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彤 李先源 李思穎 舒怡



摘 要 選用IBA、NAA兩種生長調節劑,設置不同濃度梯度,探討其短時間浸泡對白背楓當年生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結果表明,適宜濃度的IBA、NAA均能促進白背楓扦插生根,NAA比IBA處理效果更佳。NAA 200 mg·L-1為白背楓扦插繁殖的最適濃度,生根率高達88.89%,生根效果指數為2.56,與CK(清水浸泡)差異顯著。
關鍵詞 白背楓;扦插;IBA;NAA
中圖分類號:S339.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7.005
白背楓,別名駁骨丹、狹葉醉魚草、七里香等,為馬錢科醉魚草屬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8 m。單葉對生,葉片膜質至紙質、狹長。花白色、芳香,排列成圓錐花序,花期1—10月。蒴果,果期3—12月[1]。
白背楓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既可作為蜜源植物提取芳香油,還可以作為藥用植物,在醫療、保健等方面發揮作用[2]。同時,醉魚草屬的植物多具有抗旱、耐熱、耐貧瘠的特性[3],白背楓還是一種理想的邊坡綠化樹種,在園林綠化方面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
扦插繁殖能夠保存母本的優良性狀,并且短時間內成苗,是理想的繁殖方式之一[4]。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是兩種較為常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日常扦插栽培中應用廣泛,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扦插植株的成活率及生根效果。目前,有關IBA和NAA對醉魚草屬植物扦插生根的影響已有報道,張玉梅等選用低濃度IBA、NAA對大葉醉魚草和醉魚草進行處理,發現兩種生長調節劑均能顯著提高植株的扦插生根效果[5];段新玲等研究了不同濃度的NAA對藍花大葉醉魚草扦插成活的影響,發現經低濃度NAA處理過的插穗,生根率更高[6];孫明艷等研究了IBA對白背楓扦插生根的影響,得出適宜用高濃度IBA短時間浸泡的結論[7]。目前尚未見NAA對白背楓扦插生根影響的報道,本試驗選用IBA和NAA兩種生長調節劑,設置不同的濃度梯度,探討其對白背楓生根的影響,以期篩選出適宜的扦插方案,為白背楓的大力栽培推廣提供技術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20年8月19日上午,陰轉小雨,空氣潮濕,于重慶市北碚區紫云臺附近采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白背楓當年生嫩枝經修剪作為插穗。插穗上方平切,下方斜切,長度控制在5~8 cm,頂端保留2個芽點及2片葉,葉面積較大者則剪去葉片的1/2~2/3。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的方法,以珍珠巖、蛭石按體積比1∶1混合作為基質,分別設置IBA質量濃度為200、500、800 mg·L-1,NAA質量濃度為200、500、800 mg·L-1,以清水處理為對照(CK),共7個處理,每個處理30個插穗,重復3次。
1.2.2 扦插方法
將修剪好的插穗基部1~2 cm于800倍的50%多菌靈溶液中浸泡數秒進行消毒,之后于配置好的生長調節劑溶液中浸泡15 s,最后將處理好的插穗的1/2~2/3斜插入基質中,并壓實周圍基質,使插穗與基質緊貼?;|需于扦插前1天用800倍的50%多菌靈溶液進行澆灌,瀝水。
1.2.3 插后管理
扦插后立即澆透水,保證插穗與基質水分充足,之后視具體情況逐漸減少澆水次數,見干即澆,澆則澆透。每日定時噴水,降溫增濕,溫度保持在20~25 ℃,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85%,同時注意通風,防止插穗腐爛。注意及時清理插床內的枯枝落葉,保證插床整潔,避免對其他插穗產生影響。每隔7 d噴灑1次800倍的50%多菌靈,防止病害的發生。扦插后前兩周需對插穗進行遮光處理,待生根后,可逐步增強光照。
1.2.4 指標的測定與統計
扦插后第8天起,每隔2 d于一組重復每個處理中隨機挑選7個插穗,觀察其生根狀況并記錄開始生根日期。扦插30 d后,統計各個處理的生根率、生根數、平均根長、最長根長,并計算生根效果指數[8]:生根效果指數=(平均根長×生根數量)/總插穗數。
使用Excel和SPSS22.0統計分析試驗數據,Origin 2019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扦插生根時間及形態觀察
據觀察,白背楓扦插苗皆于扦插后兩周左右開始生根,經兩種生長調節劑處理過的插穗,生根日期皆早于CK。其中,經NAA 200 mg·L-1處理的插穗生根最早,于扦插后第10天開始生根,比CK提前4 d。
根據根原基的發生方式,插穗的生根類型可分為愈傷組織生根型、皮部生根型及混合生根型3類[9]。在白背楓插穗生根過程中未見愈傷組織的形成,根系皆由皮部發出,由此可知,白背楓扦插苗屬于皮部生根型(見圖1),與張玉梅等研究結論一致[5]。
2.2 不同處理對白背楓扦插生根率的影響
生根率是衡量扦插生根效果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濃度IBA、NAA處理下,白背楓生根率不同。其中,NAA 200 mg·L-1的生根率最高,為88.89%,比CK高66.68%;其次是IBA 500 mg·L-1,生根率為70%,比CK高31.26%;IBA 200 mg·L-1處理的生根率最低,為44.33%,與CK差異不顯著,可能是由于生長調節劑濃度過低、浸泡時間過短造成的。
