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正可 明小冬 王可欣
【名片】王潤龍,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省派科技特派員,扎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黃金茶產業13年。研究推廣了黃金茶稻田無心土扦插育苗等10多項技術,多次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科技特派員”,2019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
走進吉首市黃金茶主產區馬頸坳鎮隘口村,村莊層層疊翠,房前屋后茶樹環繞。
“2008年,湘西州的黃金茶只有2000多畝,現在擴大到30多萬畝。”說完,王潤龍往嘴里丟了一片鮮葉。13年時間,為一片小小的綠葉,這位湘潭伢子幾乎成了湘西伢子。
新技術鋪就茶香致富路
2008年,王潤龍初到湘西州時發現,黃金茶的茶多酚含量約為20%,氨基酸含量高達7.47%,是同期一般綠茶品種的2倍。但村民認知不足、育苗種植技術落后,黃金茶難以達到高產高質,只能在山窩窩里孤芳自賞。
“好茶不能沒有好苗子。”王潤龍將村里的優質老茶樹的枝條剪下來反復試驗,研究出了“稻田無心土扦插育苗技術”,讓黃金茶育苗擺脫了土壤限制。
在農民培訓班和茶園里,王潤龍一點點地講門道、傳經驗,手把手地教村民剪枝、扦插,育苗新技術受到茶農好評。有了大量好茶苗,加上政府對退耕種茶給予補貼,從隘口村到吉首市,再到整個湘西州,黃金茶的種植逐漸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茶爸爸”和“差爸爸”
在新灣村,近幾年種植的千畝黃金茶茶園點綴其中。2016年,新灣村淘汰了沒銷路的椪柑產業,響應政府號召開始種茶。“我們起步晚、沒經驗,他帶給了我們信心。”村支書張五全說。
“好的技術經驗都是現成的!”王潤龍帶著新灣村村民到種茶大村隘口村參觀交流,堅持定期進村手把手向茶農傳授技術。
除了技術員,王潤龍還是銷售員,每年帶領數十家合作社、茶企參加全國各地茶葉博覽會,為黃金茶代言吆喝。近年來,“一兩黃金一兩茶”的名號愈發響亮,黃金茶迅速走向全國成為搶手貨。一片片小小的茶葉,一點點充實了村民們的腰包。
王潤龍有兩個綽號,一個是“茶爸爸”,另外一個是“差爸爸”。13年間,王潤龍讓科技扎根土地,茶農們稱贊他為“茶爸爸”。這13年,王潤龍的兒子從小學讀到了大學二年級。在對兒子的陪伴和學業指導上,王潤龍幾乎是缺位的。
10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王潤龍等專家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吉首市成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全省十強生態產茶縣市”,榮獲“中國黃金茶之鄉”稱號。王潤龍在湘西的山坳坳里,成就了“黃金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