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軍
(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在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大環境背景下,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各行業領域的發展主旋律。尤其是具有高能耗、重污染特征的建筑行業,更要將節能減排工作落到實處。將各類節能技術拓展應用到建筑設計中,對于提高建筑的實用價值,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需進一步明確各類節能技術的應用要點,以發揮各類節能技術的作用。
建筑節能是指將節能環保理念融合到建筑工程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減輕能源損耗。在建筑工程設計中,設計人員要優選可再生環保型材料。一方面實現材料的循環利用,節省材料成本,另一方面減輕環境污染。由此,既可以優化建筑性能,滿足居住者的多方面需求,又可以減輕工程設計與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為人們提供舒適、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
當前,我國能源總值與生產總值增速遲緩,制約了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而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離不開能源的支持,能源供應短缺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形勢下,將節能理念融合到建筑設計中,可以有效控制能源損耗,減輕環境污染,進而推動整個建筑行業的良好發展。
建筑工程設計與施工會使用大量的鋼筋、混凝土等材料,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與能源損耗。與此同時,排放的廢渣、廢氣與廢液,不僅會污染環境,還會對公眾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例如水污染,導致水體中滋生寄生蟲,提高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概率;霧霾,導致人的呼吸系統出現疾病;土壤污染,農作物產量下降,農產品質量不達標,人體內重金屬堆積。此外,在建筑投入使用中,取暖制冷也會消耗大量能源,增加碳排放量,產生溫室效應。
目前,能源與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我國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方針。而建筑設計人員也要秉承與時俱進的基本原則,將節能理念融入建筑設計中。由此,全面遏制建筑能源損耗問題,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在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協調處理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關系,融合人文要素。具體來說,在建筑體型設計與空間布局規劃中,應采取如下幾方面策略:①樹立全局理念,從全局角度出發,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間隔距離,優化各單體建筑的方位朝向設計與使用功能設計,加強各單體建筑的通風效果和采光效果;②客觀考量住戶的功能需求與節能需求,優化外部造型與內部構造,提高建筑的質量。
建筑平面設計是指結合建筑功能要求與用戶生活需求,對建筑內部空間構造實行布局規劃設計。建筑平面設計是建筑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筑平面設計中,除要合理劃分空間結構以外,還需重點關注建筑的通風效果和采光效果,進一步優化建筑的功能特性。
首先,立足全局角度,注重規劃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合理規劃建筑結構面積,減少外圍護結構占比。根據建筑所在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氣候環境特征及自然環境特征,合理利用陽光。如夏季持續高溫天氣狀況下,縮短光照時長,減輕熱輻射效應,降低制冷設備使用頻率,控制電能損耗;冬季持續低溫天氣狀況下,延長光照時長,提高室內采光率,調節室內溫度,降低取暖設備使用頻率,減輕環境污染。
其次,合理開發和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電能與熱能,一方面,構建良好的熱環境空間,另一方面,控制能源損耗。為此,在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需合理規劃內部空間的方位朝向。通常情況下,會客廳與臥室會設置在南向,滿足住戶的采光需求,而盥洗室、廚房等對光照需求較低的功能空間,多設置在北向。另外,設計人員還要設計溫度阻尼區,控制熱量流散,減少熱損失。
在照明設計中,設計人員不僅要考慮住戶的基本照明需求,還需營造良好的室內空間氛圍,有效控制電能損耗。在建筑照明設計中,一方面,通過調整建筑的方位朝向,提高自然光利用率,增強室內的照明效果與溫控效果,降低人工照明使用率,控制電能損耗。另一方面,優先選用節能光源。建筑照明系統覆蓋范圍較大,用電量較高,所以在照明節能設計時,設計人員應全面考慮自然要素、材料要素與技術要素,合理選擇照明光源,在滿足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照明需求的基礎上,減輕電能的損耗。
再者,選擇節能型照明工具也是至關重要的。選用的照明燈具類型,往往關乎光源利用率以及整體節能效果。為此,設計人員應結合功能空間的構造特征與使用要求,合理選擇照明燈具,滿足實用性與環保性的需求。
3.4.1 屋面設計
屋面結構不僅是建筑工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建筑內部保溫隔熱的關鍵結構。在屋面節能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根據建筑所在區域的季節性氣候環境特征,明確屋面結構的基本功能,選擇合理的屋面結構組成材料(如圖1 所示)。在選擇屋面材料時,既要考慮材料的自體重量,最大限度減輕整體建筑工程結構的重量,又要對材料的密度和吸水率加以檢測,增強整個屋面結構的防水效果和保溫隔熱效果。

圖1 屋面節能設計
針對保溫材料,應全面考慮材料的保溫隔熱性、經濟性與環保性,提高材料利用率,控制能源損耗。此外,采取移栽綠色植物的方式,增強保溫隔熱效果,緩解光輻射效應,減輕外部自然環境變化對室內環境的不利影響。或者還可以在夏季熱輻射效應較重的區域設置蓄水池,從而吸收熱量,調節溫度,提高室內環境舒適度。
3.4.2 墻體設計
墻體節能設計的重點內容如下:①嚴格按照標準要求,選擇適宜的墻體材料,增強墻體結構的保溫隔熱效果;②優先選用節能環保型保溫材料,構造結構與功能復合型墻體,控制熱傳導,減少熱能流失量;③在外墻設計中,如果選用單一保溫材料,還要在外墻結構上設置保溫層,進一步增強保溫隔熱效果。結合以往積累的實踐經驗可知,外墻保溫結構的節能設計,既可以提升室內環境舒適度,又可以滿足節能環?;疽螅ㄈ鐖D2 所示)。

圖2 墻體節能設計
3.4.3 門窗保溫隔熱設計
門窗結構是整個建筑工程結構中能耗占比較高的結構。在實際設計中,設計人員需合理控制門窗面積,注重門窗結構的氣密性,增強室內環境的通風采光效果。在門窗結構的保溫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合理調整門窗結構與整個建筑立面結構的空間比例,根據建筑所在區域的季節性氣候環境特點,調整門窗朝向與開間面積。在門窗氣密性設計時,縮小冷空氣滲透面積,最大限度降低熱量損耗。另外,優先選擇節能環保型材料,一方面降低熱量流散,另一方面優化節能環保性能。
綜上所述,在建筑設計中,合理運用節能環保措施,既可以有效緩解能源供應短缺現狀,又可以減輕生態環境污染,實現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最大化。不僅如此,建筑節能設計,對于構建智慧型城市,生態型城市也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建筑行業中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