。同時要深入基層調研,及時了解一線的企業在繳納企業所得稅中存在的隱患,在對重難點問題上耐心解答,促進企業繳納所得稅的全過程順利順暢的進行。從納稅人的角度看,應對相關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根據需求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培訓,提高納稅人的財務核算能力,提高企業的繳稅意識以及繳稅意愿,提高納稅人的主觀能動性。
2.填補稅法清算存在的漏洞
明確稅收法律,完善稅法細則,出臺詳細明確的清算步驟細則和流程,要求企業在清算過程中嚴格按流程執行并提交詳細的清算報告,以便監管部門及時監管。
3.大數據背景下運用金稅三期優化稅收征管效率
首先,需要提高國內稅務部門的整體服務水平,還需將稅收征管業務的操作標準與稅收征管執法的標準統一起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全面的稅務信息數據庫,提高稅務部門的決策能力,降低納稅人稅收成本。其次,利用智能化網絡信息系統,使得納稅人可以輕松在線辦理各項涉稅業務,從而減輕以往納稅人辦理業務的繁重手續,為納稅人提供更高效的服務。另外,通過建立這種統一的數據標準及平臺促使政府各部門之間形成信息的共享機制,縮短每個環節交接過程的時間,提高整體管理效率。這種方式可進一步為提高宏觀經濟決策水平和提升稅收管理能力提供更精準的數據支持。
五、結論及展望
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所得稅的研究背景和意義,針對舊稅法在過去施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改革,從而有了新企業所得稅的誕生。但新的企業所得稅在稅收優惠政策、數據采集運用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所以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參考。
企業所得稅作為國家參與企業利潤分配,調節企業收益水平的重點稅種,對合理配置經濟資源起到重要作用,為企業營造了公平競爭的稅收法制環境, 其改革將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產生重要影響。國家對于現行企業所得稅的施行依然在不斷探索,相關規定也在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丘偉建.大數據云計算背景下金稅三期對企業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8年第12期
[2]孫舟天洋.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及避稅現狀[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1):168-169.
[3]吳金光.我國所得稅優化的對策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