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成, 金哲嬌
(長春大學 管理學院, 長春 130022)
面對貧困人口基數較大的狀況,我國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并按照黨中央關于扶貧工作的部署積極開展工作。從2014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相關扶貧政策(見表1)。所謂多元主體協同脫貧,是指在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之下,我國構建的政府、市場、社會組織、貧困人口之間彼此依存、相互作用的系統工程[1]。在該模式下,政府作為貧困治理的引導者、市場作為主要經濟資源的擁有者、社會組織作為維護貧困群眾的利益方,共同承接精準扶貧服務的任務。而貧困人口作為扶貧工作中的主要需求方,受到經濟因素的限制,處于被動地位。

表1 相關政策(整理)

續 表
政府作為扶貧工作的引導者,能夠搭建社會參與平臺,但由于資源的局限性不能全面解決各類貧困問題,所以希望市場發揮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推進扶貧工作,減輕扶貧負擔。扶貧開發辦的歷史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摘帽的貧困縣為28個,分布在西藏、重慶等9個省市;2017年,全國摘帽的貧困縣為125個,分布在河北、重慶等20個省市,該年摘帽的貧困縣增加了97個,較上一年翻了4.5倍,參與的省份也較上一年增長了1倍;2018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已有一半摘帽,達到中央所確定的超過50%的摘帽目標。在政府幫扶與市場調節的作用下,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如通電話的自然村的比重由2013年的93.3%增長至2017年的98.5%,但市場生存發展的核心是利益,貧困地區發展動力不足,盈利空間不大,市場在扶貧中傾向于消極扶貧或不參與扶貧。因此,政府要采取激勵舉措,調動市場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如果政府不能給予市場優惠政策,就不能保證市場在扶貧過程中的可持續性,政府和市場由此產生的博弈就會相持不下。
(1)假設政府和市場作為精準扶貧的主要供給主體,政府的行為決策有兩種,一是重績效并監管扶貧工作的有效性,二是重績效不監管扶貧工作;市場的行為決策也分為兩種,一是積極參與扶貧工作,二是消極參與扶貧工作。
(2)政府作為扶貧開發的主導力量,在前期主要承擔扶貧資金投入、信息服務及業務指導等,在后期鼓勵動員社會資源參與,對扶貧開發工作實施監督作用,表現在具體行為決策上就是“嚴格監管”和“不監管”。設政府在采取“嚴格監管”策略時所用的成本為C,不監督的成本是0:當政府對市場扶貧進行監管,市場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時,獲得政府的補貼與獎勵為I1,市場考慮自身利益而消極參與扶貧工作時,受到的懲罰歸政府部門所有;當政府選擇“不監管”扶貧工作時,貧困狀況得不到改善,貧困人口數量依舊較多,政府將會損失在社會中的聲譽為I。
(3)市場在積極參與扶貧工作時,追求扶貧開發獲得的最大化社會效益是E1,消極參與扶貧工作時,所節省的經濟利益是E2(其中E2>E1);如果政府相關部門不進行監管,則不會產生由監管所產生的獎勵、懲罰及補貼費用。
(1)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監管、市場進行積極參與。政府監管所花費的成本是C,市場積極參與能夠獲得政府的補貼和獎勵為I1,即政府所獲總收益為-C-I1。
(2)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監管、市場參與態度消極。政府監管成本是C,市場消極參與將獲得懲罰為I2,即政府所獲總收益為-C+I2。
(3)政府相關部門不監管,市場選擇積極參與。政府不監管成本為0,市場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工作,貧困狀況會有所好轉,政府不會損失聲譽,即政府所獲總收益為0。
(4)政府相關部門不監管,市場態度消極。政府不監管成本為0,但損失社會聲譽為I,即政府所獲總收益為-I。
由此得到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博弈矩陣見表2。

