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的代表作《人生》于1983年獲得全國中篇小說獎,他徘徊在西安火車站,望著遠去的一列列火車,既抑制不住興奮,又無奈嘆息——他沒錢買去北京的火車票。最終,他鼓足勇氣打通了弟弟王天樂的電話,王天樂舍臉跟師傅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為哥哥買票,送路遙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車。
1991年,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他又要到北京去領獎,可是路費加上一些日常必須消費,超過5000元。面對這一天文數字,他左思右想,又把電話打給弟弟。王天樂一時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他立即趕回延安,找到一位熟悉的領導,向對方說明情況,直言想借錢。領導聞聽,驚訝得從辦公桌后面一下子站了起來,望著房頂半天沒說話。最后,領導冒著犯錯誤的風險,幫助他把這筆錢給湊齊了。王天樂拿著5000元錢趕到西安火車站,交給路遙說:“以后不要再獲獎了,更不要獲諾貝爾文學獎,否則到哪里去找外匯。”窘迫無奈的路遙聽了,不禁仰天長嘆。
獲獎對作家來說是極其幸福的事,而對于路遙卻成了痛苦的煎熬。第一次領獎,路遙沒路費想到弟弟是親情,弟弟幫助路遙也是出于手足之情。第二次領獎,路遙處在人生窘境中一定是絕望、痛苦和尷尬的。他又給弟弟打電話是出于無奈,更多的卻是信任甚至是依賴,路遙自然會想到弟弟也沒那么多錢,但他相信弟弟一定會想方設法幫助自己。而弟弟舍臉找領導,與其說是為路遙,不如說是為文學,那位可敬的領導甘于冒著犯錯誤的風險出手相助,是擔當、理解和同情,更是對文學的支持。路遙兩次領獎,折射出當時文學的困境,更折射出路遙身邊人的人性。路遙《平凡的世界》開篇有一句話:“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了,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但因為周邊人無私的幫助、支持和與生俱來的善良人性,路遙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摘自《演講與口才》 何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