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公職人員 ; “網紅干部”; ?規范發展
2020年12月,一位女子身披紅色斗篷,在雪地中策馬揚鞭的短視頻迅速網絡走紅。該短視頻累計獲得900余萬次轉發量,5.2億次點擊量。視頻的主人公是時任新疆伊犁昭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賀嬌龍,她立足本地特色,借助網絡的力量,以一己之力拉動了昭蘇縣的旅游經濟發展,實現當地農產品銷售額破億元的成績,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切實好處;還有湖北省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直播高空跳傘、演唱歌曲,他用“特立獨行”的方式為當地旅游經濟做出了顯著的貢獻。近些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這些在民眾眼中沒有傳統“官樣”的公職人員卻通過網絡以一種新穎的表現形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民辦實事、帶實利。①
一、公職干部做“網紅”的時代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智能終端、5G通訊技術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互聯網科技正日益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在便捷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激發著新的業態和新的經濟形態出現。
截至2020年12月,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民總人數達9.89億,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總量達9.27億;同時我國31個省(區、市)均已順利開通政務機構微博和抖音號,其中小視頻平臺抖音號共計26098個。面對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的搭建,我們不禁要思考:政務新媒體可以發揮什么作用?如何才能抓住網絡發展的大潮充分有效地發揮新媒體的功能?在這方面“網紅干部”無疑是政府體系內的先行者,伴隨著“網紅經濟”的蓬勃發展,各級政府無疑也需要大量懂網絡、善用網絡的“網紅干部”,進而抓住這個契機,發揮更大效用。
二、公職干部做“網紅”的議論焦點
公職人員當“網紅”從最開始的零星化發展到規模化發展,在普通百姓看來更多的是歡迎和贊賞的態度,但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質疑和批判的聲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議論焦點:
(一)“網紅干部”是否影響干部隊伍形象
在我國,公職人員一直以來給大眾的印象都是低調、不茍言笑、說話有腔調等。但當一部分干部來到自媒體鏡頭前,通過卷起襯衣袖口、唱歌跳舞表演才藝、騎馬跳傘賣力吆喝等形式進行網絡引流,獲得更多網絡粉絲。這些“一反常態”的表現形式獲得了大量網民的支持,但對于有些民眾而言,顯然這些行為都“不成體統”,有損公職人員隊伍集體形象;持支持觀點的民眾認為,我國現在已處于市場經濟和互聯網發展時代,那種“官本位”的意識和表現早應該被淘汰,而且官員如果不積極主動和民眾建立熱絡關系,一直高高在上,民眾會對其各方面能力都持懷疑態度,這明顯不利于政府的權威樹立。②
(二)“網紅干部”是否影響行業發展
“網紅干部”在“網絡上班”是否“不務正業”?持肯定意見的人認為,公職人員是黨和政府部門的成員,是公共意志的執行者和公共利益的捍衛者,進軍網絡推銷特產、宣介當地旅游等明顯不是黨政組織的法定責任,所以官員從事網絡活動雖然以公共利益為導向,歸根到底是公務活動中的“越界”行為,并且利用其“身份”可能會產生市場不當競爭;支持的民眾也給了充分的理由:“網紅干部”從自身職務出發顯然沒有夾帶私利,他們的出鏡宣傳只是為了宣傳本地區,打響知名度,不存在和其他“網紅”競爭的主觀意圖,也并未對其他“網紅”造成威脅,并且產品價格正常,宣傳產品無欺,并沒有對市場秩序造成沖擊。
(三)“網紅干部”行為是否具有經濟效益
如果“網紅干部”在經濟上并沒有獲得相應的效應,對于公共利益而言,顯然是一種浪費,其合理性將大打折扣。“網紅干部”歸根到底也是一種經濟行為,其存在一定的經濟邏輯合理性,其行為必然產生一定的成本,比如直播活動本身的成本花銷(策劃、錄制、道具等),在工作時間內直播就必然要考慮到機會成本,要做好直播就必然對其分內的其他工作造成影響。③從目前來看,“網紅干部”沒有收取代言費,在平衡好工作和業余時間的同時,主動奉獻自己的時間,加之目前代言短視頻、直播帶貨尚屬經濟風口,因此在經濟層面普遍是盈利是可觀的,但這種模式更多靠的是個人風格和個人營銷能力,并未建立起長效機制,這也是下一步規范“網紅干部”直播行為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
三、“網紅”干部規范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政策上要給予充分支持
目前,中央尚未對“網紅干部”行為出臺統一文件加以規范,目前更多地是持肯定和鼓勵的態度。針對這個大的前提,地方政府部門可在充分調研的前提下,出臺一些地區性規范管理辦法。首先要肯定“網紅干部”行為的意義,并積極鼓勵廣大黨政機關干部積極探索互聯網時代“流量”邏輯,通過“挖掘好、利用好”網絡資源,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服務于地方經濟提高和公共利益擴大;其次將干部在互聯網和政務新媒體等平臺開展工作歸入到工作職責范疇,可考慮引入到年度績效考核范疇,對有突出成就的個人或單位給予必要的激勵;最后切實加強各部門協作,共同扶持本地區“網紅干部”工作,同時明確規定“網紅干部”的行為必須要為民謀利,并規范直播言行秩序,且嚴禁利用公共資源平臺謀私利,防止政治風險產生。
(二)重視網絡調研,找準“流量密碼”
地方黨政領導和“網紅”干部可以積極組織網絡調研,探索工作的發展路徑,研究創新“流量”開發工作機制。對于網絡受眾而言,想要引起他們的關注和分享,就必然要打造出一些“賣點”和“爆款”,找好“流量密碼”,從而更多地激發消費者意愿實現推廣目的。
(三)機制上大膽創新
在信奉自由平等的互聯網空間,“網紅干部”應該自覺成為網絡秩序的捍衛者,“網紅干部”可以適當地使用網絡語言,還可以將一些符合公開要求的,老百姓比較關心和感興趣的政策加以宣貫,例如“警官直播宣傳反詐APP宣傳”等;“網紅干部”工作不能止步“供需”上的滿足,更多地應該以此為窗口,加強地區的推介宣傳,進一步優化當地營商環境和消費體驗,致力于推動區域的整體發展。
結語:“網紅干部”引發的網絡流量現象為黨和政府提高人民群眾福祉提供了重要的政策靈感,在拉動公職人員和普通百姓“親近感”的同時,也為人民群眾帶來了切身的實際利益,可以說,“網紅干部”行為是值得肯定和推廣的,它的規范化未來發展一定可以迸發出更大的活力和能力。
參考文獻:
①徐芳,張城.地方文旅宣傳的熱流量與冷思考[J].新聞前哨.2021,(07);18-19
②張薇,劉夢禧.縣長直播帶貨: 媒介化實踐的政治身份認同[J].今傳媒.2021,29(04);42-43
③徐芳,張城.直播“網紅”官員如今怎樣了[J].黨員文摘.2021,(10);35
作者簡介;葉鵬飛(1988年3月- ),男,漢族,籍貫江西上饒,大學本科學歷,職稱: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