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芬
摘 要:企業進行體系認證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提高自身管理和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產品對外宣傳的有力依據。全面的、科學的體系的有效實施是企業實現各項目標的基礎和保障。本文闡述了標準體系認證對蜂產品質量控制活動的影響,并對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體系認證;蜂產品;質量控制;風險因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提高,蜂產品產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蜂產品成了人們喜愛但同時日漸擔心其食用安全的問題,蜂產品質量安全有效控制勢在必行。為了解決產品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具有市場競爭優勢,蜂產品企業進行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各種體系認證逐漸成為普遍現象。蜂產品的規范發展離不開有效的體系管理,它可以將企業生產全過程的各個要素緊密組織起來,使各項活動達到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建立起生產經營活動的最佳秩序。
一、企業標準體系認證的作用
1.體系管理文件是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的基礎
企業標準體系認證在蜂產品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系管理文件是企業在質量管理技術、經營、工作的基礎。完善的管理體系涉及產品實現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嚴格按照體系文件要求開展日常工作可以盡量避免人員波動產生的隨機錯誤,形成標準化體系管理。
2.標準體系認證是蜂產品質量管理的有效保障
體系認證是企業管理的支柱,有效地運行體系文件是企業管理的基礎。蜂產品企業的生產是建立在技術、嚴密分工和廣泛協作的基礎上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與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產品的質量管理實質是體系文件的有效運行,好的產品離不開合理有效的管理,體系認證恰恰是對管理進行規范化的重要保障。如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對產品從最初的設計開發到產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藝、測量檢驗以及包裝儲運等各環節都會做出規范要求,從全過程對產品進行控制,保障了產品質量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高了產品質量管理水平。
3.標準體系認證促進了企業對產品質量的重視
通過內審、外審,企業能不斷發現問題,采取糾正和糾正措施,完善體系文件,使企業在循環改進中找到問題的突破點,進而完善產品質量管理的環節和程序,使產品的質量和管控能力得到提高。
二、蜂產品企業未實施體系認證前的狀況
21世紀之前根據市場需要有力刺激食品行業的狀況,蜂產品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低,超過半數的蜂產品企業屬于小作坊的模式,部分管理者不具備體系管理的相關知識,僅憑單薄的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和政府審批的生產條件應用于實際操作,質量管理流于表面形式,企業自身達不到有效的質量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蜂場的設置隨意,周圍空氣污染物濃度、蜜源植物農藥殘留超標。
2)養蜂器具所含有害物質有遷移到蜂產品中的潛在危害。
3)飼養管理中添加違禁物,飼料微生物污染嚴重,生產期違規喂飼等。
4)蜂群的用藥管理混亂,違規使用獸藥,停藥期依舊用藥。
5)蜂場的衛生管理不達標,消毒劑的選擇和使用不符合規定。
6)產品采收和儲存無控制措施造成獸藥殘留、物生物污染及交叉污染。
7)產品的包裝標識不規范,產品運輸無溫控措施。
8)原材料采購無有效控制措施,供應商選擇不規范。
9)產品設計多以領導層的個人主觀意識為主,缺乏系統的開發設計。
10)企業的檢驗室只是作為必備硬件,未發揮檢驗的實效性。
11)從業人員素質水平不均,專業技術人員和質量管理人員缺乏。
三、標準體系認證對蜂產品質量控制的影響
如何使自己的產品和質量安全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并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成了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實施也從法律層面上規定了食品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企業對產品質量安全進行有效控制成了首要任務。國際上通用可行的各項體系認證逐步成了客戶選擇蜂產品的重要依據,越來越多的蜂產品企業紛紛進行各種體系認證,如ISO9000系列質量管理體系和HACCP體系認證成了質量管理基本措施。
標準體系認證對蜂產品質量控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標準體系認證能使蜂產品的質量控制有的放矢
通過HACCP體系認證識別了主要風險因子,明確了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使蜂產品的質量安全控制有的放矢。蜂產品是蜜蜂采集的天然食品,為保證其天然性,大多后續加工不損壞其天然品質,所以蜂產品的危害關鍵控制點主要在源頭:蜂場、蜜蜂、蜜源植物以及與產品直接接觸的包裝材料的控制與檢驗。
