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
(常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常州 213016)
當人擁有了動物沒有的自主意識,對本性的理解有了認知,同時具備自制能力時,就開始了利用自然材料手工制作脫離自然的人工器物的生產。手工藝產品的出現對于當時來說也是利用材料的新型創作。同樣在漫長的手工業的制作過程中,人類熟練地開發并加工運用一些木材等自然材料制作器物。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需求的改變,人類手工利用材料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于是工業化生產代替了手工業;工業化發展促使新材料的出現,進而促進了工業革命的進步。到現代,科技數字化的不斷發展。
不管是古代的手工業的發展還是工業時期的機械化生產,還是現代集約化的大生產。在當時的時代里都是新材料和技術的開發運用,由此可見,藝術與科技從古至今都是不可分割的組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現代藝術的創作,與科學思想密不可分。現代藝術在側重人的科學性,尊重客觀規律的同時,更加注重對主觀能動性的抒發。利用科學技術更準確地表達了藝術所要表現的藝術情感,使受眾更好地擁有互動性和體驗感,更好地獲得不同藝術感受,也更好更準確地增加藝術創造者的語言,更加密切多樣地表達出藝術創造者所要表達的意識情感。當科技撞上現代藝術,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如大地藝術、裝置藝術、身體藝術、概念藝術和過程藝術破土而出,這些新的藝術種類突破了原有的藝術表達形式。新舊兩種意識形態表達方式,幾何型般整齊的排列已經不再是大眾所追求的,行動的過程、環境的轉換,攝影實錄逐漸成為大眾藝術題材。

圖1 杰拉姆——《音速雕像》
當然,這一時期,藝術與技術的巧妙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就拿英國藝術家盧克·杰拉姆作品舉例。杰拉姆制作的《音速雕像》(見圖1)這件藝術品把科學和藝術緊密結合起來,極具代表性。科學作家喬伊·漢森曾評論說:“無形的音波以3D雕像形式形象地呈現出來,給人一種全新的體驗!”說的就是這幅藝術品將大家都認知的無形的意識形態以物質形態完美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這種新的傳達形式豐富了藝術創造者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也讓觀者真實地感受到不同的藝術情感。
數字即現在的數字技術、電腦技術的應用。數字藝術,就是通過數字技術即電腦創作表現出來的藝術作品。數字化藝術就是把技術和藝術相結合。俄羅斯藝術家Maxim Zhestkov說:“在數字的世界,我們沒有限制。我們可以激活每一個條件,進一步理解光和顏色。”誠然,數字化技術的使用,使得所有技術性藝術變得簡單,使得人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到藝術性美的存在。數字化技術就好像一本智能化的百科全書,只要你有任何需求,他都會滿足你。就好比你想去和外國人溝通,但是語言不通,數字化技術產品手機就會幫你智能翻譯,翻譯擴展出你所能理解和掌握的話語。當今世界大約3500種語言,它都可以幫你轉換、傳達。
總的來說,數字化技術涉及數字的轉換表達、存取、處理、傳輸和控制等一系列高科技,它是由高科技的綜合發展而實現的。
數字化技術與藝術的緊密結合在后現代藝術中表現得很充分。這里主要結合俄羅斯藝術家Maxim Zhestkov的藝術作品進行賞析。

《Volumes》(見圖2)這幅作品是Maxim Zhestkov利用數字化技術計算機圖像生成技術創作的影像作品。整幅畫作可以說是相當震撼。他采用數以萬計的顆粒狀位展示波浪運動的軌跡,這是對自然無形體的有型塑化,持續變化的形態和顏色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奧妙無窮和深海的靜謐無窮。這幅影像色彩一改Maxim Zhestkov擅長的黑白常態,效果卻出其意料的好,“治愈‘強迫癥’的完美動圖”的好評是《Volumes》的榮譽證書。

《Elements》(見圖3)也是Maxim Zhestkov的創作,該作品采用單調的黑白色,含蓄內斂又富有深意。該作品用無數的黑白圓球來表達超過20億的粒子被自然張力與重力所控制,從而發生集體運動的宏偉場面。成億的顆粒物自然流動,看似雜亂無章,卻又都受到自然力學的原理限制。該影像正是因為數字化技術的使用才使得動態藝術生動地展現在大眾視野上。當然《Elements》也是裝置藝術的體現,Maxim Zhestkov將20億粒子放在一個窄窄的房間里,又用粒子來表示情感,表達自身對生命的看法。“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被《Elements》完美詮釋。
朱狄在《當代西方美學》中指出,現當代藝術“粉碎了每一種藝術已往所具有的,為多數人所認可的那種傳統尺度和界標。這一變化首先帶來的是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在傳統標準的意義上對各種藝術進行分類,而不得不去重新研究各門藝術的特征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繼續進行對某一種藝術形式的獨特本質進行研究,或在此基礎上轉入對構成各種藝術的最共同的本質加以研究”。當代藝術和數字化技術的結合產生的使觀眾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間的“環境”便是這一體現。
數字化技術簡言之就是科技,我們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映經濟基礎。數字化技術是經濟基礎、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的作用下產生的,藝術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現代藝術更多的是深受數字化技術的影響發展出的新時代創作者主觀思想占主導的藝術風格流派。縱觀古代、近代、現代藝術,不難發現,藝術和科技是相輔相成的。藝術可以是主導,科技是輔助;也可以是科技是主導,藝術是輔助。
藝術和科學從一開始就是互相影響的,因為它們有共同的目標,即同一性,它們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享受資料發展的需求而產生的。大自然本身也是按照美的藝術形式法則構成的。尊重客觀規律是理性,是科學的反應,發揮主觀能動性事感性,是藝術的體現。感性和理性的生動結合方促使經濟發展、社會進步。19世紀,工業革命發生,科學技術進步,為了擴大市場,國際博覽會開始了。無疑,這是科技促進了藝術,科技占據了主導。當科技逐漸發展,“汽車”“飛機”的想法萌芽,但是沒有經驗可循,人們只好依據想象,然后不斷地創造。可以說“飛天夢”等的實現都源于藝術家的大膽想象。無疑,這印證了藝術占據了主導。所以說,科技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主導地位只是暫時的,唯有兩者和諧一致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數字化技術和藝術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誰也離不開誰。數字化技術是一種認識物理世界的技術,而藝術則是探索認識邊界的手段。數字化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力,拓展了藝術的表現空間,使得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在科技日益發展、文化日益繁盛的今天,數字化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是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