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
在藝術設計中,平面設計出現得比較晚,它屬于一種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平面設計融合了文化藝術行為與商業行為,并通過大規模機械化和現代科技生產。平面設計發展到今天,與政治、經濟、文化、藝術以及科技等領域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毛澤東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影響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馬克思認為所有社會都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經濟是基礎,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藝術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的發展史上,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設計繁榮的時期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反作用于設計,極大推進了設計的探索和發展。設計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設計的發展還伴隨著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進步。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外在表現。設計能反映出時代、民族、地域的文化烙印,與政治、經濟發展同步,體現出一個社會關于政治體系和問題的態度、信念、社會價值觀等。
文化是很難被定義的概念,狹義的角度是指一個社會群體中大家共享的一系列價值觀念,這些觀念可以引導我們的行為。尤瓦爾·赫拉利教授在他的《人類簡史》一書中曾提出一個核心觀點,即人類之所以可以從萬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地球的主人,主要是由于認知革命。認知革命賦予了人類創造虛構故事的能力。而虛構故事卻能讓人類獲得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從而形成了一個團結的隊伍。
在現代,人們虛構故事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想象社群”得到了發展。“國家”和“消費者”是典型的“想象社群”。而不管是從人類的發展亦或是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大家都是希望正確的觀念能被有效地傳播并被個體所接受。這種情況下設計就為文化提供了支持。
平面設計與文化是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的。平面設計能對文化的發展提供支持,實際上很多設計項目可以歸為文化類設計,主要有下面兩種歸類:一是文化娛樂,主要是提供和傳播文化娛樂以及教育內容,應用在運動會、電影、音樂會、戲劇等中。二是公益項目,它不以創造經濟利益為目的,主要是從倫理、道德方面著手傳播某種社會文明和道德觀念,對人的行為起著引導督促的作用、提高人們的文明程度。這類設計有別于商業設計,它的目標是豐富人類的文化精神與致力于提高整個社會的幸福水平。
設計還為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幫助。比如博物館展示設計、宣傳冊設計,可以把傳統的對社會有價值的觀念或經驗以一種更加行之有效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從而使這些優秀的觀念影響人們的行為。同樣這么豐富的文化也為平面設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設計素材。平面設計也能夠加強文化認同以及民族身份,提升人們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理解和提升人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等。
在奴隸制社會,東方的君主制與西方的貴族制如出一轍。憑借著王權或貴族強大的政治與經濟權利使設計出的產品變成權利的象征。它們的創作很多是為了迎合統治階級政治和審美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各種精美的藝術品誕生首先是提供給統治者或貴族使用,這也間接地形成了區分等級的標志。設計藝術家在創作時會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創作。
在封建社會,東西方的政治受到了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逐漸發展成為兩條不一樣的道路。古代的中國從商周開始到清朝結束經歷了長達兩千年的專制主義制度,把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推向了頂峰,使得中國古代的設計藝術品逐級淪為國家管理制度下的產物,體現了一種王權至上以及君主至上的觀念。古代設計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設計的作品,不惜耗時耗材滿足統治者的欲望,以特有的圖騰來象征帝王的權利,如古代的帝王喜歡用龍來代表自己,于是以龍為裝飾的龍袍,以龍形為基礎的龍椅、龍舟等。除此之外中國古代的設計還受到了以儒家“器以藏禮”的禮教政治觀念的影響,藝術造型合乎禮法的規劃,青銅器就是其中的典型。因此青銅器在設計制作上不僅要考慮它的造型藝術,更為重要的是成為國家政治文化的圖式。盡管春秋時期百家爭鳴,藝術設計也會受到其它政治觀念的影響,但是儒道互補的政治觀念顯然影響深遠。
西方的政治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奴隸制、西歐中世紀封建制度、近代的資本主義社會。政治觀點也從一開始的自然政治觀到中世紀的神學政治觀到近代的權利政治觀。而設計藝術因不同時期的政治觀而改變。
綜上所述藝術設計離不開政治的發展,同時設計也為政治的傳播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如20世紀最初的十年,許多設計師信奉現代主義,他們認為用設計力量推動社會與政治的進步是自己的責任。他們設計出小寫字型、無襯線字母表,希望可以得到廣泛的理解,并達到改善國際關系的目的。這種設計理念代表了當時一種進步的政治觀,展現了比較公正合理的社會秩序。
設計的目的是解決人類生活的具體問題。當今,隨著人類的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分工也越來越細。設計已經發展成為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這個產業首先服務于商業競爭。具有商業化的平面設計如:商業廣告、商業招貼、產品包裝等,它們以盈利為目的。為了促銷商品或推廣服務所作的視覺媒體設計,遍布到商業活動的各個領域。它必須經過科學、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目標客戶群、行之有效的規劃并以此為導向來進行設計。長遠來看,設計是在為客戶(委托方)解決經濟問題,是一種為他人(用戶)服務造物的行為。
設計作為人類一項有目的性的審美創造性活動,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既有文化價值,又有市場價值,是一個多元的復合載體。第一是平面設計的藝術價值、設計產生的原因是解決人類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當它經過時間的沖刷后會慢慢過濾掉它的實用屬性,使它成為一件真正的藝術品。如19世紀法國藝術家亨利·德·圖盧茲—勞特雷克(Henri de Tuoluse-Lautrec)的海報作品,如圖1。在當今已被人們當作真正的藝術品一樣欣賞。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如一開始青銅器是被古代人當作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到現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它已失去它原有的實用功能,而變成博物館里的一件藝術品。

圖1 盧茲一勞特雷克1892年為巴黎夜總會所設計的海報 Divan Japonais,圖中表現了舞路家Jane Avril和批評家 Edouard Dujardin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二是平面設計市場價值,雖然設計有其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但設計的價值體現并不僅僅只是設計者對自我的表達或者進行美學的探索。設計在當今的商業社會中,必須具有其商業目標,并通過其商業目標實現其市場價值。它是一門工程技術理論。產品開發設計中的價值工程分析的基本目標就是產品在每個單位成本投入上發揮最大的效用,以使產品價值實現盡可能的最大化,產品價值是用“效用/成本”之比來衡量,到了消費者便轉換為“性能/價格”之比。這是當代設計師的最本質要求。成功的設計師總能將其商業目標與藝術目標兩者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如法國設計家 Philippe Patrick Starck設計的miss-sissi燈具,此款設計在藝術上和商業上都非常成功,如圖2。

圖2 miss—sissi燈具 1990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三是產品附加值,設計還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商場上很多產品不僅僅體現它的使用價值,比如筆記本是用來記錄東西,包包是用來裝東西。雖然是同種產品,但有時價值卻是大相徑庭。高檔產品除了本身的固有價值外,還通過設計提高了它的附加價值。
在這個需求快節奏設計的社會,很多平面設計師的作品變成由圖片拼貼處理而成。這實際上是一種依賴數碼技術的惰性思維。麻省理工大學的前田·約翰認為,“我們不應該粗暴地使用計算機,而是要用心思考如何用數字與新的媒介來構造一個充滿理性的世界。”而“平面設計”這一個詞的定義會導致我們在設計的時候,設計的思考角度會變得比較局限在二維空間,導致設計師在設計過程喪失捕捉靈感的敏銳性,沒有自我突破的動力,最終影響到設計師思維。而作為一個設計師必須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設計不再是關注個體,作為一個與各行各業都掛鉤的產業更應該多視角進行探索。從自身出發,去探索思考平面設計在當代的更多可能性,對現有平面設計的理論進行補充,拓寬平面設計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