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蓉
彭德懷同志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他沒有親生子女,新中國成立后,他把兩個烈士弟弟的孩子接到北京,供養他們上學讀書。他的言傳身教,給后人留下了坦蕩無私、清廉簡樸的彭門家風。
彭德懷對視若親生的侄子侄女們在思想和生活上的要求是出了名的嚴格,他從不利用手中職權牟取私利,更不給侄子侄女們輕易提供方便。1961年彭德懷回鄉調查研究期間,正碰上侄子彭康志的婚事,當有人提出要用小轎車去接新娘時,彭德懷拒絕了。他勸彭康志的母親:“不要搞這種排場,不要鋪張浪費。小車是公家的,我怎么動用它干私活呢?不能去占公家點滴便宜。再有,這么搞,很不必要,會脫離群眾。”康志的母親聽了他的話,從簡辦了康志的婚事。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全軍的評銜工作由彭德懷總負責。這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的調干學員都喜氣洋洋佩戴上了軍銜。可彭德懷的侄子彭啟超卻高興不起來,他被授予中尉軍銜,比照那些和自己履歷相似的同志,自己的軍銜被壓低了一級。放寒假后,彭啟超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回到了北京。他實在想不通,自己是抗戰勝利前夕參加革命的,在保衛延安、轉戰陜北的諸多戰役中真刀真槍地打過仗,憑哪條政策把自己的軍銜壓了一級呢?
后來他得知,是在伯伯的要求下,自己才被壓低了一級軍銜。他非常生氣地對伯伯說:“我們學院這次評軍銜,我被生生地壓低了一級,我知道,這是您的意見,您當國防部長,為什么不按政策辦事呢?”彭德懷望著滿腹怨氣的侄兒:“你說得不錯,你們陳賡院長在和我談到評銜時,他確實提到了你,說你的情況比較特殊,如果按調干學員統一授中尉軍銜,確實有點吃虧,他問我怎么辦,是我提出要壓低你的軍銜的。”彭啟超“騰”地一下站起來:“伯伯,您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可是您的親侄子!”
彭德懷臉上呈現出嚴肅的神情:“正因為你是我的親侄子,我才必須這樣做。因為了解你的人知道你是憑本事當上上尉的,可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為你是靠彭德懷的關系戴上這個牌牌的。全軍近百萬干部要授軍銜,在這個問題上,我只有犧牲你,才能服眾。這里沒有政策問題,只有全局問題。”彭德懷耐心給侄兒講道理:“就說你父親吧,他連勝利都沒看到就犧牲了,我們活著的人還有什么理由為一點蠅頭小利去鬧情緒呢!”
彭啟超被伯伯說得心服口服。
假期結束,他踏上了返校的列車,在車上他打開了伯伯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上面寫著:“啟超,你既為彭家人,就要遵守彭家的家風,那就任何時候都要清正、廉潔、誠實。老實人有時會吃虧,但從長遠看,老實人不吃虧。想想那些為革命犧牲的人,你還會為肩上多一顆豆豆、少一顆豆豆煩惱嗎?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可從我這,得改改這個規矩,那就是近水樓臺‘不得月。你也許一時想不通,但時間久了,你會明白伯伯的一番苦心,嚴是愛,松是害……”啟超讀著讀著,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