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月
摘 要: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掛牌成立后,文旅融合和研學旅行成為社會新熱點。公共圖書館具有公共文化屬性和教育屬性的雙重功能,具備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條件。通過分析優勢和不足,高校檔案館應在意識培育、協同合作、豐富產品和服務等方面開展研學旅行服務。
關鍵詞:文旅融合;研學旅行;公共圖書館
隨著2018年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文旅融合和研學旅行成為熱點研究話題。博物館、科技館、檔案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場館都相繼開展了研學旅行服務研究和實踐,并取得一些經驗成果,而同樣具有公共文化屬性的公共圖書館在這方面的研究較少。一方面,公共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中小學生研學的安全性要求。公共圖書館立足于豐富的館藏資源和舒適的空間環境,其開放性和教育性更高,更容易開展研學旅行服務。
1研學旅行研究的興起和現狀
研學旅行在國外發展較早,歷史悠久,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國外研學旅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學旅行動機和影響因素、旅行目的地選擇和研學旅行市場研究上。例如國家圖書館早在2018年就開展了豐富研學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教育活動來增強中小學生歷史文化、公民素養、愛國主義思想等方面的教育,其特點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重視外部合作,注重“研”“學”結合。
在我國,自孔子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到明代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到近代陶行知提出“知行合一”,可知我國早就有研學旅行的理念和雛形。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5部門以教基一〔2016〕8號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此后關于研學旅行的研究迅速增多。201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批準成立,不再保留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研學旅行的研究進入了新階段。
通過知網搜索關鍵詞“研學旅行”“文旅融合”可以看出,相關論文數量在2018年后快速增長,研究主題涉及產品開發、課程設計、服務模式、基地建設等,研究內容、研究主題更加豐富多樣,研究更深入。但在制度建設、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研究還有所欠缺。同樣搜索中國知網,以“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為關鍵詞,檢索到相關論文僅19篇,可知公共圖書館在對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研究并未全面深入展開。
2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機遇與挑戰
2.1機遇
2.1.1文旅融合的風向標
公共圖書館作為區域內的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題,在館舍建設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空間保障。除了綠地、湖泊、園林、建筑等廣闊的自然景觀外,還兼備歷史悠久的地方文獻、人才的聚集而形成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是旅游觀光與文化教育融為一體的最佳體現。
2.1.2交叉學科背景人員儲備
近年來,公共圖書館的人員招聘主要是通過人社統一考試進入,既有管理學、工科理科、新聞新媒體運行等各種不同專業畢業的人員,圖書情報碩士學歷的很多從業人員都是交叉學科背景。公共圖書館整體的教育和研究能力顯著提升,是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研究的人力基礎。
2.1.3資源兼顧深度與廣度
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載體形式多樣,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VR虛擬現實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等手段的應用使信息利用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公共圖書館的地方文獻資源既有一定的稀有性,也有區域獨特性,這也成為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特色之處。
2.2挑戰
2.2.1文旅融合服務理念尚未完全確立
同為文化事業機構,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和研學旅行方面的研究及實踐與科技館、博物館等機構相比差距很大,其根本原因是檔案工作人員思維固化、服務僵化,文旅融合理念在圖書館界未能得到充分重視。
2.2.2服務保障機制和評價體系尚未形成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研學旅行還處在起步階段,各文化機構都在摸索。距離形成統一規范的服務標準、健全完善的保障機制和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3缺乏產品開發和課程設計能力
公共圖書館普遍存在服務產品單一、課程開發基礎薄弱、人員配置不足等問題,且沒有太多的先進經驗可供借鑒。如何充分利用現有館藏資源、開發趣味性、教育性更強的研學旅行產品是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面臨的根本性難題。
3公共圖書館展開研學旅行服務策略
3.1增強研學服務意識培育
提升內動力是指檔案工作人員加強對文旅融合理念的學習和理解,主動轉變傳統服務理念,主動了解服務對象需求,從而開發適配產品。提升外動力是指檔案館應擴大宣傳,重視外部意識的培育,提高檔案館在社會上和青少年群體中的吸引力,從而促進研學旅行服務服務效能的提升,增強服務內動力和外動力。
3.2構建協同合作機制
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強與區域內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各個機構的協同合作,不斷探索實踐,不斷積累經驗,齊心協力構建出符合中小學學生需求的研學旅行服務模式、保障制度和評價體系,促進研學旅行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實施,逐步完善服務的各個維度。
3.3豐富產品搭建基地
公共圖書館應結合高校和區域特色,運用現代化手段,深入挖掘文獻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充分利用高校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創新服務設計,建設研學旅行基地,打造研學品牌,提高產品品質和影響力。
4結語
隨著我國文化旅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研學旅行將成為越來越多文化、教育機構的重要課題。實踐出真知。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研學旅行服務實踐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建黨百年的偉大精神為指引,借鑒發達國家研學旅行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我國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探索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周林興, 鄒莎. 文旅融合時代檔案館研學旅行服務探析[J]. 檔案學研究, 2021(03):65-72.
[2]劉景會. 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與路徑研究[J].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21, 30(01):38-43.
[3]葉盛. 我國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的走向思考[J]. 圖書與情報, 2020(06):98-102.
[4]戴艷清, 盧思佳, 周淑云. 公共圖書館深化文旅融合的兩個維度[J]. 圖書情報工作, 2020, 64(20):81-88.
[5]周林興, 鄒莎. 檔案館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生成邏輯、內涵描述及運行機制研究[J]. 檔案與建設, 2021(05):9-14.
[6]孫大東, 彭登輝. 美英國家檔案館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的實踐與啟示[J]. 北京檔案, 2020(06):44-46.
[7]張巧娜. 文旅融合時代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服務模式與策略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20(06):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