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泳龍
摘 要:從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可以看出,環境問題極為嚴峻,而且如果不能采用更加科學的辦法進行管控與防治,就會增加自然災害的發生頻次,給民眾的生活帶來困擾,甚至也會波及到民眾的人身安全與健康。所以,需要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監測,將環境污染問題控制在可控的范疇之內。但是,在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時,會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而這些安全風險會威脅監測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這就需要增強安全防控能力,對這些隱患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與剖析,做好防護,從而保證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能夠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提升監測水平。
關鍵詞:環境監測;安全風險;防控措施;
引言
在進行環境監測時,會對很多污染源進行監測與檢驗,監測人員會與這些物質有一定的密切接觸,而且生態環境變得愈發嚴峻,環境監測工作重要性越來越強,需要保證監測過程的科學性,規范監測行為,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風險防控策略,明確工作中的風險隱患,能夠最大化防止安全問題的發生,充分突顯環境監測的積極作用,對環境進行全面保護。
1 環境監測的相關概述
1.1環境監測內涵
城市的健康發展與民眾的生活開展離不開優質的生態環境,環境監測是評測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環境治理的主要參考依據。目前,城市污染并不是單一的,而且污染物質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趨勢,發生污染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環境監測可以對不同的污染情況進行監測,進而設置更具針對性的管控策略。為了能夠對環境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借助環境監測來探究污染物質的具體組成,然后利用科學的處理辦法進行評測,確保監測結果的客觀性與精準性。與此同時,環境監測還能起到一定的監測作用,對污染程度的變化進行實時掌控,不僅是環境治理的核心手段,也是環境優化的助推器。
1.2環境監測重要性
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想要更好的對環境污染進行治理,就需要先找到污染源,明晰真實的污染狀況,通過監測和調研,預測環境污染未來的變化趨勢,可以為環境保護工作目標提供正確的方向,也有助于制定科學的治理方案,所有的工作內容都需要借助環境監測的力量,讓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監測有機的融合到一起,為工作人員提供更多準確的數據信息,方便確定工作重點,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長久開展有著積極的帶動作用,將環境治理的優勢能夠充分的突顯出來,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目標。
2 環境監測工作中的安全風險
其一,監測人員安全防范認知存在偏差。很多監測人員會存在一定的僥幸心態,認為不會發生安全問題,而這種意識上的問題所帶來的安全風險是巨大的;其二,安全管控體制不健全,一些監測單位所運用的安全制度是模板化的,難以達到安全管控作用,也難以對監測人員的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存在較強的形式化管理特點;其三,安全管理責任劃分不明確。環境監測安全防控是有一套完整程序的,并且對各個程序都有著明確的要求與規則,如果不遵從安全管理要求,責任劃分模糊,不僅會使環境監測過程變得更加混亂,影響監測結果,而且也會影響安全防控效果。其四,監測現場安全監管不嚴格。在環境監測作業周期內,需要按照計劃對監測作業情況、試劑儲存環境、周邊環境的實時變化以及設備有效期等內容進行安全巡查,時刻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如果安全監測不嚴格,就會增加安全事故的發生機率。
3 環境監測安全防控策略
3.1 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控體制
安全防控體制的建立是提升監測工作安全性的前提條件,需要有相關管理制度作為依據,優化監測工作步驟,提升監測現場的管控力度,以制度落實行動,對監測人員進行約束。所以,要對安全管理責任進行清晰的劃分,并且明確安全監管內容與安全監管范圍,并加強跨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性與互通性,針對以往安全問題出現頻次最多的環境,進行針對性的重點監督。與此同時,在安全防控中要注意靈活化管理,既要保障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順暢,又要對人員的管理行為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并嚴懲不規范、不安全的作業行為。
3.2 環境監測儀器的安全使用
首先,要加強監測人員對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安全使用的技術指導,使得監測人員能夠正確的選擇使用監測儀器,并能夠及時加強對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安全保護,延長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要嚴格遵從儀器的操作規范與要求,防止因為設備操作失誤而引發安全問題。其次,要引入更為先進和智能化的監測設備,對一些高危險性以及重污染的物質進行智能化監測,減少人員參與頻率,不僅可以進一步對安全問題進行有效控制,而且還可以提升環境監測水平,保證監測儀器能夠處于穩定的運行狀態當中。
3.3 污染物質的安全防控
如果在進行有害氣體監測時,一定要注重位置的合理選擇,要避開監測孔的順風向,并帶好防護護具,防止有害氣體吸入體內而有損健康。對存在有毒監測因子進行監測時,要嚴格執行測試實驗室的監測規則,做好自身保護,確保各項監測設備的完整性與安全性,定期檢查設備有效日期,特別是在一些高壓、高溫的監測環境中,要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下開展工作。除此之外,應提前查詢監測站點最近的天氣條件,明確監測期內氣象條件的變化,促進監測工作順序進行,避免惡劣的天氣條件突然提前出現對環境監測作業造成影響。
3.4 監測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
在環境監測工作中,人員的安全意識決定著防控效果,也影響著監測工作是否能夠有序的開展。所以,對監測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最為關鍵的步驟之一,需要讓監測人員能夠有自我保護意識,在發現危險風險時,能夠及時上報,并且可以及時處理。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培訓讓監測人員掌握所有的危險源,知道工作過程中可能會面對的安全風險,可以在執行環境監測任務時,保持警惕性,嚴謹的對待每一個監測環節,確保環境監測的專業化與系統化,最大化降低安全風險發生的概率。
結束語
總體而言,為了能夠確保環境監測工作的高效實施,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就需要加強安全監管與防控力度,對監測過程進行全面的、精細化安全監督,強化監測人員的安全意識,進而推動環境監測工作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寵,鄭琳琳,王在峰.環境監測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因子分析及防控措施[J].環境與發展,2021,33(02):157-164.
[2]張子珺,張霖琳.環境監測工作的安全風險及防控措施[J].中國環境監測,2020,36(06):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