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明 馮超 呂萍



摘 要 以一年生月季扦插苗為試材,采用三段式肥水一體化施肥方案,比較常規澆施和4個滴灌追肥處理的莖粗、冠幅、地上地下部干重、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經濟效益,分析肥水滴灌模式對月季容器苗生長及品質的影響。結果:與常規施肥相比,所有滴灌處理的月季苗生長健壯,冠幅大,質量優,商品率高,病害發生率得到明顯降低;產值增加了32.7%~34.8%;每667 m2純收入增加了20 723~22 804元,增幅53.5%~58.9%,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其中以A3處理的效果最好。
關鍵詞 肥水滴灌;容器育苗;農藝性狀;病害發生率;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685.1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7.015
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是薔薇屬植物,被稱為花中皇后,是常綠、半常綠灌木。月季不論地栽、盆栽均可,適用于美化庭院、布置花壇、裝點園林、配植花架、花籬等[1]。肥水管理是月季栽培的關鍵環節[2],直接影響著月季的生長與質量。采用普通肥水管理方法往往會產生肥料施用過度現象,或造成生長環境濕度偏高,尤其在江南地區月季生長季節高溫高濕,易引起病蟲害發生。應根據月季不同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特點,科學合理地搭配肥料的種類、數量,做到精準、有針對性地施用肥料。設施栽培一般采用傳統的“大水大肥”管理,往往造成肥料和勞動力成本偏高,還會造成環境污染[3-4],亟需改良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濕度,減少病蟲為害。采用滴灌和施肥融合,可以均勻、定時、定量浸潤月季根際生長區,達到精準施肥、節水節肥、降低濕度的效果[5-7]。
現有文獻表明,不同施肥及水肥耦合方式對月季鮮切花品質影響的研究較多,但肥水調控對月季容器苗各階段生長及品質的影響研究較少。在江南地區,月季采用容器育苗面廣量大,大部分生產基地均配有噴滴灌設備,但尚未有具體可行的肥水一體化施肥方案報道。本研究通過不同肥水一體化追肥組合對比試驗,探討其對月季容器苗莖粗、冠幅、地上和地下部干重、病蟲害發生情況及經濟效益的影響[8],期望為月季容器育苗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的建立及其推廣應用提供理論和實際操作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9年1—7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亭口村的月季培育基地連棟大棚內進行。試驗地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長1 847.1 h,年均降水量1 628.8 mm,年均溫16.3 ℃,1月均溫3.7 ℃,7月均溫28.5 ℃,極端最高氣溫為41.4 ℃,極端最低氣溫為-9.2 ℃,年無霜期在250 d左右。
1.2 試驗材料
統一采用修剪為同樣大小的一年生月季扦插容器苗,種植容器采用寬15 cm×高16 cm(1加侖)的塑料盆缽,栽培基質采用泥炭+松鱗(質量比為1∶1),每立方基質中加入緩釋肥(15-9-12)3.7 kg。
1.3 試驗方法
追肥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常規澆灌施肥(CK),肥水滴灌A1、A2、A3、A4等5個處理,施肥進度和使用量如表1所示。每個處理50株,重復3次,共設15個小區,面積15 m2。每次施用水溶性肥時,加水稀釋倍數均為:對照處理800倍,A1處理600倍,A2處理700倍,A3處理800倍,A4處理900倍。
水溶性肥的施用根據不同生長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3—5月,每5 d施一次水溶肥,采用N∶P2O5∶K2O=30∶10∶10水溶肥的不同稀釋倍液(即不同濃度),連續施2次,接著采用N∶P2O5∶K2O=15∶15∶15的水溶性肥,按同樣方法施1次,遁環交替;第二階段6—8月,每10 d施一次,濃度和交替方法同前;第三階段9—10月,每隔5 d施一次,濃度和交替方法同前。整個試驗階段,N∶P2O5∶K2O=30∶10∶10的水溶性肥施用30次,N∶P2O5∶K2O=15∶15∶15的水溶性肥施用15次。各處理的其他栽培管理措施相同。
1.4 測定項目
2019年11月6日,各小區隨機抽查20盆,測量不同處理的莖桿粗度、冠幅;各小區隨機采樣10盆完整植株,獲得地上地下部植株鮮重;將各處理的栽培基質隨機取樣后,采用光譜檢測法測定各營養元素含量[9]。
1.5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肥水滴灌對盆栽月季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采用滴灌肥水一體化處理的月季比常規澆灌施肥處理(CK)的莖桿顯著增粗,莖桿最粗壯的是A3處理,其余依次為A2、A4、A1處理;從冠幅來看,采用滴灌肥水一體化處理的月季比CK處理的冠幅顯著增大,冠幅最大的是A2處理,A3處理其次。由此可見,A3、A2處理對盆栽月季的莖粗、冠幅影響較大。
表2還可以看出,采用滴灌肥水一體化處理的地上部干重均顯著高于CK處理,其中地上部干重最大的是A3處理,其次為A2、A4處理;A3、A2、A4處理的地下部干重顯著高于CK處理,地下部干重最大的是A3處理,其次為A2、A4處理。因此,A3處理的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質均最重,其次為A2、A4處理。
