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山 邱強



摘? 要:為了能夠很好地評價山東省農產品物流能力,構建山東各城市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山東省16個城市為研究樣本,運用因子分析法對選取的11個二級指標進行分析,計算出各個城市在經濟基礎條件、農產品需求和物流運輸方面的單項得分以及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名和評價,最后提出推進農產品物流進一步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因子分析法;指標評價體系;山東省
中圖分類號:F252.8???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in Shandong province, build logistics cap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using 16 cities' information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calculate each city's individual and comprehensive scores in the economic basic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mand and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ranking and evaluation, and finally give the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factor analysis;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Shandong province
0? 引? 言
農產品物流是能夠讓農產品由生產過渡到銷售的重要環節,根本目標是實現農產品增值,對于發展農業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目前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欠佳,地區發展不均衡,經過對相關文獻的整理,發現已有文獻主要圍繞著農產品物流發展路徑和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兩個方面展開研究。周夢華(2014)[1]通過研究形成農產品物流能力的動力因素,構建了內生成長、供需和環境支持能力三個維度的46個指標,運用因子分析對全國31個省市農產品物流能力進行評價與分析。陳達(2018)[2]從產品物流基礎水平、物流運輸和信息化程度,以及人力資源水平這四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安徽省農產品物流發展能力水平。張建軍(2019)[3]采用以熵權法為基礎的模糊物元歐式貼近度法評價了內蒙古地區的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張曉林(2019)[4]認為目前應當通過優化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優化基礎設施、培育專業人才等措施解決當前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山東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向農業強省轉變,而農產品物流的發展對于農業實現質的提升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在借鑒現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從經濟基礎條件、農產品發展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和信息化水平條件四個方面建立山東省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因子分析法對山東省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做出比較客觀的評價,并據此提出建議。
1? 基于因子分析法對山東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1.1? 指標體系與統計樣本
農產品物流評價指標應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與當地物流發展的特點相適應。本文在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參考了以往關于農產品物流體系研究選取指標的基礎上,應用德爾菲法并與相關領域專家溝通,考慮到數據的可收集性[5],構建出如表1所示的山東省農產品物流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山東16個市2019年的上述11個指標數值(數據來源于2020年《山東統計年鑒》)為樣本數據。利用SPSS對樣本原始數據進行檢驗和分析。
1.2? 因子分析適合情況檢驗
KMO檢驗是用來計算變量之間簡單相關系數與偏相關系數的,指標值在0.5~0.9合適,其余范圍不合適; Bartlett球形檢驗用于表明各個變量間相關性,當Bartlett<0.05時,說明各變量間有聯系,適合做因子分析。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由檢驗結果可知:KMO值為0.696,大于0.5,Bartlett檢驗值的顯著性為0.000,小于0.05,即數據可用因子分析。
1.3? 公共因子的確定
為了從影響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指標中找出潛變量,需要提取公因子,通過SPSS因子分析輸出分析的結果,得到方差解釋率表,如表3所示。
表3表明了各因子提取信息量的情況,可知前3個因子特征值皆大于1,并且旋轉后的方差解釋率分別為48.682%、32.969%和13.197%,旋轉后的累積方差解釋率為94.848%,表明這3個因子包含了原來11個指標的大部分信息,因此選取這三個因子作為主因子是合理的。
