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齊,喬 婷
(甘肅政法大學 商學院,蘭州 730070)
近年來關于創業拼湊的研究表明,創業拼湊是新創企業突破資源約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實現新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1]。然而,由于對創業拼湊內涵理解的不同,目前對創業拼湊的測量還存在諸多不足,特別是缺乏對中國情境下獨特資源拼湊行為的測量。比如,在中國新創企業往往通過對人際關系的拼湊利用來獲得發展,但是現有創業拼湊測量工具中忽視了對人際關系拼湊的測量。因此,有必要結合中國國情開發具有中國情境的創業拼湊測量工具,為國內學者提供科學可靠的測量工具,推進創業拼湊研究的中國化。
Baker等首次將“拼湊”概念引入創業研究領域,提出“創業拼湊”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組合手頭資源并即刻行動,解決新的問題和發現新的機會”[2]333。在拼湊過程中,拼湊者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于手頭可控資源和創業者通過社會交換或非契約形式獲取的廉價或免費資源[3],強調對這些資源價值和功能重新審視,進行有目的的資源重組[2]335。創業拼湊過程包括重構、重組、重包資源的實驗過程[4]。
Senyard等[5]最早開發了由8個題項構成的創業拼湊量表。隨著對創業拼湊測量研究的深入,R?nkk?等[6]開發了9題項的測量工具,Salunke[7]開發了3題項的測量工具,Davidsson[8]開發了9題項的測量工具。這些測量工具較好地反映了新創企業拼湊行為的特點,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但這些并不能很好地符合中國的情境。為了符合國內研究的需要,國內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測量方法。比如:蔡莉總結提出了手段導向型拼湊和社會網絡型拼湊[9];于曉宇通過案例研究以及對企業家的深度訪談,總結了12個原始條目,得到了由10個條目組成的量表[10];朱秀梅基于創業拼湊的“計劃派”和“行動派”觀點,將創業拼湊劃分為計劃拼湊和即興拼湊兩個維度,并形成了8個條目的量表[11];王兆群、胡海青從創業拼湊動機的角度出發,提出需求型拼湊、構想型拼湊,并構建了4個題項來測量[12]。缺乏普遍認可的測量工具不僅嚴重制約了創業拼湊實證研究的開展[13],也導致了創業拼湊研究結果可比較性不足。
量表開發有其嚴格的程序,本研究借鑒單標安等[14]總結的量表開發過程進行開發。
首先,從現有使用中的測量工具來看,所開發的量表多強調了對物質資源、知識資源拼湊的測量,這很好地反映了創業拼湊的內涵。但是,考慮到中國情境,當前的測量工具忽略了對人際資源拼湊的測量。
其次,量表的開發通常有兩種主要方式。一種是通過質化研究,利用開放式或半開放式訪談收集原始材料,對原始材料進行編碼分析開發原始量表;另一種是基于已有的文獻資料、二手資料及其他可搜集的信息材料,通過概念分析以及借助于已有的測量量表開發出相應的測量題項。本研究在開發過程中將結合以上兩種方法進行。
最后,在量表開發的具體步驟上,我們采用主流量表設計流程[15],參考張秀娥等[16]的做法,利用文獻調研、創業者半結構化訪談、創業專家訪談、小范圍測試形成初步測量題項,然后采用量表檢驗的標準化程序驗證量表。
依據Baker等[17]對創業資源的描述,結合資源基礎觀,通過專家訪談并結合中國情境把新創企業的資源劃分為三類,即物質資源、知識資源、人際資源,進而形成創業拼湊的三維度結構,即物質資源拼湊、知識資源拼湊、人際資源拼湊。這一劃分符合新創企業擁有資源的現實。在具體測量上,借鑒相關研究及文獻[18-21],形成了13個初步測量條目。
1.測量題項確定
通過文獻研究形成13個初步測量題項后,針對正在創業者進行了半結構化訪談,了解他們的創業拼湊行為,進一步對測量題項進行完善。選擇西部某大學MBA中心采訪了7名正在創業的EMBA學員,同時借助該省舉行的創業大賽,對6支創業團隊進行訪談。受訪談對象都有3年以上創業經歷,都屬于公司核心創業團隊成員。結合訪談結果,增加了12個條目,如“常常利用廉價物資促進公司發展”、“常常利用廢舊物資解決遇到的困難”、“經常整合公司內外的人際資源來解決問題”以及“常常自學各種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等。最后形成了25個條目的測量問卷。
2.專家訪談
專家包含2名長期從事創業研究的學者,1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創業導師。征求他們對測量題項含義、語義和內容效度方面的意見。3位創業研究專家對個別題項的表述、含義提出了修訂意見,我們綜合考慮后作了修訂,以進一步提升測量題項的內容效度。
