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 張文曉(通訊作者)
摘 要:伴隨我國經濟水平的迅速提升,礦產品市場價格持續增加,巨大的利益使得我國非法開采礦產資源的情況屢禁不止,不僅導致國有礦產資源嚴重流失,環境也遭受嚴重損害。為此,我國需要完善非法開采引發環境損害相關法律制度,并推動相關司法鑒定的發展,以有效杜絕非法開采現象。本文分析了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作為證據的要求,同時從非法采礦含義以及評估鑒定指標詳細介紹了非法開采引發環境損害的司法鑒定方式,以期為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非法開采;環境損害;司法鑒定
引言
保護環境是我國重要的政策方針,對推動社會發展,保證民生安全而言至關重要。2016年,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正式成為一種新型司法鑒定種類,對加強環境保護而言具有積極意義[1]。司法鑒定為我國打擊危害環境行為提供了參考。就目前而言,我國目前非法開采的現象十分常見,導致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如何開展對因非法開采引發的環境損害進行司法鑒定成為許多學者關注的問題。
一、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作為證據的基本要求
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本質是司法鑒定,是一種法定證據,所以其具有特殊的內在需求:第一,鑒定人必須更為客觀且合理地通過技術以及客觀原理開展鑒定,并獲得意見結果。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本質上是鑒定人員結合個人專業理論知識,根據有關材料所提出的意見,所以其中包含一定主觀特點。但是,盡管鑒定意見屬于意見性證據,但是因為具有客觀性以及科學性,所以意見并不適用于意見證據排除規則[2]。基于此,客觀以及合理兩個特征即成為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成為證據所必須具有的內在需要。第二,鑒定人必須獨立開展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獨立進行具體含有三層不同的含義:鑒定人自身保證獨立;鑒定期間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鑒定各個環節以及結果均受到有效監管,以保證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所具有的中立性。事實上,客觀以及合理同獨立開展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只有獨立開展才能確保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具有客觀性以及科學性,而客觀與合理性同時也對獨立性提出嚴格的要求。
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的特點在于專業性、合理性,所以對司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證據,因為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對環境訴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所以需要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實務工作中,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往往是審判人員判決案件一種輔助性證據,審判人員在審判期間同時需要從法律的角度結合事實開展判斷。不僅如此,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報告從本質而言是一種意見性證據,所以不能獨立成為案件判決依據,必須結合其他證據。基于此,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與鑒定期間必須接受外在檢驗,這是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成為證據的外在需要。總體而言,審判人員在確認換環境損害司法鑒定過程中,可通過如下標準判斷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鑒定主體有無有關資質以及是否同鑒定結果存在利益關系;鑒定流程有無遵照我國相關法律標準以及組織管理基本原則;鑒定內容是否在機構經營許可范圍之中;最終獲得鑒定結果有無合理性。
二、非法開采引起環境損害的司法鑒定方法
(一)非法采礦的定義
結合我國現行礦產資源開采等級管理方法,在政府頒發的采礦許可證即將到期時,企業必須在到期前30日遞交辦理許可證延續登記申請文件,超過時間而不遞交辦理申請的企業,在逾期當日采礦證書即失效。如果采礦人繼續開采,即為無證開采[3]。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如下行為均為非法開采行為:1)在沒有通過審核或是未得到許可證書而采礦的企業;2)私自進入我國規劃的礦區或是對國民經濟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的礦區以及其余礦區范圍內開采礦產資源;3)私自開采我國明確規定開展保護性開采的特別礦種。
我國目前頒布了許多法律規定,其中均明確提出,礦產資源破壞價值包括非法采礦所引發的礦產資源破壞價值;含有開采所得的礦產品資源價值;開采單位雖然依照合理開采方式開采得到礦產資源,然而由于非法開采導致礦產資源已然受損且無法繼續開采礦產資源具有的價值。礦產資源的破壞價值計算方法如下:
W=R*P
其中,W代表非法采礦所引發的礦產資源受損價值,單位為萬元;R代表非法采礦單位開采所得的礦石量以及導致無法繼續開發應用礦石的總量,單位為萬噸;P代表本地該階段同種礦產品市場均價以及本地物價相關行政部門報告的本地區該階段同種礦產品市場均價,單位為元/t。
(二)非法開采致環境損害鑒定指標
目前,非法開采致環境損害鑒定指標包括如下方面內容:第一,采礦技術指標。采礦技術指標必須結合本地關鍵性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應用“三率”相關指標開展要求。以我國重慶市為例,有關規定明確要求露天礦山開采回采率必須在93%之上,鑒定人員便可以此為標準開展鑒定。第二,開采的礦石量。鑒定人員評價開采的礦石量應依照如下公式進行計算:開采的礦石量=使用的資源儲量*開采回采率。第三,非法采礦致使無法開發應用礦石的損失量。該指標指開采單位依照合理的開采方式理應開采出來,然而由于非法開采致使礦床出現損壞,造成該區域已經無法繼續開采的礦產總量,是鑒定十分重要的評估指標。第四,商品價格。非法采礦人員屬于無證采礦行為,所以采礦人員通常不會向鑒定人員提供近些年來礦產商品銷售資料。故而,鑒定人員需要結合近幾年來市場礦產產品平均價格,并結合有關部門提供的平均價格,綜合確定礦產產品價格。
結束語
如今,非法開采致環境損害司法鑒定重在鑒定礦產資源價值,目的是為有關部門依法懲處非法采礦行為提供相應的價值參考,以彌補破壞或是流失的國家資產,是審判十分重要的證據之一。為此,鑒定人員應明確非法開采的概念與礦產資源價值判斷,并從技術指標以及礦石量等方面進行鑒定,為有關部門懲處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馬杰.我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的對策——評《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管理及鑒定意見的形成與采信》[J].環境工程,2020,38(10):241-241.
[2]張強,蔡俊雄,劉哲,等.物料衡算法在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中的應用研究——以某非法熔煉廢棄電路板案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5):5.
[3]田亦堯,張文河.論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技術采信疑難語境下的科學性評價規則[J].中華環境,20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