1.4? 因子旋轉
由于各個主因子的代表指標不突出,無法進行分類,所以需要通過凱撒正太最大化方差法對因子進行旋轉,結果如表4所示。
經過旋轉后可以合理解釋三個主因子的實際意義,其中X1:地區GDP、X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3:人均消費支出三個指標在主因子F1上具有較高的載荷,F1主要反映了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經濟基礎條件。X4、X5和X6分別代表主要農產品產量、農作物播種面積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F2上載荷較高,總體上反映了農產品的需求狀況。剩余5個指標在F3上具有較高的載荷,主要反映了農產品物流運輸條件。
1.5? 因子得分計算
根據旋轉后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用回歸的方法計算各因子得分,如表5所示。
可以得到因子評分模型如下:
F=0.257*X+0.231*X+0.188*X+0.159*X+0.112*X+0.062*X-0.054*X-0.171*X+0.171*X+0.126*X+0.178*X
F=0.035*X+0.034*X-0.110*X+0.418*X+0.341*X-0.245*X+0.078*X-0.225*X+0.023*X+0.009*X+0.037*X
F=-0.266*X-0.173*X-0.272*X-0.483*X-0.260*X+0.080*X+0.382*X+0.925*X+0.009*X+0.139*X-0.014*X
以及綜合得分是旋轉后方差解釋率與因子得分乘積后累加計算得到。針對當前數據的計算公式為:
F=48.682*F+ 32.969*F+13.197*F/94.848
最終為:
F=0.513*F+0.348*F+0.139*F
1.6? 得分評價
根據以上公式計算得到山東省各市的單項得分和總得分以及排名情況如表6所示。
從表6可以看出,青島市、濟南市、菏澤市、臨沂市、濰坊市的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較高,德州市、濟寧市、煙臺市、聊城市、濱州市排名居中,泰安市、淄博市、棗莊市、東營市、威海市、日照市的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較差,這種結果與因子分析過程中的三個主成分有極大的相關性。
在代表經濟發展水平的主因子F1方面,青島、濟南、煙臺、濰坊、菏澤在主因子F1上排名前五,與綜合評價得分排名基本一致,這說明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與地區經濟實力呈現出正相關關系,這是因為經濟發達、資金充裕的地區,會更有優勢在農業方面進行現代化建設[6],創新更為先進的產業鏈,形成較為成熟的農業發展體系。比如作為山東省省會城市的濟南,每年政府會投入至少1億元的資金用于農業發展,并且組成致力于農業創新的高水準的科技創新團隊,截至2020年底,該市十大農業特色產業振興初見成果,產值接近170億元,極大地促進了區域農產品物流水平的提高。
在代表農產品需求的主因子F2方面,菏澤、臨沂分別排名三、四,是這兩個城市綜合評價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這說明農業的有效供給能力會造成區域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差異性。其中臨沂雖然經濟條件不是最優,但是其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發展戰略,提升主要農產品供給效力,打造供應基地,是實現農產品物流能力領先的必要原因。
在代表農產品運輸能力的主因子F3方面,濰坊、臨沂、濟寧等城市名列前三,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和高標準的物流信息化水平意味著更好的物流運輸條件,能夠促進農產品物流能力的發展,對周邊城市農業產業的物流發展也具有帶動作用。例如濰坊市于2019年底就已開展“1+N”的建設思路,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平臺,集成農業大數據,建設智慧農業應用、營銷等工程,實現農業數據的經濟價值,這對于提高該市農產品物流綜合水平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2? 山東省農產品物流進一步發展策略
2.1? 充分發揮各城市比較優勢
對于農產品物流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應該充分鞏固和擴大自身經濟基礎和農業發展能力的優勢[7],建設有特色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如濟南,應當充分利用財政撥款,構建精深化加工鏈,對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進行政策獎勵以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加快全市對外開放步伐,重點發展平陰玫瑰、章丘大蔥等產業,塑造特色產業發展集群。對于具有明顯地理區位優勢的城市,如青島、煙臺等臨海旅游城市,可依托其旅游業建設東風推進宣傳,打造本市特色農產品、引進本省其他城市的特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以及需求量。對于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的城市,如威海市雖然經濟和物流流通水平都欠佳,但是它擁有乳山牡蠣和文登西洋參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可以這兩個優勢區為著重點,帶動當地農業流通發展。