3.小樣本測驗
主要是為了檢驗題項表述是否準確,含義是否清楚,有沒有引起歧義的內容。通過小樣本測驗刪除不易準確理解的題項,如“常常創造性地利用各種現有物資”、“人際資源總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等4個題項,并對個別題項的表達方式作了調整。最后形成了由21個題項構成的初始問卷。初始問卷采用了5點李克特量表形式,要求被調查者選擇最符合自身情況的選項進行回答。選項1—5代表從“完全不同意”過渡到“完全同意”。
量表的有效性需要通過因子分析進行檢驗,對量表有效性的檢驗需要分別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且應當使用不同的樣本數據[22]。在進行量表有效性檢驗時,分別在2019年3月和2019年7月進行了兩輪大規模的數據收集。為了保證結果的有效性,在問卷中設計了反向題和干擾項,問卷中的題項都以5點李克特值計分。
首輪問卷發放在2019年3月,依托西部某大學MBA中心、西部某省創業大賽主辦方,通過紙質版和電子版的形式進行了問卷發放,被試主要來自甘肅、上海、深圳,全部都是創業者或核心高管。共計發放問卷462份,回收289份,回收率為62.5%。剔除只填寫同一選項、有基本信息錯誤、缺失值過多、有明顯邏輯錯誤以及企業成立8年以上的樣本,獲得有效問卷203份。
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對題項進行凈化,具體做法為計算依據理論分析劃分的子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及單項-總體相關系數(CITC)。對CITC值低于0.5的題目予以刪除,并且計算刪除后的內部一致性系數是否有顯著上升。利用SPSS軟件對題項進行多輪凈化后保留了17個題項。
為了探索數據所反映的量表結構,我們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表明,KMO值為0.822,Bartlett近似卡方值為1139.27,自由度為55,P值為0.00,符合進行因子分析的要求。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與最大方差旋轉法,結合碎石圖提取公因子。結果顯示,在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后,特征值大于1的有3個,因此本研究提取3個公因子。在進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轉后,為了精簡題項提高區分度,將在兩個以上因子載荷大于0.45的題項以及在3個因子上載荷都小于0.50的題項予以刪除,最后保留了11個題項,各個題項在所屬的維度上的載荷都高于0.5,且沒有交叉載荷的情況,累計貢獻率為72.919(見表1)。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為了進一步檢驗維度劃分的科學性和量表的區分效度、收斂效度,我們利用第二輪樣本數據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
第二輪問卷發放集中在2019年7月,此次問卷發放采用紙質版現場發放和電子版網絡發放同時進行。共計發放問卷403份,回收問卷232份,回收率為57.6%。在剔除無效問卷后,保留有效問卷154份。模型的主要擬合指標卡方自由度比為1.723,RMSEA為0.069,CFI為0.956,GFI為0.922,NFI為0.903,都優于建議值,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統計描述結果也表明,3個因子間存在顯著相關,且相關系數小于AVE的平方根,表明所構建的三維度量表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和收斂效度。基于第二輪問卷數據的3因子描述統計與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其結果表明所開發的量表具有較好的效度。

表2 變量相關系數與描述統計
第一,中國情境下的創業拼湊由三個維度構成,分別為物質資源拼湊、知識資源拼湊、人際資源拼湊。其中,人際資源拼湊維度具有鮮明的中國情境特征。這一研究發現是對創業拼湊內涵在中國情境下的補充和完善。
第二,基于中國情境下的創業拼湊量表由11個題項構成。所開發的量表結合了已有測量工具中的成熟條目,同時也融合了適合中國情境的創業拼湊測量題項,能夠很好地測量中國情境下的創業拼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