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桂萍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小麥種植技術分析
1.1精細整地
第一,進行深松翻耕操作。在經過這一操作之后,能夠讓土質顯得更加松軟,土壤的保水及保肥水平會有顯著的提升,并且也能夠為后續抗旱保墑這一環節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耕翻能夠全面掩埋土壤中的有機肥料以及秸稈這類雜質,讓耕種層得以疏松,減小土壤的容重,增加其孔隙率以及通透性,使部分好氣性微生物能夠更加自如地釋放小麥生長所需的養分。第二,遵循少耕免耕這一根本原則。當前大部分地區都采取了鏵式犁進行耕翻操作,雖然同樣也能夠掩埋有機肥料和秸稈,但相對而言流程過于繁雜,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費的現象,如若遇到了干旱年份,就會讓土壤失墑,影響小麥的整體產量。第三,進行耙耢鎮壓。通過耙耢的使用能夠有效破壞土垈,讓表面土壤得以疏松,這樣一來土地就會呈現出上松下實的狀態,進而實現抗旱保墑的目的。
1.2選用良種
在進行小麥栽培種植時,應當充分考慮到當地土壤、氣候、病蟲害以及耕作制度這類因素,嚴格篩選出優質的種子,確保小麥種子質量能夠符合相應的標準。例如根據氣候條件進行種子的選擇,江淮地區可以選擇的春性較強的小麥品種,這樣一來小麥在冬季與春季就能夠獲得快速的發育,最大化地避免遭受凍害的侵襲。根據耕作制度進行種子的選擇,江蘇部分地區施行了小麥油菜套種這一制度,就應當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晚播且早熟的小麥品種,以此來讓小麥的共生期得以減少,并且小麥植株不能過高,應當維持緊湊的株型,具備優秀的邊行優勢,從而確保良好的光合作用效率
1.3藥劑拌種
通過種子包衣以及藥劑拌種這類處理方式,可以讓小麥病害的發病時間得以推遲,最大化地減少秋苗發病概率,防止受到越冬菌源的侵襲,進而有效控制小麥苗期的地下蟲害。根據小麥品種自身的抗病性能以及所采取的栽培方式,選擇合理的藥劑進行拌種,精準控制拌種藥量,防止藥劑過量危害小麥自然生長。在完成拌種后及時進行播種操作,播種量可以根據拌種的實際情況來適當提升。
1.4科學播種
第一,適墑播種。在進行播種時必須要保證耕種層有一個適宜的墑情,將土壤含水率控制在70%~75%,根據墑情來開展播種工作,應當一次播種全面出苗,以此來讓種子根與次生根能夠快速生長,并深植于土壤之中,提升其抗旱水平。如若在播種之前墑情不滿足標準,那么就應當進行灌水操作來實現造墑的目的。第二,適期播種。一般而言,冬小麥的播種適期和溫度有著直接的聯系,在12~14℃是春性小麥品種的最佳播種溫度區間,而16~18℃則是冬性小麥品種的最佳播種溫度區間,而半冬性小麥品種則適宜在14~16℃進行播種。在明確小麥播種適期時,還要考慮到土壤肥力、病蟲害這類因素。第三,適量播種,合理把控小麥播種量,根據小麥種子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合理的苗數,控制好麥苗之間的間距,為小麥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1.5田間管理
當小麥播種完成后,種植戶要經常觀察小麥的出苗情況,如果看到有缺苗或者苗稀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補種或者是疏苗移栽,保證小麥的種植密度,確保苗全、齊、勻、壯。種植戶還要及時對小麥噴灑滅草劑,避免雜草過多,搶占土地的營養,從而導致麥苗缺少養分,降低產量。此外,小麥的茁壯生長與最后的高產還離不開科學的施肥與灌溉。種植戶必須掌握小麥生長的規律,科學地對小麥進行施肥與灌溉。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在播種前應在田地中施足底肥,還要施撒一定量的遲效性肥料。
二、小麥病蟲害防治
2.1種植階段
小麥播種期間,種植戶應將滅殺病蟲害的藥劑攪拌到種子中,這樣能有效地防治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率。在選擇藥劑時,種植戶必須選擇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藥劑,同時,還要保證能在短期內發揮應用效果,且在一定時間內逐漸分解,不會對土壤及周邊環境產生污染,這樣才能在防治病蟲害,提高小麥產量的同時,提高糧食的安全性。
2.2返青階段
在小麥返青期,很容易出現吸漿蟲及紋枯病。在防治吸漿蟲病時,種植戶應該利用甲基異柳磷乳油,與土攪拌,然后施撒在田間,這樣可以有效防治吸漿蟲;在防治紋枯病時,種植戶可以將紋枯凈可濕性粉劑與三哩酮乳油、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兌水將其噴灑在小麥的莖基部,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治紋枯病。
2.3抽穗階段
在小麥孕穗期到揚花期,會發生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而且容易出現麥蜘蛛蟲害。對于麥蜘蛛,種植戶可以使用蟲蠟克乳油進行防治;對于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種植戶應仔細觀察,當病害達到一定指標時,可以采用三哩酮乳油和禾果利可濕性粉劑兌水攪拌噴灑來防治。
2.4灌漿階段
小麥揚花灌漿期間是病蟲害的高發期,也是小麥種植過程中最關鍵的防治期。在此期間,需要重點防治銹病、白粉病、葉枯病、黑胚病以及麥穗蚜等病蟲害。對麥穗蚜進行防治時,種植戶可以采用快殺靈乳油或輝豐菊醋乳油兌水噴灑來防治;對黑胚病,也可采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但需要在灌漿初期與中后期分別噴灑一次,這樣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結 語:
小麥是我國的一種主要農作物,其成熟后加工而成的面粉是人民群眾日常食物的主材料。要想有效提升小麥的產量,保證小麥質量,就必須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環境因素,選擇合理的小麥栽培種植技術,并加強小麥病蟲害管理與防治力度,這樣才能夠給小麥的健康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楊波濤.小麥栽培關鍵技術及提高種植效益的措施[J].種子科技,2020,38(12):41-42.
[2]姬生平.探究小麥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農家致富顧問,2019(2):9.
[3]曹愛芳.小麥病蟲害防治的誤區及綜合防治[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