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龍
(重慶建工第二建設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大幅加快,經濟建設的高速騰飛為各行業的發展都奠定了良好堅實的基礎,各行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各行各業欣欣向榮的同時進一步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更高效率更高標準的技術也應運而生,裝配式施工就是這樣一種技術施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裝配式施工方面要求較大人力、物力及資金方面的研究,目前雖然作為建筑行業中一種較為領先的技術,但仍不能在短時間內有質的飛躍和突變,但不能因噎廢食,我們仍要加大研發力度,在已知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投入研發精力,結合目前有關方案的現有參數來引進新的施工技術,由此來助力我們國家裝配式建筑技術與應用方案的轉型升級,進而滿足人們的現代化需求。本文將以裝配式施工技術為研究點,為了更好地提升相關技術與該領域的研究水平,從裝配式建筑方案的施工流程與各個階段的細節展開分析,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關鍵要素和相關短板來進行細致的劃分與探究,以此讓其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該技術的優勢,從本質上提升該領域的技術水平。裝配式建筑如圖1所示。

圖1 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對于搭建房屋的各部分構件首先進行量化生產,之后將各構件運送至施工現場,在現場按照預先的方案進行直接拼裝。對于該技術來說,傳統意義上的施工步驟主要如下:①結合實際情況與要求制定施工方案;②在初步方案的基礎上來進行總體規劃;③根據實際設計,出具施工圖紙。在實際施工方面,裝配式建筑施工與傳統的施工過程沒有顯著差別,二者只是對施工整體劃分上稍有區別,對于裝配式建筑來說,會將整個施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階段的劃分是按照施工的目標來完成的。
裝配化技術的應用使得施工成本有效降低。由于地鐵建筑施工中的大多數構件可以在專業化工廠進行生產,尤其在下料環節能夠有效控制各類材料的用量。同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也能得到有效控制。裝配式施工雖然在流程上看要比傳統施工流程煩瑣,但實際上,根據目標劃分后的施工能夠很好的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使得每個專業能夠相互協調,同時各部分工作也能夠更有條理和銜接更加順暢,對于施工的效果來說,還能夠顯著提高總體的施工質量。管理工作更加方便,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勞動條件得到優化。相比于施工現場的條件而言,裝配式材料的生產更具安全性,并且工廠內部的勞動條件更好,安全隱患相對較少,建筑材料質量容易把控。在進行材料的加工、焊接等工作時,工廠內可以更好地利用專業化機械設備,因而生產出的材料與構件更加精細。裝配化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縮短工期,提高施工進度。現場施工工作開始前,便可按照圖紙進行材料與構件的生產。裝配式施工流程和思路的應用能夠很好地規避傳統施工技術中面臨的工期漫長、勞動力資源調配不合理和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該施工思路是對傳統施工模式很好的補充和完善。
在裝配式施工方案完成之后,在整個施工之間對于裝配式建筑過程當中所需要的相應的構件生產廠家進行具體的選擇。商家的競爭能力要過關,要確保其生產的每件建筑構件的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最后就是需要考慮生產廠家和施工地點的距離,要確保構件便于運輸,能夠節約時間,加快工程進程。
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并不是對每一項工程和項目都能很好地體現出它的優勢,通常需要在總平面布局確定以后,對于施工的流程要進行模型技術模擬,根據結果來選擇確定需要安裝建筑的構件位置。比如,預制外墻的施工方面,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模式具有很大優勢,這是因為它能夠進行更多澆筑工藝的模擬,實現現澆工藝不能完成的多種澆筑創意的優勢;但是對于陽臺、樓梯等,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在具體過程中要搭設腳手架,此時就不能夠很好地體現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優勢。對于這種情形,施工方通常需要引入BIM 技術進行簡單的輔助,提前確定需要的預制構件,確保施工方案的完備和高效。關于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標準和水平,各省和各市并沒有出臺統一的政策和要求,但對于新的裝配式建筑使用,我們通常認為預制構件的重復使用次數需超過300 次才能夠取得較好的經濟收益。當受到一些特殊情況的限制時,預制構件最少應用次數也要控制在150 次左右,所以通常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人們一般要對構件的重復利用次數進行明確的規定,并在應用后進行相關統計,從而保障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不能夠達到預期標準,這說明該裝配式建筑方案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升級。
裝配式建筑施工方面還涉及對模數進行協調,該過程是指對于施工中涉及的參數要進行模擬配合與協調。例如,當涉及墻體的面積與板磚側面積的整數倍關系的問題時,我們要進行相關的計算。在進行參數和模數協調工作時要注意,要盡可能確保各個構件的施工標準化與最大程度的提高構件的重復利用率,這一方面能夠高效完成工作節約資源,同時對于施工成本來說也能夠實現有效的控制[4]。參數的提前模擬和協調工作,不僅能夠實現各部分構件利用率的極大提升,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使各個方面的效果都達到最優,有效避免二次切割工藝所引起的資源浪費。對方案的優化方面,模數的協調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常情況下,要對裝配式建筑的構建位置、數量以及相關施工標準進行綜合測定和分析,結合標準形成完整的施工計劃。這一過程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施工質量,避免違法違規等考慮之外的突發情況,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工期如期完成。構件位置的控制水平直接影響到整個裝配工作的質量,一旦位置出現問題,不僅會對已完成裝配的構件產生破壞,甚至會威脅到施工人員的安全。因此,要加強對運行定位技術的應用。具體施工過程中,要結合構件特點合理選用不同的裝配技術。構件位置控制如圖2 所示。

圖2 構件位置控制
裝配式建筑施工工作最為重要的作用就是為工程的質量提供保障,因此在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對工程的質量問題進行控制和監督。首先,我們要對裝配式建筑有一個全局上的把控,也要根據裝配式建筑中具體項目的特點對施工工作計劃進行完善和修改;同時,管理人員要對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方案進行審查,確認在施工方案中是否存在與施工合同中不相符合的不規范施工;另外,一項裝配式建筑的實施需要整個施工團隊中各施工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完成的,在工程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起到溝通協調各部門的作用,對于委托方和施工方之間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協商,確保工程整體可以順利進行。
伴隨著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家基建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在住房方面的要求也有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一方面對于房屋的質量,另一方面對于房屋的舒適性和人性化方面的體驗需求也大幅上升。面對裝配式建筑人力發展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我們要進一步確保節能高效的發展,就需要讓人們意識到這一領域的重要性和發展潛力。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目前我們的這個發展階段,對于現在的限制性條件以及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加強探索,對施工過程中的監管和重難點問題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另一方面結合該領域自身的特點和優勢進行不斷地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和更高水平的發展。我們也只有通過不斷地完善功能體系,才能夠更高效率的完成施工作業,同時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的總體利用效率,為該行業的長遠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