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天任
日本政府在4月3日召開有關閣僚會議,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之后積累的核廢水排入大海。
這個決定一經宣布,立即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
環境保護組織強烈譴責這種行為是侵害亞太地區民眾人權的行為,也是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行為。
韓國對日本政府的決定表示強烈遺憾,民眾到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舉行示威游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的“這種行為不透明、不科學、不合法、不負責、也不道德,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實,反對聲浪最大的還是日本民眾,特別是靠海洋吃飯的漁民,首相官邸周圍連日來一直有民眾在示威,只不過見不到媒體報道。近年來因為特朗普現象而導致日本整個社會右轉,現在日本的主流媒體不太敢批判政府。
那么為什么日本政府還要這么做呢?
重要的還不是要排放,而是決定排放的這個時機。所謂“時機”并不是像日本政府所說的“時不我待”,污水已經要溢出來了,而是國際形勢。
日本一直在考慮把核事故產生的廢水向大海排放,但國際社會可能的反應使得日本無法下決心,現在的國際局勢則令日本政府覺得時機已到。
其實國際社會中真正重視這件事的只有中國、韓國和俄羅斯這幾個日本的鄰國。這幾個國家和日本的關系都很微妙,中俄和日本的關系受到和日本的保護國美國關系的影響,而韓國的國民感情幾乎就是信奉反日原教旨主義。要得到這三個國家的同意哪怕是默許基本上不可能,因此一直拖了下來。
但是現在的時機對日本很合適。
韓國人有很強的反日情緒,文在寅政府又是革新政權,和日本的關系一直很僵。這段時間文在寅政府出現了不少問題,此起彼伏的閣僚丑聞使得執政黨聲譽大損,直接反映就是執政黨在首爾和釜山兩地市長選舉和市政補選中完敗。
韓國外長鄭義溶直接在核廢水問題上發表了“如果手續符合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的話,則不反對”的講話,比當初的立場又后退了。
俄羅斯則因為在克里米亞以及關聯的對烏克蘭關系問題上和歐美關系惡化,無暇顧及遠東。俄外交部發言人只是表示,莫斯科期待東京更詳細地闡明向海洋排放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的計劃,并在必要時允許對核廢水入海海域的輻射情況進行監測?;旧纤隳J了。
剩下的就只有中國。
中美關系在特朗普時代大踏步倒退,拜登政府在對華關系上基本上繼承了特朗普的政策,而且拜登比特朗普更重視和盟國的關系。所以日本在污染水問題上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相反,如果真是特朗普連任,還不見得會在這個問題上支持日本人。
但是日本還是重視和中國的關系。雖然日本政府在涉疆涉港問題上跟了歐美的風,但并無具體行動。前些天拜登與菅義偉會談時,日本認為自己將話題控制在了“臺灣海峽的和平和安定”以及“兩岸問題”的范圍內。
當然日本政府自己還準備好了如意算盤不能奏效的對策。政府并不是現在立即向海洋排污,而是兩年后才排。現在只是探探口風,如果大家不吭聲,就排放,如果形勢對日本不利則再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