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摘? 要:《圍城》是錢鐘書的經典作品之一,被時代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小說通過描述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故事情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舊社會的現狀,具有特殊的藝術特色。本文主要以文學作品《圍城》為重點進行賞析,首先分析《圍城》這部作品的作者簡介以及小說的主要內容,其次從使用諷刺犀利的語言風格、幽默的語言特點、使用比喻的寫作手法、精細入微的心理描寫、象征意義的展現以及意象化的描寫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圍城》的藝術特色,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圍城》;文學作品;賞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9-0-02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圍城》這部小說中,錢鐘書先生刻畫了一批具有不同性格的特殊知識分子,通過對婚姻的圍城、舊社會的圍城、封建思想圍城等描述,揭露了在民國時期,知識分子在崇洋媚外和中國傳統的封建思想相互結合下的表現和面貌[1]。通過使用幽默的語言風格,對當時的社會現狀和封建傳統思想進行嘲諷,使文章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圍城》的簡介以及小說的主要內容
(一)作者錢鐘書先生的簡介以及創作背景
《圍城》這部經典的小說是在1944年創作的,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作者錢鐘書先生出生于教育世家,其父親是國內著名的文學家錢基博。他的妻子是國內聞名的戲劇家、翻譯家楊絳先生。錢鐘書先生在我國的文學創作和研究方面具有十分卓越的貢獻,除了《圍城》這部經典的作品之外,還創作了《管錐編》、《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等其他的著名作品[2]。當時身處上海的淪陷區,作者的創作階段情緒非常低沉和郁悶,為祖國的未來感到萬分的憂慮。
(二)小說的作者在《圍城》的序言中詳細描述了當時國內的一部分上層知識分子的形象,形形色色的年輕男女在愛情中不斷糾葛,陷進困境,好不容易走出困境,又走入到另一個困境中,沒有辦法掙脫。他們是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被困住的一群人。但是作者錢鐘書先生想要表現的不單單只是這些,排除無法改變的大環境外,還有在現代年輕的知識分子中沒有辦法改變的精神,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圍城”。直到現在,有非常多的學者都給予了這部小說很高的評價。在有關的評價中,有一位學者的評價非常著名,這位學者就是夏志清教授。夏教授專門撰寫了一篇有關自己對《圍城》這部小說的分析和鑒賞的文章,促使其他國家的學者也開始關注了這部小說,提高了《圍城》這部小說的知名度[3]。但是《圍城》被翻譯成不一樣國家的語言以后,《圍城》這部作品也就隨之出現了不同的版本,因此不同國家的學者對于這部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國家的學者認為這部小說中所描寫的有關人物都是被困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了,這種的理解方式也重點突出了《圍城》這部小說的主題,呈現了小說的作者在日積月累中的思想成果。作者在“圍城”中并沒有把每一個故事的中心線都結合在一起,而是把不同位置的肌理拼接在一起,這也正是這部小說的精華。
二、《圍城》的藝術特色
(一)諷刺語言巧妙而犀利,獨具一格
在《圍城》這部小說中,作者錢鐘書采用了非常多的具有諷刺意味的語言,而這些語言最最主要是為了可以充分展現小說中的人物特征和突出人物的個性。在小說中的眾多人物中,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十分生動形象,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與此同時也為小說的讀者留出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4]。作者錢鐘書先生在諷刺描寫小說中的相關人物時極其具體,特別是人物的心理描寫,不僅可以進一步發掘小說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還可以輕巧地滲透一些有關描述西方心理的寫作手法。小說的作者依據敏銳的眼光描述了每個人物所具有的不同的特征,擅長將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進行重點論述,同時使用具有諷刺意味的語言去進一步增強每個人物的形象。
(二)語言詼諧幽默
在《圍城》這部小說中,作者錢鐘書先生通過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特點描寫了一些另類的知識分子,他們在封建傳統的思想中和崇洋媚外心態的相互結合的情況下,每天都過著勾心斗角的生活,安于一隅。在《圍城》這部小說中人物的出場有很多,人物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故事情節曲折離奇,但是經過作者錢鐘書先生的描寫,讓每一個讀者在閱讀文章后腦海里都有具體的故事畫面和人物的形象,進而可以使人們完全地進入到故事當中去,讓閱讀的人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在創作文章時的創作目的。《圍城》這部小說主要是圍繞三閣大學的故事展開敘述的,使用“錢式”特有的幽默方式對當時封建社會背景下所謂的知識分子的形象進行了諷刺和批評。
(三)比喻生動并且形象,手法鮮明
