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融,金嘉鼎,李若瑜,孟艷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江蘇 無錫 214105)
在如今全球經濟與文化高度融合發展的情況下,民族文化與新興互聯網相結合是大勢所趨,這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各民族的文化,也能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二者相輔相成。因此,宣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最好辦法,就是促進與其相關的旅游業發展,并將其文化產業部分轉型成互聯網文化產業,使其在營銷、傳承、服務等方面,都可以帶來與傳統旅游業截然不同的多邊效益,這樣才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融合。
隨著各個民族群體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不斷演化,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本民族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提升了文化多樣性,也激發了人類的創造性。我國擁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是華夏璀璨文明的一部分。各種物質文化遺產代代流傳,向后代傳達著前輩們燦爛的文明。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代代傳承,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特點是活態流變,突出的是非物質的文化屬性,更多地強調不依賴于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但在物欲橫流、精神空間被嚴重擠壓的當今社會,“非遺”同樣不可避免地逐漸被世人淡忘,且處于后繼無人的尷尬處境。所以,文化產業需要不斷地跟進時代科技的發展,只有與科技共同發展,才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益,這也是文化發展的大勢所趨。因此,要加強互聯網在文化產業與傳承方面的可實施性,開發市場需求,這樣才能使優秀的文化生生不息。因此,惠山泥人也應依靠其本身的文化影響力,借助互聯網及科技的幫助,迎合時代潮流,在文化市場的發展大勢中立足。
無錫惠山泥人是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獨特的惠山黑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條件的選擇,影響到泥人的品種和品質,影響到風格的形成,也正是惠山泥人長盛不衰的基本物質條件,使其成為一朵奇葩。即使惠山泥人擁有久遠的文化歷史以及不可取代的惠山黑泥材料,其目前的發展前景還是不容樂觀。在宣傳方面,惠山泥人在民間的知名度遠不及天津的“泥人張”,在制作方面也正如前文所說,手工藝人的培養需要大量時間與資金投資,而模具的制造也要上千元,種種因素使得惠山泥人在宣傳方面受到嚴重阻礙,其發展更是寸步難行,時至今日,條件限制發展、發展又阻礙生產的惡性循環,讓惠山泥人的傳承岌岌可危[1]。
傳統惠山泥人的生產要經歷選泥、制胚、塑造、陰干等步驟,其中,塑形最為耗時耗力。首先需要專業的泥人匠人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將泥胚塑造成相對應的造型,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并且依靠現有的技術來制作單個模具需要很高的成本;其次要將其晾干,然后上色風干,經過手工藝人的層層高勞動消耗制作,最后才將成品交給消費者。惠山泥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般多用作藝術收藏,消費群體以中級或者高級階層為主。此外,其還在博物館和藝術品收藏家之間進行銷售,屬于奢侈產品,因此定價也相對較高,使得大眾很難購買。一般消費者接觸到的惠山泥人大多是由非正規工廠生產制造,質量參差不齊,降低了惠山泥人的文化影響力。
一套流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且步驟復雜煩瑣、耗時較長,很難完成批量生產,導致泥人低量生產,使市場上的惠山泥人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惠山泥人的傳播與推廣,降低了知名度。從銷售方式角度來看,以分散式銷售為主的惠山泥人以無錫市本地市場銷售為主,也有一部分產品會銷往海外市場。惠山泥人在本地進行銷售時,主要是在無錫的旅游景點、特色產品店鋪以及火車站和機場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進行銷售,沒有集中的銷售地點和較為完整的銷售鏈。從宣傳營銷角度看,以靜態營銷為主的惠山泥人,營銷方式以紙質印刷和口口相傳為主,通過電視、互聯網等數字媒介方式傳播的力度較小[2]。除了惠山泥人的生產者在其包裝等方面的營銷,無錫市當地也對惠山泥人有一定的宣傳,這些宣傳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提高了惠山泥人的影響力,但只局限于無錫當地,對無錫以外的地區很難產生較強的宣傳效果。在互聯網營銷方面,惠山泥人設有官網,但其網站的頁面設計較為落后,缺乏新意,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此外,由于網絡市場缺乏規范管理,在淘寶等電商平臺上的惠山泥人質量難以把控,容易給消費者留下較差的產品印象[3]。因此,如何減少惠山泥人生產的時間成本,增加生產量,以高質量的獨特形象出現在更多的老百姓視野中,并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成為現在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隨著數字化技術和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手工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加入應用數字化技術的行列。3D打印技術是一種應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利用數字模型文件,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4]。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許多傳統產業都面臨發展的問題。在傳統技術的堅守和順應時代的發展中,如何尋找平衡是現在許多傳統工藝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而3D打印技術與惠山泥人的結合,就是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措施,將傳統與創新相融合,使得惠山泥人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在3D打印已初步成熟的今天,有眾多行業利用其進行常態化發展。在文物修復、景觀設計及其他視覺設計行業,甚至連剪紙等民間藝術都開始采用3D打印技術,這種新的技術只要找到契合本行業發展的方式,便能發揮極大的作用,產生質的改變。
確定了方向,便要明確其可行的道路。既然準備將本土文化與旅游文化產業相融合,也分析了傳統旅游業的弊端,接下來就要找到問題源頭并作出相應調整。既然想做研發,那么創新便會成為整個流程的精髓,若是沒有緊跟時代的創新發展,那么該產業被時代淘汰也是必然趨勢。如果重新打造惠山泥人品牌,便可以很自然地將其與相同性質的傳統文化產品區分開。對這些民間手工藝產業的保護和發展,既要符合保護性的原則性要求,也要滿足手工藝商品獨特性的需求。傳統手工業在現代化發展的巨大沖擊下,要在保護其傳統性質的同時,不斷適應市場不同時期、不同人群的要求進行產業化發展,就是要將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創造新的價值,賦予這種文化更多的意義,這也是互聯網與文化相結合的可行性[5]。
雖說將旅游文化產品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首先,要堅定互聯網與旅游文化相結合這一方向。現下,景區總是因消費虛高和高價強買強賣,給大家留下極其不好的印象,這些陷阱大家也早已心知肚明,導致大部分景區沒有回頭客,這樣的一錘子買賣也會使得景區口碑受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且在這種模式下形成惡性循環,致使產業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倘若利用互聯網,巧妙地解決當下經濟與發展只能取其一的矛盾,能夠將其轉變為良性循環,讓景點變得更加有序。消費者與景區文化都有了保障,形成良性螺旋上升式發展,這是互聯網與旅游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互聯網與文化旅游產業互相容納與補充,是促進發展的有利因素之一,要將互聯網與文化產業聯系起來,達到雙贏的效果。因此,應在如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結合急需保護與傳承的文化,形成更具創新性的價值—將互聯網3D打印技術和無錫惠山泥人文化相融合,使成本極高的手工制作泥人在新科技的幫助下,以更親民的姿態步入大家的實際生活中。3D打印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3D打印技術流程
發展的傳承才是進步的傳承。文化產業與當下的互聯網技術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將其合二為一,才可以帶來更大的效益,是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也能形成文化與科技共同進步的雙贏局面。加強互聯網在文化旅游產業中的效益比重,提高戰略發展水平,堅持以人為本,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同時,更要以科技為首創新拓展,滿足市場要求,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走向,這樣才能讓我國文化生生不息。倘若失去了科技的幫助,在傳統模式下固步自封,失去了創新能力,產業也會變得黯淡無光,唯有創新,才能傳承與發展優秀的文化,并進一步迎合世界的發展趨向,在不斷發展中穩定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