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
近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深圳市規范學生營養餐制作和配送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今年起,深圳將在各區試點建設營養健康食堂,并通過中小學生配餐信息平臺實現“智能監控”,保障每個學生都吃得營養健康。
(3月24日 《廣州日報》)
對于正處在長身體的中小學生來說,不光要吃飽,更要吃好。過去,有些學校食堂的營養餐出現不好吃甚至被浪費的情況。這就要求中小學生的營養餐標準必須“精益求精”。
比如,此次《實施方案》就要求,營養健康食堂每餐供應的食物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魚禽肉蛋類、奶豆及堅果類等四類食物中的三類及以上,提供純牛奶、低糖酸奶等奶制品,不得使用乳飲料。同時,為超重、肥胖學生提供供能合理的特殊菜譜,選擇性提供促進生長發育、保護視力、改善貧血等特殊主題菜譜供學生選擇。可以看到,《實施方案》既訂立了嚴格的標準門檻,體現科學、營養的膳食營養要求;又區分了不同體質學生群體的營養需求,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
事實上,不少發達國家在學生營養餐規范標準上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比如,日本就專門為學生營養工作立法,營養餐標準精確到以“克”計算,有些學校還配備了專職營養師負責營養搭配。目前看來,深圳發布的《實施方案》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并且體現了自身特色。比如,建立家委會參與學生餐配送的監管制度,開發中小學生配餐信息平臺等,都彰顯了現代公共治理的科學與精細。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其身體健康狀況如何,直接關乎國家未來和民族健康,期待《實施方案》的發布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科學飲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