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丹 關佳征
摘要:學科與學科相互融合和碰撞,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文章通過設計實例來淺析藝術設計與海洋生物學之間的關系;通過三個方向的仿生設計案例分析出海洋生物能為藝術設計提供靈感來源;從探索深海領域、海洋危機的角度和海洋生物學研究面臨的問題,分析出藝術設計是海洋生物學重要的表達手段和解決手段。藝術與科學的碰撞,藝術設計與海洋生物學的相輔相成,使人類進程邁出了偉大的一步。
關鍵詞:藝術設計;海洋生物學;靈感來源;表達手段;解決手段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1)04-0116-02
對自然的探索是人類發展的重要途徑,人類將探索的過程及成果總結至學科之中。現如今跨學科的研究已成為一種趨勢,文章以藝術與科學為基礎,向下延伸,來淺析藝術設計與海洋生物學之間的關系。藝術設計是一種人類用來表達自己心理活動的獨特方式,是人類有目的性的審美活動,核心在于“人”這個字。而海洋生物學主要研究的目的則是為了闡明生命的本質,海洋生物的習性、特點及其海洋環境間相互作用的聯系,核心在于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環境。
當下,海洋資源的驟減和海洋生物的滅絕,是時代快速發展留下的副作用。海洋生態的破壞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減少顯然已經對海洋生物學的研究造成嚴重的打擊,這是現在海洋生物學的現狀。藝術設計是人為活動,人可以通過藝術設計的手段幫助緩解和改變海洋生物學的現狀。而海洋生物學也能為藝術設計提供多元化的靈感。兩個學科相輔相成,將會對人類發展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1海洋生物學能為藝術設計提供靈感來源
1.1交通工具方向
在幽暗深藍的海底世界中,有著千奇百怪的魚群,有著五彩斑斕的珊瑚礁,還有著懶懶散散飄游在海洋世界的水母群……人類在探索這片神秘領域之時,被這奇妙充滿魅力的事物所吸引,他們從中獲取到了靈感,思考如何將海洋生物元素與日常生活相融合,研究出對人類而言更方便、更美觀的產品。在熱帶的沿岸淺海之中,有一種骨骼呈矩形、完美的流線型外表、游速迅猛的魚類——箱鲀。戴姆勒認為,它的骨骼形狀與汽車的構架十分相似,所以他帶領科研小組專門去分析箱鲀的骨骼特征,包括它的硬質外皮。后來一款奔馳的出現,宣告了此次研究成果的勝利,這輛車外觀應用了箱鲀流線型的輪廓,十分吸引人們的眼球。其內部結構也應用了箱鲀的六角形骨架,再結合SCR技術和AdBlue技術,使這輛車性能十分優越,耗油少,排放量低。這輛仿生車百公里耗油僅4.3升,比同類型的車節省了20%。人們通過有意識的對海洋生物進行研究和模仿,以此滿足人們的需求。正是由于海洋中存在諸多外型與結構關系復雜的生物,在具有特色的同時又存在共性,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廣泛的靈感來源,使人類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對人類活動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1.2科研探索方向
當需要進行海底探索、海底搜礦等危險的科研探索任務時,為了不驚擾海洋生物,干擾它們的正?;顒?,人類運用仿生學技術,設計出一款酷似海洋生物的機器人,有效地幫助人類進行海洋世界的探索。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工程師們設計出了一款機器人——魷魚機器人,通過游行產生的水流將動力傳入體內,從而不受約束的去探索海底世界。軟型機器人在勘測過程中對于保護魚類和珊瑚至關重要,因為僵硬的機器人可能會損壞海底生物的生存環境,而過于柔軟的機器人會導致移動緩慢難以操縱,所以這款魷魚機器人是由丙烯酸聚合物之類的柔軟材質制成,并且帶有一些剛性。他們在選取海洋生物時,將頭足類的魷魚作為參考來研究,發現借助射流推進機制,魷魚超過了所有水生無脊椎生物,游速最快。經過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魷魚機器人最終成功地實踐,并且能夠與海洋生物和睦相處。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海洋生物在不斷地進化自己去適應生存環境變遷所帶來的影響,若將海洋生物本身的特性與現代產品充分融合,則能夠幫助人類更有效地去研究和探索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環境。
1.3心理方向
除了在交通工具方向和科學探索方向,海洋生物的身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一支可愛解壓的海豚筆、一臺夢幻柔軟的水母燈、一個逼真美味的皮皮蝦抱枕,這些帶給我們溫情感的設計產品,無不給我們平淡如水的生活和心靈帶來一絲樂趣和溫暖的慰籍。來自南非的設計師Porky Hefer從他最熱愛的自然世界中尋找設計靈感,他將神秘深海里的生物與人們生活產品相結合,帶我們走進他眼中的海底世界。他將皮革和藤繩編織成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吊籃,有滿嘴參差不齊獠牙的鯊魚、有吐著舌頭搞怪的神秘魚、有渾身炸著刺的海膽,甚至還有頭上懸掛燈泡的電鰻。這些形態各異,奇趣無比的海洋生物吊籃,光是放在一旁,也足矣吸引人們的眼球,若是鉆入這些逗趣的小動物嘴里,自然會使忙碌一天的人們身體和心情得到完全的放松,內心的煩惱和壓力自然會煙消云散。人們通過以海洋生物為靈感的溫暖型設計,使產品更具有親和力和科學性,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情趣,放松了身心。同時也使人與海洋生物之間和平共處,實現人們可持續發展的夙愿。
2藝術設計是海洋生物學重要的表達手段
2.1探索海域角度