2.3 不同處理對白背楓扦插生根數的影響
根系數量的多少與植株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生根數越多,扦插苗生長越健壯。本試驗結果顯示,隨著IBA、NAA濃度的上升,白背楓扦插苗生根數皆呈現上升的趨勢。NAA 800 mg·L-1處理下生根數最多,比CK高處出130%,其次是NAA 500 mg·L-1,NAA 200 mg·L-1,生根數分別為13.71、12.2條,與CK差異顯著。IBA 200 mg·L-1、500 mg·L-1、800 mg·L-1處理的生根數分別為6.14條、8.57條、10.29條,與CK未達差異顯著水平??梢?,相較于IBA,NAA更有利于白背楓扦插苗根系數量的增多。
2.4 不同處理對白背楓扦插苗平均根長的影響
植株生長越旺盛,平均根長越長。從圖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對白背楓扦插苗平均根長的影響達顯著水平。經NAA 200 mg·L-1處理的插穗平均根長最長,為6.11 cm,其次是IBA 200 mg·L-1,平均根長為6.05 cm,居于第三位的是NAA 800 mg·L-1,平均根長為5.03 cm,三者之間差異不明顯,但皆顯著大于CK,說明適宜濃度的IBA、NAA皆能促進白背楓扦插苗根系伸長。
2.5 不同處理對白背楓扦插苗最長根長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顯示,經不同濃度生長調節劑處理的插穗,最長根長皆顯著大于CK,經NAA 200 mg·L-1、IBA 500 mg·L-1、IBA 200 mg·L-1、NAA 800 mg·L-1、NAA 500 mg·L-1處理的插穗,最長根長分別為9.58 cm、9.53 cm、9.05 cm、8.63 cm、8.37 cm,較CK高出56.28%~36.54%。
2.6 不同處理對白背楓扦插生根效果指數的影響
生根效果指數是綜合衡量扦插苗根部生長狀況的指標,生根效果指數越大,表示植株生長狀況越好。從圖4可以看出,白背楓扦插各處理的生根效果排序為:NAA 800 mg·L-1>NAA 200 mg·L-1>NAA 500 mg·L-1>IBA 800 mg·L-1>IBA 500 mg·L-1>IBA 200 mg·L-1>CK,其中,經NAA處理的插穗生根效果皆顯著高于CK,經IBA處理的插穗生根效果略高于CK,但未達顯著差異水平,可見NAA的處理效果更佳。
3 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適宜濃度的IBA、NAA均能促進白背楓扦插生根??傮w來說,NAA比IBA對插穗的處理效果更好,經NAA 200 mg·L-1處理的插穗生根率(88.89%)最高,平均根長(6.11 cm)、最長根長(9.58 cm)最長,生根數(12.2條)、生根效果指數(2.56)均保持在較高水平。IBA 500 mg·L-1處理下,插穗生根率(70%)較CK提升顯著,與孫明艷等[7]的結論大體一致,而生根效果指數(1.32)與CK差異不大,可能是由于IBA自身特性所致。
為了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避免稀缺種質材料的浪費[10],必須有針對性地使用生長調節劑。本試驗僅探討了單一種類生長調節劑對白背楓扦插生根的影響,其他不同生長調節劑及其混合濃度配比對白背楓扦插生根的影響有待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 第61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274.
[2] 謝紅梅.湖南醉魚草屬植物資源評價及園林應用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7.
[3] 關文靈,陳賢.醉魚草屬(Buddleja L.)觀賞植物資源及其利用[J].西南農業學報,2006,19(z01):371-376.
[4] Schreekenberg K, Degrande A, Mbosso C, et al.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of Dacyrodes edulis (G. Don)H. J. Lam in southern Cameroon[J]. Forests, Trees Livelihoods, 2002, 12(01/02): 15-40.
[5] 張玉梅,顏玉娟,謝紅梅,等.IBA和NAA對2種醉魚草扦插生根的影響[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18,40(02):131-136.
[6] 段新玲,任東歲,段黃金.影響藍花大葉醉魚草嫩枝扦插成活的因素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9,14(04):85-88.
[7] 孫明艷,周錦業,關世凱,等.基于正交試驗的2種醉魚草扦插繁殖方法[J].熱帶農業科學,2019,39(04):26-40.
[8] Bentzer B G. Rooting and early shoot characteristics of Picea abies (L.)Karst cutting originating from shoots with enforced vertical growth[J]. Scand J For Rcs, 1988(03): 481-491.
[9] 郭素君.林木扦插生根的解剖學及生理學研究進展[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7(04):64-69.
[10] 韋巧云,韋冬萍,韋劍鋒.不同生根劑組合對木奶果扦插生根的影響[J].種子,2020,39(07):160-166.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