在小說《圍城》這部小說中,作者錢鐘書先生使用明喻和暗喻的寫作手法進行巧妙的結合,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行了細致地描寫,與此同時展現了不同風格、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在描述人物的過程中,錢鐘書先生描寫的非常細致并且生動形象,非常符合每個人物在小說中的人物設定。錢鐘書先生不但是一位小說家,更是一位學識淵博、通曉古今知識、名揚中外的大家,他的淵博學識在作品《圍城》中可以充分地體現出來。《圍城》這部小說在寫作的過程中廣泛地采用比喻的寫作手法,喻體包含了歷史、哲學、宗教以及藝術等不同方面的有關知識。例如,錢鐘書在文章中把沈子培寫“人”字時候的捺腳比喻成“老媽子纏的小腳”,這樣的比喻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沈子培這個人物的畏首畏尾的性格特點;把蘇文紈的手比喻成“捏著冷血”的魚翅,這樣的寫作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蘇文紈對于方鴻漸的冷淡的態度[5]。在《圍城》這部作品中,作者將每一個本體和喻體都進行了非常完美地結合,小說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作者錢鐘書先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淵博的知識。
(四)精細入微的心理描寫
在小說《圍城》中,作者錢鐘書先生在對每一個人物進行有關心理活動的描寫過程中都進行了比較深入地挖掘,使用豐富并且細膩的文筆去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錢鐘書先生在描寫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時大膽地借鑒了西方幽默諷刺的寫作特點去刻畫小說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特點和變化,寫作的眼光獨到,筆法尖銳,可以讓讀者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在人物形象出現在大腦中的時候可以迅速地將小說的故事代入到人物上,具有十分強烈的代入感。
(五)象征意義的展現
在小說《圍城》中,不但有生動有趣的比喻,還有一定的語言藝術魅力,和豐富的內涵象征意義。婚姻圍城、社會圍城、封建思想圍城,人的一生就是從一座圍城進入到另一座圍城中去的過程。在小說中作者對于每一座圍城刻畫都蘊含著深遠的意義。方鴻漸和孫柔嘉的婚姻是一座圍城,他們雙方在婚姻圍城中苦苦掙扎,盡管在最后分開的時刻依然是在爭吵的過程中度過的[6]。趙辛楣用盡一生的時間沒有能夠進入到蘇文紈的圍城中,即使他們在愛情中奮力掙扎,但是也沒有辦法在一起,最后以痛苦的悲劇收尾。三閣大學是一座社會的圍城,在圍城中的每個人都精心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整天勾心斗角,想盡辦法對別人極盡打壓和挑撥離間,他們在事業上苦苦掙扎,努力奮斗,但是仍然逃不掉最后的幻滅。三閣大學的情況真實地反映出當時封建時期的舊中國的真實情況,當時的人們在水火之中盼望著可以見到光明,但是依然沒有辦法擺脫當時社會的現狀。作者錢鐘書先生在關于人生哲理的論述幾乎都延伸到這部小說中的各方面,不管是從哪一個角度的分析,閱讀小說的人都可以深刻理解到文章里面所蘊含的象征意義,即精神方面的“圍城”。例如,作者在描寫小說的主人公在回國的路上,與鮑小姐進行了邂逅,這樣的故事情節讓小說最后逐漸變成了方鴻漸與兩位女子之間進行相互追逐的情況,與此同時也為小說最后結局的悲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圍城”這個主題不但象征著趙辛楣等人在愛情以及事業方面的掙扎,還表現了小說中的當事人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絕望心情。因此,這部小說蘊含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六)意象化的描寫
小說的作者錢鐘書先生在本部小說中靈活地使用了意象化的描寫方式,給閱讀的人創造了一個廣闊的想象和創作的空間,讓讀者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對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展開思考。意象化的寫作手法對于詩歌的創作是非常常見的。在這篇文章中,最可以表現使用意象化的寫作手法的就是在前文中提到過的使用典故。例如采用胡蘿卜、驢和趕驢人三者的故事去類比文章中上屬與下屬之間的領導關系,趕驢人奸詐狡猾,驢愚笨無知,這樣的寫作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了領導在對于下屬時候的駕馭與領導的關系情況。與此同時,從此點出發,引申到社會的其他關系上,體現出非常大的諷刺意義。《圍城》這部小說的作者錢鐘書先生自身具有非常獨到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可以創造出非常多的生動形象的意象,并且經過自身非凡的語言表達能力展現給閱讀小說的人,這就是“錢氏技巧”,這種寫作的技巧是任何人都無法復制和超越的。錢鐘書先生用寬容的寫作角度去描述和分析舊社會時期的人和物,在作品中使用意象化的描寫方式去體現幽默的風格,讓讀者閱讀時充滿快樂。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說《圍城》這部作品中,不但有生動形象的比喻寫作手法,而且還具有豐富的內涵象征意義,是一部值得讀者閱讀的經典之作。在整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作者錢鐘書先生可以靈活使用比喻的寫作手法,通過幽默的語言方,去創造出一個個極具豐富的情景,直擊人心。在小說中使用嘲諷的寫作手法,可以讓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既可以開懷大笑,又可以更加深刻地體會出在當時的社會殘酷的背景下人們的生存情況,體會到舊社會時期中國的悲哀和不幸。在對《圍城》這部作品進行賞析的同時,不但可以深入理解作者錢鐘書先生在創作過程中的寫作特征,又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參考文獻:
[1]裴明慧. 關于錢鐘書小說《圍城》的文學語言賞析[J]. 中國民族博覽, 2018, 000(006):97-98.
[2]鄒翔鵬. 《圍城》文學作品賞析[J]. 長江叢刊, 2017, 000(021):114-114.
[3]劉巧芳. 《圍城》中知識分子的形象分析[J]. 青年文學家, 2018, 000(005):56.
[4]劉奕. 《圍城》的文學史書寫及經典化[J]. 惠州學院學報, 2018, 38(05):79-84.
[5]許昊旻. 《圍城》的語言藝術[J]. 考試周刊, 2018, 000(049):30.
[6]王安榮. 論《圍城》的圍困式人生[J]. 現代交際, 2018, 490(2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