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之火從未熄滅,宇宙如此,海洋亦如此。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即使不在深海之中,海洋生物學的知識也能深入人心,藝術設計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00多個海洋生物、500多個小時的海底珍貴影像及海洋相關素材,成就了史上最具有推廣意義的紀錄片——《海洋》。這部紀錄片以環保為主題,將神秘充滿魅力的深海世界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激發了人們對于深海世界的探索之心。藝術設計就像一把引導人們開啟海洋世界大門的鑰匙,如水下滑板車WhiteShark MixPro。此產品設計適用于游泳池、浮潛、水肺潛水和自由潛水,使人們在水下探索更加輕松。打破了以往潛水設備的形式,使用者能將智能手機固定在浮動臺上,來捕捉史詩般的瞬間,或者也可以將運動相機安裝在通用底座上,讓其成為水下拍攝工具,促使人們去探索,維持新鮮感。續航能力強是此產品的一個特點,一次充電即可將潛水延長至60分鐘。其有兩種速度選擇,一種是以高達1.8m / s的速度快速體驗刺激的感覺,另一種則是以1.2m / s的速度緩慢體驗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象。裝上浮板,可輕松浮潛。拆下則可潛入至水下40米處,探索更深的水下世界,可拆卸浮板的設計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于深藍海域的探索欲。人們通過影視化設計、產品設計等諸多藝術設計的形式,普及了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和生存環境等海洋生物學知識,激發了人們對于神秘海洋的向往之心和探索欲望,進而推動了海洋生物學的研究進展。
2.2海洋危機角度
為了取得了更有階段性的成果,人類太過于急功近利,忽略了人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關系。過度捕撈海洋生物,不斷索取和利用海洋資源使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逐漸地也危機到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人們開始利用海報、廣告、漫畫等藝術設計的形式,呼吁去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喚醒人們對于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對海洋生物學研究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影響?!秶业乩怼ど钏{》是一個跟隨科幻故事線享受深藍海域帶來的視覺盛宴,也能自行參觀、目擊因為環境日趨惡化,導致海洋生物面臨生存挑戰的有關海洋世界的展覽。以“海洋母親”與參觀者對話的形式,共同探索神秘的海域,讓藝術去喚醒更多人保護海洋的意識。海洋與科技的碰撞,視覺與聽覺的沖擊,現實與虛幻的縱橫交織,用藝術設計的形式,直擊人們的心靈,使人深刻意識到保護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展覽中,布滿了沖擊力很強的巨型繩網,來表現人類對于海洋的束縛和限制;有回收利用海中塑料做成的水母和海浪,雖外表絢麗奪目但對于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而言是致命的毒藥。情感與藝術的銜接,藝術設計與海洋危機的結合,喚醒了人們的環保理念和對于未來生存的思考。
3藝術設計是海洋生物學問題的解決手段
近些年來,海洋生物學研究所面臨的問題是:(1)人類頻繁不合理的活動致使海洋生物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2)污染了海洋環境,海洋生態平衡在逐漸的瓦解,從而破壞了眾多生物鏈和海洋生態系統,打亂了海洋生物學研究的步伐。而藝術設計是人類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人類可以通過藝術的層面,將自己的情感與海洋危機融合,喚醒人們對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如紀錄片、展覽和海報等。人類也可以通過設計的層面,通過創造出的產物來實現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如為了防止眾多船因為過夜停留時,拋下錨傷害到珊瑚或其他海底生物,從而設計出海上浮動系泊系統——Seafloat系統;在設計的過程和產品制造時,人們盡量采用環保材料,減少塑料包裝的使用,通過實踐行動來保護海洋生物與生態。藝術設計不僅能為海洋生物學面臨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和方向,也是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維持人、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三者之間和平友善發展的重要手段。
4結語
藝術設計與海洋生物學在相互融合和碰撞的過程中,激發出了人們更多的靈感,設計出了更具有突破性和科學性的產品。無論是提高人生活質量的產品、慰籍人心靈的產品、還是釋放人天性的產品、亦或是引導人思考的產品,無不體現了藝術設計與海洋生物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海洋生物學能為藝術設計提供靈感,對人類活動有重要影響。通過藝術設計這種形式所獲得的產物,如何能更巧妙、更有效地喚醒人們的保護意識和緩解改善海洋生物與海洋生態環境的危機,是我們未來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也是針對海洋問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