2.2? 優化完善農產品物流產業政策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下,農產品物流的發展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山東省應重點落實關于農業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補貼,加快推進三路以及機場等關鍵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效穩定的沿海和內河的交通運輸通道,加強各個沿海城市交通樞紐的作用,此外,作為農業發展核心的農村公路運輸體系也是重點建設對象,要持續不斷地實現村村通路,提升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的比例,實現公路合理銜接、安全通暢,改善農產品物流運輸條件。同時,要對農產品物流方面的技術研發、人員培訓給予有效的扶持,創建物流組織,開展物流理論的研究與交流,培養專門人才。在用地方面,建立農產品物流產業園區,確保農業種植面積與物流用地面積,保證農產品的供應量,引導農產品物流業健康發展。
2.3? 提高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動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和網絡建設化,可以提高企業物流的運作效率,有助于促進農產品物流的進一步發展[8]。如濰坊市建立大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平臺,實現農產品信息共享,整合資源,將線上農產品物流與線下相結合,降低了整個物流系統的成本。山東省應當在全省推進農產品物流信息技術和信息標準的建設,倡導企業使用大數據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將政府、企業和客戶三者有效聯系起來,實現信息的快速流通[9]。在農產品的運輸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技術、區塊鏈和信息管理系統實時監控和管理,使物流信息數據更加精確,提高物流效率。對于信息化水平較低的農村農民,應加快完善電話、互聯網等推廣工程,積極開拓農民了解農產品物流信息的渠道。在當下大數據發展如火如荼的社會背景下,發展智慧農業工程,精準預測市場的需求,對于農產品物流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力。
2.4? 積極推進農產品電商物流
農產品與電商結合的模式,是未來互聯網時代的新主題[10],山東省農產品行業需要與時俱進,抓住電商的發展機會,健全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系,利用互聯網浪潮拓寬營銷渠道,促進營銷多樣化,完善物流模式,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通過成立各種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實現供產銷一體化;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培訓點,培養電商專業人才,幫助農民了解互聯網銷售方式和經驗,引入抖音、淘寶、拼多多等直播帶貨平臺,用帶貨形式銷售農產品;在此同時完善適合電商銷售的物流配送機制,引入第三方物流,結合信息化技術保證農產品能夠完整、新鮮地送達消費者手中。
3? 結? 論
山東省是我國農業大省,為了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促進農業全面進步與升級,推進農村經濟增長,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的目標,必須要落實好農產品物流發展問題。當前山東省經濟發展水平與資源分布等存在地區差異,農產品物流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通過研究影響農產品物流能力的關鍵因素,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山東省16個城市的農產品物流發展狀況進行排名和分析,并綜合各市的實際情況提出充分發揮各城市比較優勢、完善農產品物流產業政策體系、提高農產品物流信息化水平與推進農產品電商物流等策略,以解決一定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推動山東省農產品物流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夢華. 農產品物流能力區域差異性及模式選擇研究[D].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 陳達,魏遙. 基于因子聚類分析法的安徽省城市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37(5):38-43.
[3] 張建軍,趙啟蘭. 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能力綜合評價與實證研究[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2):3-8.
[4] 張曉林.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農村物流發展路徑研究[J]. 當代經濟管理,2019,41(4):46-51.
[5] 梅利,宋淑鴻. 物流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分析——基于因子分析法[J]. 物流科技,2020,43(7):58-60,87.
[6] 楊會來,楊蕾. 因子聚類分析在區域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中的應用——以河北省為例[J]. 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4):128-132.
[7] 沙宇蕾,邱強. 制造企業基于成本中心核算對企業管理的研究[J]. 生產力研究,2020(5):123-125,130.
[8] 吳春尚,謝如鶴. 廣東省農產品物流供給側改革探討——基于區域農產品物流能力評價[J]. 商業經濟研究,2017(20):103-106.
[9] 邱強,李心武. 電子商務企業財務管理創新研究[J]. 電子商務,2020(9):47-48.
[10] 沙宇蕾. 我國農業產值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 中國林業經濟,2020(5):27-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