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琪 周松兵
關鍵詞:居民小區 ; 防控機制 ?; ?構建與分析
居民小區因其人員結構復雜、人員流動頻繁、人群容易聚集和密切接觸、而且小孩和老年人居多等特點,一旦出現傳染病極易造成暴發流行,再加上網絡信息暢通、社會關注度高等特殊性,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調查數據統計分析表明,小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占比大,再加上其特殊性,因此其防控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如何建立和完善小區公共衛生防控體系迫在眉睫,繼續進行深層次研究探索。
一、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存在問題
1、小區公共衛生防控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大多數小區公共管理不完善,物業法規對小區公共衛生的責任主體不明確、管理和監管力度不夠,公共衛生防控器具不規范而且缺少,小區公共大數據不齊全或缺少,無法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導致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出現漏洞,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在大型公共衛生疫情面前顯得十分“蒼白無力”。
2、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執行不夠深入
目前許多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執行流于形式、公共衛生宣傳深入不夠、衛生經費投入不足、專職衛生人員配備不全等,許多公共衛生、健康教育的宣傳尚未在小區充分開展,難以提高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水平,不利于實現小區健康有效防控,導致有些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難以落實。
3、小區公共衛生防控信息不太暢通
通過下沉社區發現,很多時候因為信息不暢通而影響正常的判斷,讓居民產生恐慌、焦慮等危害,甚至出現生命危險。在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中,通常只在小區出現傳染病公共衛生時,衛生部門與小區間的聯系才較密切;小區物業對以往的傳染病信息的分析也很不足;需要更多部門積極參與和協作,明確小區的主體責任,才能根本改善小區的傳染病防控工作。
4、小區公共衛生防控隊伍缺少專業
從部分小區來看,小區的衛生專業隊伍能力嚴重不足。部分小區仍未配備衛生防疫人員或配置不足,而且能力參差不齊,防疫設備配置簡陋、缺乏傳染病防控及消毒處置能力,還可能因薪資待遇差、職業發展空間小及社會認可度低等所致。
二、小區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措施
1、構建“社區--小區--樓棟”三精準聯防聯控機制是關鍵
小區是公共衛生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做好小區聯防聯控機制的構建對取得戰疫勝利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次舉國上下的抗疫活動中,通過防控力量(黨員志愿者)下沉社區,充分發揮了小區在公共衛生防控中的阻擊作用,強化了小區網格化管理,切實做到精準布控到小區、小區精準布控到樓棟、樓棟精準布控到家庭,做到三個精準,實現入戶排查、重點群體監控“兩個全覆蓋”,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降低感染率。
2、組建“社區網格員-小區物業--樓棟志愿者”三結合聯防聯控隊伍是根本
因為疫情,一些地方對居民小區實行了封閉式管理,通過組建“社區網格員-小區物業者--樓棟志愿者”三結合聯防聯控隊伍,統籌兼顧,從嚴防控;同時,依靠“社區網格員-小區物業者--樓棟志愿者”三結合聯防聯控隊伍,發揮團隊力量做好小區防控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同時完善物質保障機制,通過周密謀劃,運用科技手段,落實落細保障居民日常生活有序;同時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向居民公布疫情信息和防控信息,提醒居民加強防范,幫助居民緩解壓力;同時針對返回人員的增多,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真正做到“日檢查、日報告”,做好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
3、完善小區衛生法規政策,落實問責制
通過這次疫情,政府、疾控等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小區公共衛生工作調研,有利于加快推進小區衛生法規政策的制定和改進,加大督導執法力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嚴肅處理,促進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落實,形成良性循環。
物業管理部門應配合社區、衛生管理部門充分認識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嚴格落實物業問責制,并明確領導責任,對不重視、不作為、不報公共衛生而造成傳染病暴發流行者的小區物業應追究責任,應將小區公共衛生防控工作納入到星級小區日常工作考評,切實有效執行促進小區突發事件治理能力的提升。
4、注重小區公共衛生教育 提高小區防疫意識
小區是培養學生、家長和小區群眾防控傳染病技能的重要場所。小區公共衛生健康教育不應局限于健康欄、宣傳折頁、臨時講座等形式,應發揮電梯間、QQ、微信群等優勢,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進行防控知識宣傳推廣,將常見傳染病防控手冊,將其納入小區健康教育課程,形成“衛生部門--小區--家庭”的知識宣傳網絡與模式,提高傳染病防控知識宣教的廣度、深度和效度,讓小區居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防疫意識和防疫能力,以有效減少傳染病傳播。
5、加強信息有效溝通 促進防控能力
衛生部門應將傳染病等非涉密信息,通過社區等基層單位,及時與小區溝通,同時組建樓棟長群及志愿者群,發動盡可能多的人員加入防控團隊,加強對小區衛生工作的宣傳和指導,使信息傳遞更加通暢和便捷,彌補其他方式不足。及時反饋傳染病防控工作情況,遇到問題主動溝通,加強防控經驗的交流與學習,促進小區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的提升。
6、加強小區衛生隊伍建設 ?提高防疫能力
通過激勵政策吸引更多衛生人才到基層服務,增加社區醫療服務站的配置,加強社區醫護人員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培訓,建立長效的培訓與考核機制;需對小區物業衛生人員和樓棟長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并與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共同做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小區公共衛生防控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部門溝通協作、法律法規保障、人員物資保障、管理水平提高、職責分工明確、社會認知和參與等方面著手,不斷完善和加強各個環節,才能持久、有效地控制傳染病在小區暴發流行,才能切實有效保障居民健康。
作者簡介:
周亞琪(2000年--),男,籍貫:湖北十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共青團員,統計與數學學院經濟統計學1801班,研究方向:數據分析應用。
周松兵(1971年--),男,籍貫:湖北天門,湖北十堰職業技術(集團)學校、高級講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教學管理(作者簡介都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