體系認證后的蜂產品企業一般都對蜂場實行基地管理,從風險因子存在的每一個細節進行管控,使原先雜亂無章的蜂場減少了安全隱患,提高了生產高品質蜂產品的能力。
(1)蜂場場址、布局的選擇
基地一般設置在遠離粉塵、居民點、交通主干道和化工廠、農藥廠及經常噴灑農藥地區。蜂場選擇要求地勢高、向陽、排水良好,周圍半徑5千米范圍內無以蜜糖為生產原料的食品廠且具備豐富的蜜粉源植物,無有毒有害蜜源植物。蜂箱、蜂用具等采用無毒、無害、無異味、無污染的器具。
(2)蜜蜂飼養管理
違禁添加物、生物毒素、微生物污染、外來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等是蜜蜂飼養中的風險因子,控制措施是嚴格把控飼料質量關;飼喂器定期消毒;飼喂花粉或花粉代用品前應滅菌消毒;保持蜂箱內溫度相對穩定和通風良好,避免微生物污染;蜜蜂用藥應符合GB/T19168和農業部193號公告《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等,所用藥物符合《獸藥管理條例》規定;蜜蜂用藥嚴格執行停藥期規定,投喂和使用蜂藥的員工應經專業培訓;蜂場應建立清理、消毒程序,嚴格選擇消毒劑,定期對場地、蜂機具等進行清潔消毒;蜜粉源植物施藥期間嚴禁采收蜜蜂產品;采收現場應提供蜂產品采收記錄等。
2.標準體系認證推動了蜂產品物理過程的質量把控
體系認證后管理文件中建立了有效的原輔材料及包裝材料采購管理制度。蜂產品的加工過程基本都是物理過程,所以原材料的質量把控是決定后續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因素。蜂蜜的參假檢驗、農殘藥殘、重金屬、抗生素含量都是產品質量的關鍵控制點。產品安全控制體系不完善,難以保證產品質量控制實施、運行到位。眾所周知的“三鹿奶粉”事件曝光時,輿論一片嘩然,這是典型的因原料控制不到位而導致后續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案例,同時也顯示出企業員工食品安全意識缺乏,監督體系不完善的弊病。通過體系認證可以幫助企業認清影響質量的相關因子,找出關鍵控制點,理順產品質量控制各鏈條,對癥下藥。
3.標準體系認證促使企業重視蜂產品的包裝材質
標準體系認證還使企業意識到在包裝材料驗收時不能僅局限于有無檢驗報告,還要重點關注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材質是否是食品級材料,有無有毒、有害物質滲出及遷移等。
4.標準體系認證加強了蜂產品生產場所的控制
標準體系文件明確要求生產場所內外環境條件要求,生產、行政、生活區域劃分合理,互不造成交叉污染;車間內布局及空氣潔凈度均應按照產品合理設置;車間地面、墻面、頂棚均應采用無毒、無異味、耐清洗與防脫落材料構成,無對產品造成交叉污染的風險;車間內污水的排放應合理布局;車間地面應有一定的坡度利于積水的排放等,這些要求都是以前作坊式的生產車間無法達到的。
5.標準體系認證為蜂產品質量管控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標準體系認證要求企業具備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并制定年度培訓計劃,按部門和崗位職責對全員開展培訓。質量管理體系還要求對檢驗人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能力確認工作,通過人員比對、留樣再測、第三方數據比對等方式進而追蹤、保持和提升企業自檢能力,確保質量安全。
6.標準體系認證加強企業從各工序上細節和銜接上的質量把控
根據標準認證體系要求建立了各生產過程控制制度,從領料、投料、生產各環節、中間產品及半成品檢驗、出廠檢驗、交付控制等各方面都做出了相關要求,配有具體作業指導書和質量管理記錄,并定期監督檢查。文件要求投料記錄應與工藝對照并相符,專人復核,有效避免人為差錯及添加劑超標等問題。生產過程中設立了質量目標,設計了管控的方法,及時掌控工藝、工序的質量水平,有序監控整體的生產流程。產品生產過程中環環相扣,一旦某一環節出現風險沒有及時控制處理,后續生產的質量管控必然受到波及,難以實現預期制定的質量目標,所以監督、檢查保證體系的正常運行,把體系制度落到實處是必要條件。
7.體系認證加強了包裝和儲運控制
包裝控制不僅控制包裝的完整性,還要控制重金屬、有機揮發物和溶劑殘留的交叉遷移污染等,這就要求包裝物料驗收過程中嚴格核對包裝材料和包裝參數。儲運控制要求運輸載體保持清潔,防止交叉污染,確保儲運溫度符合運輸物質儲存條件要求,如蜂王漿長期貯存要求-18℃,短途運輸要求4℃以下冷藏,防止產品變質腐敗及部分理化指標發生波動。
四、幾點建議
1)質量控制過程中參與人員要掌握好全過程控制的每一環節,不要使個人的主觀意識高于體系制度,產品質量安全需要微觀、宏觀相結合,過程、結果相統一。
2)進一步加強標準體系中提到的組織環境認證,保證生產開展過程中有良好的壞境,控制好環境因素需要我們提前做好調查研究,制定好應急預案,以便及時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3)加強標準體系認證中合同的支持作用,合同質量指標確定上務必符合定量、有可執行性、方便檢查等特點,避免質量問題引發矛盾,對產生的各種檢查結果均附有科學的處理方案。
4)為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應建立屬于產品質量安全管制的獨立部門與人員,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響應,做出解決方案。
5)質量管控工作中要經常回顧以往事故,總結經驗教訓,文件與體系適時更新,有效管控。
參考文獻:
[1]劉新星.食品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控制[J].食品安全導刊,2017.(15).29-31
[2]陳惠.分析探討食品生產企業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性[J].食品界,2020,(19),90-9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