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風輝
透過一部影片觀鑒心中信仰,尋訪一人足跡體悟腳下力量,學習時代楷模豐富思政課堂。本文通過《秀美人生》影片深入探析如何將時代楷模黃文秀的光芒照進高校校園,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以沉浸式電影體驗為契機,嘗試開拓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新路徑。
《秀美人生》影片講述的就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黃文秀的真實故事!影片以黃文秀為人物原型,講述了黃文秀名校畢業后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回到家鄉建設家鄉,她主動報名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扎根在祖國脫貧攻堅一線。影片采用“小切口”聚焦扶貧背后的故事,將事實與自然、藝術融為一體,把鏡頭對準小事件,其中有質樸的鄉土語言、秀美的山村畫面、細膩的情感故事、深情的人物告白……是一部小而美的精品力作。它從青年的視角去展示信仰的力量,進而演繹出精彩的主旋律電影。值得點贊!影片中,黃文秀說:“我身上有一根繩子,前面的人連著我、拽著我,我也要連著、拽著身后的人”。她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在矛盾糾紛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急難險重面前敢于挺身而出,用直面問題、擔當作為的實際行動去兌現對百坭村群眾的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他們用信仰之“火”點燃苦寒貧窮的土地,凝聚起脫貧攻堅地磅礴力量,喚醒了群眾戰勝貧困的希望與信心。然而他們中有的人卻倒在了扶貧的路上……2018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干,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秀美人生》影片開頭和結尾的暴風雨,夾雜著眼淚和汗水,聲聲入耳,響徹觀眾心扉。圍繞百坭村脫貧之戰,影片給予了該村數十位人物群像,有的來去匆匆,有的貫穿始終,銀匠為什么不愿意帶著兩個孫子搬到山下新房,黃大貴的媳婦兒為什么會帶著女兒跑掉,還有桂平為什么極力抗爭繼續上學……就是這樣一個“難啃的骨頭”,黃文秀帶領她的年輕駐村扶貧團隊,勇擔當、重實干制定了一套底數清、情況明、數字準、措施實的百坭村脫貧方案,他們因地制宜,積極開展產業扶貧,引導村民種植果樹和中草藥,千方百計增加村民收入,既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讓致富的種子落地生根。他們精準施策,靶向扶貧,掛圖作戰,用心用情扶貧,真正融入群眾,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黃文秀帶領團隊精準到戶,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運用低保兜底政策,對他們應保盡保;對生活暫時困難群眾,幫助出謀劃策,精準分析致貧返貧原因,推動增產增收,從“造血”上謀長遠。

影片傾情塑造時代楷模黃文秀,“立”出了鮮活,重點刻畫扶貧干部和困難群眾,有意挖掘兩類群體的心理、思想和情感的豐富內涵以及變化流程,突出表現他們的鮮明個性,使他們能夠血肉豐滿,真實可信。影片細致地描寫了黃大貴傷殘后終日酗酒自暴自棄的畫面,黃文秀四處打探黃大貴“友女”的下落,幫助黃大貴種植中草藥,黃大貴從開始的暴力抵觸到逐漸覺醒,后積極走出來,最后走上了致富道路,成長為新型農民。這一段劇情跌宕起伏、曲折變化、環環相扣,緊緊地吸引住觀眾。聰明果敢、堅韌不拔恰恰展示了黃文秀作為第一書記的鮮明品格。她說:“我的勇氣來自我的生命與土地一起生長的情感基因,我的勇氣來自改變生活現狀的一種期待。我的勇氣,來自這個時代給予我的必勝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堅持。”同時,電影凸顯情節所發生的時空特征而形成背景的地方特色,唯美鄉村,打上了鮮明的地區的烙印,散發出十足桂味,既真實反映時代楷模,又有意渲染本土特色,給全國觀眾帶來新鮮的地域體驗。
影片的最大亮點,就是弘揚主旋律,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承擔寓教重任,向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和廣大黨員傳播著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中國人民接續奮斗、脫貧攻堅的成果,這也是藝術家的創作目的之一。但是,這部電影并不完全是宣傳品,它的主題思想不是用概念化的說教方式給予表達,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加以表現。所以,這部電影是一部具有鮮明而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藝術品。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目前,影片已陸續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巡回放映,用電影思政課助力立德樹人,創新了思政課方式,在寓教于信、寓教于情、寓教于學中傳遞信仰的力量,讓育人更貼心。通過觀影形式講述時代楷模黃文秀的故事,讓學生自覺自發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幫助青年師生深刻了解黃文秀怎樣用個人生命的“舍得”去換取百坭村群眾的“獲得”,怎樣用擔當和實干去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思政課教師在講述影片中鮮活的故事中與學生如此這般交流思想,傳播故事背后的精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等重大問題,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的點點滴滴實踐之中。
實踐中發現,組織觀看《秀美人生》能夠迅速引起師生共情共鳴對時代楷模黃文秀肅立默哀致敬,師生能夠更透徹的了解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比幾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收效明顯。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依然面臨著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容與市場多元條件下現實的脫節。形形色色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層出不窮,理論體系龐雜,這些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往往缺乏實踐有效性,對高校師生特別是當下大學生生活中所出現的具體問題,缺乏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大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興趣,加之課堂上教師的填鴨式灌輸,對這類理論漸漸敬而遠之,隨著理論教學實踐環節缺失,大學生對所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缺乏自我認同意識,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做到“落地生根”。二是缺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分類指導,未能精準施策,重心是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成果,更加重視教學管理中的權威領導者的作用發揮,忽略高校不同群體大學生的主觀感受,在改善學生思想品德認同方面缺少方式方法。三是缺少足夠的物資支持,缺少情景式體驗課堂規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一是凝聚社會共識,增強組織領導合力。有力的組織領導教育往往是全方位,多元且開放,不是幾個部門和少數人能承擔得起的,需要高校、社會、家庭共同組織參與,在地方政府、高校黨委的領導下,嘗試搭建起完整統一的科學管理體系,家庭、社會、高校各司其職負責監督、指導服務和考核評價工作。二是充足的環境設施和經費保障。除政策支持外,高校、當地政府要為大學生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提供必要的環境設施條件和一定的經費支持,為“走出去”的課堂建立起比較完備的保障機制,為沉浸式課程目標實現提供政策制度保障,使教學實踐活動有目標有方案有組織有落實,并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三是健全思想政治教學成果的評價體系。課程應有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科學合理完善的考評體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所以未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關注與重視,主要在于教學效果未能激發學生興趣,建立有效的導向激勵政策和措施,能夠保障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大學生的滿意度和教師參與的工作熱情。
高校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筑牢信仰之基,把穩思想之舵,旗幟鮮明地引導師生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幫助師生深刻理解“兩個維護”的重要性,做到在思想上高度認同、政治上堅決維護、組織上自覺服從、行動上緊緊跟隨。“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回望百年黨史,今天尤須學習楷模,激揚英雄精神、砥礪家國情懷,堅守信仰,讓理想信念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