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田
【名片】唐卓,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先后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等國家及其他省部級課題十余項;曾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一等獎、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等。
4月10日,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十周年頒獎盛典暨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年會舉行,向做出突出貢獻的100個單位及個人授獎。其中,湖南大學唐卓教授團隊榮獲“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要堅持做產學研結合”
近年來,唐卓和團隊研發的高性能的分布式數據并行處理引擎,廣泛應用于工業、金融、醫療等領域;大數據并行處理與分析挖掘服務平臺,針對典型行業應用領域的實際需求,解決了機器學習在分布式機器學習體系結構中的并行優化的難題。
這些成果為不少上市企業行業云平臺產品的研發解決了資源管理、數據高效處理與智能分析等核心關鍵問題,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還是要堅持做產學研結合,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唐卓感慨地說。
“論文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唐卓也曾遇到過困惑:“在助理教授期間,確實沒有找到橫縱結合、研究和應用方向統一這條路,導致在成果產出上很不理想,個人精力也很分散。”后來,他意識到要“慢慢把方向聚焦,研究什么就做什么,就教什么,為企業服務也只做自己專注和擅長的事情。”
多年的科研實踐積累,讓他在研究生教學和科研指導時常會說“論文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
“我希望研究生論文的數據是來自于他的項目實踐。閉門造車,是出不了有價值的科研論文的。”
“事必做于細”
學生眼中的唐卓老師,是啥樣的?
2018級博士生張琛認為自己導師的最大特點是“事必做于細”。“唐老師對科研和教學的態度十分認真,在指導學生進行某項研究之前,他自己一定是經過反復推敲,確定可行性后交由我們具體研究。”
2019級博士生蔣冰婷對導師的“科研一定要持之以恒,要努力,要惜時”這句話印象深刻。
導師這么自律,會感覺壓力很大吧?“壓力是有的,但導師經常和我們在同一個實驗室學習,不明白的研究點,會一起探討,他隨和的性格,讓大家很樂于和他溝通,亦師亦友,感覺親切。他就是大家眼中的別人家的導師。”蔣冰婷和張琛為自己的導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