2.2 肥水滴灌對栽培基質營養元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各處理的栽培基質中營養元素含量差異不大。雖然對照處理(CK)施了大量追肥,但其基質中的養分含量與其他處理無明顯差異;A1處理的施肥濃度在4個滴灌處理中最高,但其基質養分含量與其他處理并無明顯差異,反而在高溫天氣還有輕微燒葉現象出現。
2.3 肥水滴灌對月季容器苗病害發生的影響
由表4可知,5月3日每處理調查30盆,發現A1、A2、A3、A4處理的霜霉病發生率與對照處理(CK)的差異顯著;7月18日每處理調查30盆,發現A1、A2、A3、A4處理的黑斑病發生率為0,而CK處理為78%,差異極顯著;10月16日每處理調查30盆,發現A1、A2、A3、A4處理的白粉病發生率為0,而CK為13%。可見采用肥水滴灌可降低栽培區域的濕度,有效控制盆栽月季發病率。此外,本試驗合理的氮磷鉀配比施肥也有利于病害的控制[10]。
2.4 肥水滴灌對月季容器育苗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5可知,與常規澆灌施肥相比,采用肥水一體化滴灌處理省肥省水,其中A3處理的肥料成本比對照處理(CK)節省1 246元/667 m2;節省用工,常規澆灌須支付工人工資7 600元/667 m2,采用滴灌只需支付工資3 700元/667 m2,滴灌比澆灌節省3 900元/667 m2;采用滴灌處理的盆栽月季,雖然增加了設施成本,但其生長健壯,冠幅大,病蟲害少,質量優,商品率高,無病蟲害的優質苗多[11]。經測算,A3處理比CK的產值高20 668元/667 m2,純收益高22 804元/667 m2,增幅達58.9%。
3 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結果表明,肥水一體化滴灌模式對月季容器苗的莖粗和冠幅等影響顯著,能促進月季生長,優化植株性狀,減少病害發生,提高了商品質量和商品率。本肥水滴灌調控模式相較于常規施肥模式,雖然增加了滴灌設施投入成本,但減少了肥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產值比常規施肥模式增加了32.7%~34.8%;每667 m2純收入增加了20 723~22 804元,增幅53.5%~58.9%,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其中A3處理的效果最好。這個結果與調查的植株莖粗、冠幅、地上地下干重等生長因子相吻合,A3處理的月季生長情況最為理想。這說明選擇適宜的水肥一體化滴灌模式,適量及時地供給相應的營養元素和水分,可達到促進植物生長和節本增效的雙重目的[12-13]。
本研究發現,采用肥水滴灌調控處理,可有效降低肥料損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發揮肥料效益[14-15],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綜合考慮了月季容器育苗的生長特點、各階段生長的營養所需、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等因素,在肥水滴灌調控模式下分三個階段,以2∶1次數交替追施水溶肥(30-10-10)、水溶肥(15-15-15),獲得了月季容器育苗的生態高效水肥滴灌模式,可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農莉克,任飛.南方地區樹狀月季的栽培技術要點探析[J].南方農業,2020(11):47-48.
[2]? 劉俊武. 盆栽月季夏季繁殖栽培技術探討[J].現代園藝,2017(16):43-44.
[3]? 李伏生,陸申年.灌溉施肥的研究和應用[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0,6(02):233-240.
[4]? 李冬光 許秀成,張艷麗.灌溉施肥技術[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02,23(01):78-81.
[5]? 徐堅,高春娟.水肥一體化實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6]? 張凌飛,馬文杰,馬德新,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前景[J].農業網絡信息,2016(08):62-64.
[7]? 王健娟,張未英.月季栽培與管理技術探討[J].農家參謀,2020(04):139.
[8]? 劉晨,張寧寧,衡燕,等.不同施肥模式對微型月季生長和開花的影響[J].天津農業科學,2019(11):47-59.
[9]? 沈明衛,郝飛麟,何勇.栽培基質中氮、磷、鉀含量的光譜檢測探索[J].浙江大學學報,2011,45(02):346-369,386.
[10] 王華榮,馬文婷.氮磷鉀配比施肥對切花月季生長及抗白粉病的影響[J].寧夏農林科技,2012(09):49-51.
[11] NY/T 1593—2008, 月季切花種苗等級規格[S].
[12] 張承林,鄧蘭生.水肥一體化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13] 王凱.我國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8,32(3):260-264.
[14] 朱信寧,王勝男,張振平,等.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烤煙施肥優化方案[J].西北農業學報,2010,19(2):146-149.
[15] 鄧蘭生,陳卓森,郭彥彪,等.滴灌施肥次數對甜玉米生長及養分淋溶損失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5):2142-2147.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