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化學的產物可以說是依賴甚至離不開,可正是這樣化學污染問題將成為一個難以逃避的問題,環境污染的影響與人類息息相關,而仍有一些現象標志著人們的輕視而面對這一現象應急檢測技術的進步將成為不能避免的話題。本文將以環境化學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應急檢測技術為主作為研究。
關鍵詞:環境化學污染;化學污染事故;應急檢測技術
引言:人們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無論是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生物污染,只要其中的一個出現問題,對于人們的生存來說都是致命的。現今來說,一個先進的應急檢測技術不僅可以有效處理環境化學污染問題,還能夠通過監測技術分析,為所發生的污染問題提供后續應對方案。因此,針對環境化學污染事故現場應急監測技術的研究,在未來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對環境優化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環境化學污染的危害
環境化學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兩種:一對居民的危害,環境化學污染的事故不出現則已,一出現則會危及生命。例如毒氣外泄,核泄漏事故,人群密集的地方煤氣爆炸或者重大火災及病毒擴散等。二對于生態系統的危害,環境化學污染問題又怎能小覷,當企業的排污排廢的標準不合格卻仍舊排放,有毒化學品的管理及防護不當,海上船只的漏油及海上放射元素的排放都很容易造成環境化學污染。根據生態鏈的循環,如果完全靠環境的自凈能力去承擔后果的話,往往很難達到理想狀態,而且環境化學污染的預防和制止難度很大。因此,運用應急監測技術可以描述現場環境污染事故的特征,為下一次預案提供必要的相關信息,還可以持續監測接下來的發展情勢并提供依據給實驗室進行分析判斷。所以,應急監測技術的進步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點[1]。
二、應急監測技術內容
應急檢測技術內容有以下三個:一根據具體事故現場來選擇監測技術的措施。環境化學污染的原因有很多種,工作人員需要對事故現場的特性進行診斷并做出分析來確定污染的原因,利用經驗進行初步的診斷,再利用檢測裝置進一步對現場進行檢測,制定科學的有效方案。在這其中要求污染物質的種類必須準確查明,事故中污染物的濃度必須明確,有任何問題必須第一時間迅速報告。二敲定方案。方案的敲定考慮了多方面的原因,對于污染物質的特征進行分析,再對關系到環境化學污染的單位進行調查,進行綜合考量,最終敲定最合適的方案。三選擇方法。根據環境的不同,污染物質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樣,如果是動植物發生被污染情況,那么將采用動植物檢測法進行處理,如果是危險品導致的污染,需要對該物品的具體數值進行調查,用儀器檢測法來檢測等。
三、應急監測工作的方法、裝備、技術及建議
(一)監測開展前的經驗判斷法
當突發環境污染問題出現的時候,相關的應急監測人員開始進入現場開展監測,一般情況下,監測開展之前需要借助經驗判斷大體的環境污染方向問題,以為后續的監測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并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速的經驗判斷法需要借助布點采樣,對環境中污染物類型進行判斷,分類匯總,提出定性、定量的數據結果。而這些粗略的數據分析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工作人員確定出當時環境危害的程度與具體的污染范圍。在污染范圍與類型確定之后,即可大體判斷污染趨勢。該種經驗判斷法在實際應用中只需要借助采樣、監測,在短期內提供出來初步的分析結論,為應急環境監測指揮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時也在第一時間為環境分析實驗室提供了第一手數據資料。
(二)現場應急監測裝備
現場應急檢測裝備包括交通工具、個人防護裝備、檢測儀器、通訊器材等。交通工具指的是事故現場所需要的應急車輛等,個人防護裝備指的是空氣呼吸機、防護服、防毒面罩等,檢測儀器有水質快速檢測管、原子吸收器、噪聲器、氣體等,通訊器材有對講機、手機、攝像機等。
(三)應急監測工作的技術
現場應急監測技術包括監測方法、監測點位、監測頻次和監測項目。第一,監測方法:主要有化學比色法、試紙法、檢測管法等;第二,監測點位:布點原則即就近原則,遵循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人們的居住地及所用水源等;第三,監測頻次:事故發生后應急監測剛開始時監測的頻次要密,后邊可以隨著濃度的降低逐漸減少頻次。第四,監測項目,要根據現場污染物的具體情況來判斷從而確定監測項目。
(四)應急監測工作的建議
第一,將現有、還在使用的應急預案的分析,制定應急程序確保它真實可行。端整對應急工作的心態,不可使用應付思想,堅持樹立正確價值觀,對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負責。以往的應急預案已經跟不上科技的發展,要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以現實的事故現場為基礎,重新制定一套應急預案。第二,對監測人員的技術進行強有力的培訓,盡管以前一直在培訓,但陳舊的內容和體系也應該改朝換代,否則發展形勢都跟不上的話,與紙上談兵又有什么區別呢。只有人員的技術夠硬,才能臨危不亂的面對突發事故,有條理不慌亂的繼續進行工作,大幅度的降低事故的危害。第三,對應急監測的技術資料進行收集。現在可查閱的應急監測的資料十分有限,可以通過實地走訪,周邊居民的訪談等來了解更為具體的情況,便于查閱。第四,重視應急監測儀器的更新。環境單位的工作重心都在常規監測上,時常會忽視購入很多新型的便捷的儀器來應對化學污染事故,因此應該對環境監測的資金投入加大,加強監測機構的裝備建設,從基礎上解決環境監測裝備跟不上現實需要的問題。
結論:雖然科技一直在不斷進步,應急檢測技術也一直在更朝換代,但人們更希望環境化學污染事故發生的能越少越好,畢竟,它所危及的東西就在人們身邊,人們只要觀察就能發現一些細節的事情,從而警惕并盡可能地從根源減少它的發生,從技術的進步減輕污染帶來的后果,這需要不停的探索和時間上的積累。
參考文獻:
[1]王亭亭.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應急檢測技術與設備探討[J].民營科技:2017,04,223.
[2]竹俊苗.關于環境化學污染事故應急檢測的幾點思考[J].化工管理:2017,07,109.
作者簡介:趙圓(1987年4月—),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學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化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