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在經處理及稀釋后,將排入大海。決定引起多方質疑,這些處理水仍帶有放射性物質。
那么核污水究竟有何危害,海鮮還能吃嗎?核污水排放入海,會影響哪些地區?可以明確的是,自此,“潘多拉魔盒”將被開啟。
核污水將損害人類DNA?
“核污水”一詞已足以引發人們的恐懼。在這些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素。盡管目前,東京電力公司利用專門設備“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凈化核污水,不過此前有報道披露,即使是日方聲稱已經過濾的“處理水”中,也含有放射性物質殘留。
2019年,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稱,核污水中含碘-129、鍶-90、釕-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其中,碘-129可以導致甲狀腺癌,鍶-90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易致白血病。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20年曾指出,福島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和其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之高相當危險,存在損害人類DNA的潛在危險。
影響餐桌,海鮮還能吃嗎?
據《健康時報》援引專家觀點指出,“總體來說,核污水排入大海是會對我們有影響的”。
報道稱,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劉恩濤指出,“人類處于食物鏈金字塔的頂端,海鮮等生物富集的放射性元素,會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到人類。”
分析稱,人類通過食用海產品,間接地攝取海水中的各種放射性同位素。實驗證明,如果長期、大量食用放射性污染海產品,有可能使體內放射性物質積累超過允許量,引起慢性射線病等疾病,造成血器官、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等損傷。
核污水會影響哪些地區?
可預見的是,一旦日本將經過處理的核污水排放入海,將覆水難收。
起初,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將受到影響,尤其是福島縣周邊局部水域,之后污水還將會污染東海。日本周邊的中國、韓國等國家,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德國一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稱,從排放之日起,放射性物質57天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就將受影響。
以放射性物質銫為例,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曾對半衰期約為30年的放射性銫的擴散情形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算,發現其順著海流5年將到達北美;10年會隨著洋流又回到亞洲東部;30年后,會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