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
摘 要:隨著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藏雞養殖成為林芝市米林縣提高群眾收入來源之一,藏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如破壞養雞業的雞新城疫等疾病的問題隨之而出現,不利于農牧民增收。因此,為確保藏雞養殖的增產及維護農牧民經濟效益,降低經濟損失,本文以技術措施與對策措施為著力點,探討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要點,以及為相關學者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藏雞;養殖技術;農牧民增收
一、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技術措施
(一)飼料技術
草料青貯技術相較于傳統飼料直接存儲方式而言,需要對草料進行厭氧菌處理,進而將草料通過相應技術手段轉變為營養更加集中且不易變質的飼料,該技術在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上具有突出性效果,值得在畜禽業推廣普及應用。草料青貯技術優勢為:一是經過草料青貯新技術處理后的新鮮草料在長時間儲存過程中不易發生質變,從而不用擔心細菌滋生影響藏雞健康。二是傳統儲存方式下的草料會占用較大空間及存在較大的火災安全隱患;而經過草料青貯技術處理后的新鮮草料會極大程度節省儲存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為相關藏雞養殖人員降低草料儲存于保管方面的成本投入。三是草料青貯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新鮮草料中的營養元素充分保留,從而確保藏雞在喂養中營養的全面。四是能夠改善傳統儲存方式對新鮮草料易發生變質及儲存時間較短等問題;從而滿足藏雞養殖過程中飼料實際需求。綜合而言,草料青貯技術在藏雞養殖中應用能夠為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提供高效值技術支撐[1]。
(二)防疫技術
在藏雞養殖過程中,雞新城疫病毒、大腸桿菌、冠狀病毒、流行性病毒等都屬于影響養雞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藏雞一旦患病會極大程度影響其后續產蛋能力與自身質量。此外不論是藏雞生存環境、飼養管理因素,還是天氣變化、衛生條件等因素導致藏雞疾病的發生。在此現狀下為進一步深化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目標,應做好以下措施:一是接種疫苗。疫苗接種是有效預防藏雞疾病發生從而提高藏雞產蛋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飼養過程中根據實際接種易發疾病疫苗,從而提高藏雞抗病能力,確保存欄量。二是建立隔離區。在藏雞養殖過程中,建立藏雞養殖分區與隔離區,從而便于對患有傳染性疾病的藏雞進行隔離治療,對治療效果無效的雞群進行隔離,進而將傳染性疾病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健康雞群被傳染,以此減少經濟損失,保障農牧民藏雞養殖效益[2]。
二、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的對策措施
(一)保證藏雞飼料質量
飼料是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最為關鍵的因素,不僅可以提高藏雞免疫能力,還能夠促使藏雞充分汲取所需營養,從而加快藏雞生長,因此,確保藏雞飼料質量,充分發揮飼料價值是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的技術措施之一。具體措施為:一是藏雞養殖人員需提高對飼料的重視程度,明晰飼料在藏雞養殖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健全飼料儲存生產管理體系,進而確保飼料儲存環境干凈衛生;二是動態監測飼料儲存情況:(1)避免飼料倉庫或周邊環境存在動物糞便、動物尸體等污染源,從而確保飼料品質不會受到污染。(2)根據每天工作內容制定飼料檢查表,將飼料每天使用情況、剩余量、儲存空間溫度、濕度、飼料外表變化等內容進行詳細記錄,從而在保證飼料儲存環境安全的同時,對飼料保有量做到心中有數,進而隨時采購飼料,避免藏雞養殖中出現飼料斷鏈問題。(3)及時篩選出目前不適合藏雞使用,或者已經無法使用的飼料,并將篩選出來的飼料種類等信息進行記錄歸檔,不僅便于工作人員查看,還便于后續相關檢疫部門檢查。[3]
(二)疫病防控以雞新城疫為例
藏雞養殖者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雞蛋銷售,因此,在實際藏雞養殖過程中,養殖者過于側重藏雞的產蛋量,而忽視了藏雞的生存條件。如藏雞生存空間狹小、雞舍清理消毒措施不細致、晝夜溫差大,圈舍溫度過低、缺少清潔飲用水、飼料質量較差,缺少微量元素、未對病雞進行及時的隔離、雞舍日常通風不良、排泄物處理不善等原因,導致易發雞新城疫病毒感染(俗稱:雞瘟)。雞新城疫又名亞洲雞瘟、偽雞瘟,是雞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以患雞呼吸困難、下痢,神經機能紊亂,黏膜、漿膜出血病雞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拒食,排出綠色或黃白色稀糞。口、鼻內有多量黏液,甩頭時常見黏液流出。嗉囊充滿氣體或液體。呼吸困難,表現有喘氣、咳嗽、張口呼吸。病程約2~5天,雛雞僅1~2天。病死率高達80%~100%。產蛋雞在發病初期還表現產蛋量大幅度下降,軟殼蛋,畸形蛋明顯增多,從而影響養雞業的發展。為有效實現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目標,一方面調整飼養管理方式,首先,定期對圈舍、飼料槽、飲水槽進行清理與消毒,打掃周期為一周兩次,消毒周期為一周一次,進而確保圈舍環境衛生,避免圈舍地面存在污水積存,保證圈舍干燥、溫度適宜,避免細菌滋生;其次,劃分區域養殖與病雞隔離區,讓雞群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活動,同時對患有疾病的在雞群進行隔離治療;最后,將患病雞群的投喂量降低四分之一。再次因目前對該病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需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及防疫、檢疫工作、以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雞舍及一切飼養管理用具要定期消毒,經常保持清潔衛生;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接種疫苗。特別是一些“土方”同樣可預防該病毒,如: (1)韭菜50g,豬油30g,調料喂雞。(3)大蒜葉、蔥葉或韭菜葉切細,給雞采食,每周2~3次可以預防。(4)大蒜、生姜共搗碎加少量水,拌料喂雞,有預防作用。(5)蒜苗或蒜頭15g切碎,拌500g飼料中喂雞,每日2次,連喂10天[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發展藏雞養殖促進農牧民增收是新時期全面推進西藏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任務,其中其涉及多個層面,而本文主要以飼料與防疫兩個角度為切入點。為此,通過研究表明保證藏雞飼料質量,從而規范飼料喂養與動態監測飼料儲存情況,以及做好相關疾病防控,進而降低藏雞疾病發生概率,增加藏雞產蛋量,是減少當地農牧民經濟損失,優化成本控制,從而實現藏雞養殖增產增收目標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王慧卿.農村生態散養雞養殖增收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21):45-46.
[2]劉淑路.農村生態散養雞養殖增收策略[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07):180.
[3]謝村選.真抓實干帶動農戶脫貧致富[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0(01):24.
[4]黃世海.黑雞養殖助力脫貧增收[J].農村實用技術,2018(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