表2 政府與市場的博弈矩陣
設政府嚴格監管扶貧開發工作的概率為p,政府不監管扶貧開發工作的概率為1-p;市場積極參與的概率為q,消極參與的概率為1-q,那么,政府和市場的收益如下。
政府的期望收益函數為: πg=pq(-C-I1)+p(1-q)(-C+I2)+(1-p)(1-q)(-I);πg對p求偏導且令?πg/?p=0得: q*=I+I2-C/I+I1+I2
市場的期望收益函數為: πm= pq(I1+E1)+p(1-q)(E2-I2-E1)+(1-p)qE1+(1-p)(1-q)(E2-E1); πm對q求偏導且令?πg/?q=0得: p*= E2-2E1/I1+I2
故此模型的納什均衡為: p*= E2-2E1/I1+I2;q*=I+I2-C/I+I1+I2
1.政府的期望收益
政府的最優化條件是找到市場的混合策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市場的期望收益函數中E2的變化會引起p*的變化。具體說明為:當市場采用消極參與的策略時,市場所獲得的經濟收益增加,因此市場中會發生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而不積極參與扶貧的連鎖反應,此時政府則會加大監管力度,迫使市場參與扶貧工作;當市場采用積極參與的策略時,政府相關部門對其監管的可能性變小,國家扶貧政策不斷出新,扶貧力度加大,市場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政府沒有理由逃避扶貧工作,會適當降低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市場為獲利而采用消極策略,當受到政府的懲罰I2增加時,市場則會轉變態度而主動參與扶貧,此時政府的監管概率就會降低;政府對市場獎勵和補貼的I1增加,會調動市場參與扶貧的積極性,但對市場進行補貼增加了政府監管的成本,從而導致政府的監管力度減弱。
2.市場的期望收益
市場的最優化條件是找到政府的混合策略。從政府的預期函數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政府對市場的監管成本C增加時,q*會減少。如果政府的監管成本過高,則說明政府監管方法不得當,會導致市場缺乏對于參與扶貧的積極性而采用消極策略;如果市場采用消極的策略參與扶貧,將會受到政府懲罰I2增加,此時市場將意識到若不采取積極的策略參考扶貧,在扶貧中得到的收益代價是增加成本,即q*會增加。
貧困地區多存在思想保守、信息閉塞等、經濟發展緩慢等問題。要想在貧困地區順利開展扶貧工作,需要加大投放力度,引入社會組織即合作社與市場共同合作。如今,合作社不僅是經濟利益組織,也具有社會效益,能帶領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2]。據統計,貧困人口由2019年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9年的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貧困人口比重指數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10.2%下降至2019年的0.6%,累計下降9.6%。所以合作社在扶貧開發中承擔著紐帶的作用,一方面連接著政府與貧困戶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連接著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因此,市場與合作社之間也存在著博弈行為。
(1)市場與合作社之間的信息完全時,兩者都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因此,市場有兩種選擇方案,一是積極參與扶貧開發項目,二是消極參與扶貧開發項目;合作社有兩種決策行為,一是積極對接扶貧開發項目,二是消極對待扶貧開發項目。
(2)市場選擇扶貧開發項目并進行可行性調研,之后合作社對市場的態度進行抉擇。當市場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為W1,得到政府的獎勵與補貼是X;當合作社積極對接市場扶貧項目時,合作社所獲得的收益為Y1,合作社進行生產所消耗的成本是Z1;當市場積極對待扶貧項目時,合作社因能力或動力不足而采用消極對待策略時,市場獲得的收益是W2,合作社的收益為Y2(Y1>Y2);當市場消極參與扶貧工作時,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為A1,政府相關部門對市場實施懲罰的成本是B;當合作社消極對待扶貧項目時,合作社所獲得的收益為C1;當市場消極參與扶貧項目而合作社積極參與扶貧項目時,市場收益為A2,合作社收益為C2(C1 (1)市場選擇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合作社也積極參與。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為W1,得到政府的獎勵與補貼是X,即市場所獲得總收益為W1+X。 (2)市場選擇積極參與扶貧項目,合作社消極對待。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為W2,得到政府的獎勵與補貼是X,即市場所獲得總收益為W2+X。 (3)市場選擇消極對待扶貧項目,合作社積極對接。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為A1,得到政府的懲罰成本是B,即市場所獲得總收益為A2-B。 (4)市場選擇消極對待扶貧項目,合作社消極對接。市場所獲得的收益為A1-B。 根據上述情況,得到市場與合作社之間的混合策略納什均衡。博弈矩陣見表3 表3 市場與合作的博弈矩陣 設政府積極參與扶貧項目開發的概率為θ,消極參與扶貧項目的概率為1-θ;合作社積極對接扶貧項目的概率為γ,消極對接扶貧項目的概率為1-γ,那么,市場和合作社的收益如下。 市場的期望收益函數為:Tm=θγ(W1+X)+θ(1-γ)(W2+X)+(1-θ)γ(A2-B)+(1-θ)(1-γ)(A1-B) 對θ求偏導且令? Tm/?θ=0得:γ*=(A1-B)-(W2+X)/ A1-A2+W1-W2 合作社的期望收益函數為:Tc= θγ(Y1-Z1)+ θ(1-γ)Y2+(1-θ)γ(C2-Z2)+(1-θ)(1-γ)C1 Tc對γ求偏導且令? Tc/?γ=0得:θ*= Z2+C1-C2/ Y1-Z1-C2+Z2-Y2+C1 故此模型的納什均衡為:θ*= Z2+C1-C2/ Y1--Y2+Z2-Z1+C1-C2;γ*=(A1-B)-(W2+X)/ A1-A2+W1-W2 1.市場的期望收益 若C1-C2越小(C1 2.合作社的期望收益 當A1增加且B減小時,γ*增加,即市場采取消極態度對待扶貧開發工作而未受到政府的監管和懲罰,在短期內市場的收益會增加,但長此以往脫貧效果不樂觀,不利于脫貧工作的進一步實施,政府就會對市場進行嚴格監管,市場會轉變態度,合作社在此情況下也會積極對接扶貧項目;當W2增加時,γ*增加,表明市場積極為扶貧項目提供資源支持且十分重視項目開發工作,合作社也會積極對接并進行有效合作,為市場提供人員和設備等,有利于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 貧困治理不能僅僅依靠某個組織或團體,需要全社會共同介入支持。多元主體協同治理不僅體現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同時也是攻堅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3]。首先,政府要全面做好指導工作,運用各種手段提高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的積極性,整合扶貧力量和資源,實現扶貧資源的精準投放和精準管理,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4]。其次,市場要合理利用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以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與貧困戶共享經濟成果[5]。合作社要發揮好紐帶作用,幫助政府和市場與貧困戶做好溝通工作,幫助貧困戶掌握優惠政策和市場信息,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對接扶貧項目,減輕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負擔。(二)模型構建

(三)模型分析
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