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荒耘 楊 俊 劉 星
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航運技術與安全科研設施及基地建設項目2標,位于上海市崇明區長興鎮產業基地9號地塊,落成后將成為我國航運科技領域“航運技術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址。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深水拖曳水池實驗室、航海安全水池實驗室、研發試驗樓等,總用地面積80 209.3 m2,總建筑面積約72 060.09 m2。項目施工難度相當大,其中,深水拖曳水池為長398.7 m、寬18.0 m、深10.3 m的半埋式水池,施工難度最大。深水拖曳水池具有大體量、變截面、高精度的特征,其中水池內壁平面度、“長方體特性”要求相當高。
目前,水池池壁等厚度時,一般采用滿堂腳手架+模板施工[1-5]。如果采用該傳統施工工藝,水池墻體模板精度將無法有效控制,水池平面度得不到保障,并存在模板拆裝不便、現場作業量大、施工效率低下等問題。因此,必須在施工裝備和工藝等方面進行改進研究。
水池墻體特長,高度較大,且具有特殊的外形。為此,設計了一套門式型鋼支撐體系,結合機電液控實現對其同步的智能推移,形成超長墻體高精度模架裝備系統(圖1),包括門式模架靠山、模板、斜撐、桁架、千斤頂等。液壓動力系統啟動后開始工作,通過間歇夾緊裝置夾緊和松放軌道,配合千斤頂伸縮,將推力通過連接牛腿支座傳遞給整個模架體系,實現一個行程推進。另外,通過位移傳感器監控,門式型鋼支架可同步兩邊油缸的行程。通過以上動作反復進行,將整個模架體系移動到下一個施工位置。

圖1 超長墻體高精度模架裝備結構示意
超長墻體高精度施工工藝流程如下:安裝前的準備→預拼裝、吊裝固定→安裝斜撐、操作平臺和維護通道→安裝模板→采用以上類似的步驟安裝另外一幅墻體用門式模板靠山鋼架→安裝連接桁架和立式可調支撐→通過三維測量設備、應變片和位移傳感器測定模架體系位置精度,調整和固定模架裝備→監測應變和位移,澆筑混凝土并拆模→移動模架體系到下一工位。
安裝前的準備工作具體包括施工位置放樣標定、預埋螺栓設置和地坪澆筑。先放樣標定位置,再將固定模架用的預埋螺栓與軌道鋪設用的預埋螺栓設置完成,然后澆筑地坪,使混凝土硬化達到設計要求。
1)將鋼構件運至臨時預拼裝場地,場地設置好臨時墊支的胎架。采用30 t汽車吊吊裝單元整體鋼架并采取臨時固定措施。鋼架拆除后,現場組裝單片門式模板靠山鋼架的2根豎向柱、1根橫梁以及操作平臺的橫梁。
2)將第1片門式模板靠山鋼架吊運至指定位置,并通過預埋螺栓固定。吊裝過程中及時安裝支撐系統,并保證整體穩定性。每一獨立單元構件安裝完成后,應有足夠的空間剛度和可靠的穩定性,再開始安裝下一片門式模板靠山鋼架。隨后,用連接橫梁將門式模架靠山鋼架連為一體。
3)在連為一體的門式模板靠山鋼架池壁內側面安裝斜撐,進一步加固模架,提高其穩定性。鋼架斜支撐設置在鋼柱5 011 mm高度處,增加鋼柱穩定性、安全性。每單元鋼架在內側設置一根鋼斜撐,鋼斜撐可通過正反螺絲調節。斜撐支腳板布置在底板上,通過種植化學螺栓錨固。嚴格根據螺栓的規格采用相應的鉆頭打孔,打孔應達到要求深度,并使用專用氣筒或者風槍清理孔內垃圾及灰塵。螺栓使用完成后,清除化學螺栓,灌漿處理螺栓孔。
4)吊裝垂直籠式維護通道,隨后將走道木板和欄桿安裝在橫梁上。橫梁一端與門式鋼支架端面通過螺栓連接,另外一端安裝欄桿,然后鋪上走道木板。
安裝模板時,通過滑輪組將模板移動至指定位置,并調整固定。
1)內側模板采用鋼框竹膠板,模板尺寸為1 220 mm×2 440 mm,鋼框中間橫向采用50 mm×50 mm×3 mm鍍鋅方管,縱向和邊框采用50 mm×30 mm×3 mm鍍鋅方管,節點采用電焊雙面焊接,在覆竹膠板一面用砂輪將焊縫打磨平整。將鋼框運至現場后,將竹膠板用螺絲固定在鍍鋅鋼框上,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連接的牢固性。將加工好的鋼框緊貼鋼靠山的10#槽鋼,并用鋼靠山上的夾片將模板的鋼框夾牢,穿螺栓將模板鋼框固定牢固。單塊模板與模板之間用螺栓對穿,兩側用螺母固定夾緊,保證牢固連接。模板安裝完畢后,板縫之間用雙面海綿膠帶粘貼,確保在混凝土澆搗的過程中不漏漿。
2)外壁結構模板在池壁鋼筋綁扎完畢后進行。外側模板靠山采用H型鋼門字架,模板采用鋼框竹膠板。外側模板安裝完畢后,采用M14三段式對拉螺栓,確保模板的穩定性和牢固性。每一道工序施工完成并由監理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端部模板采用優質九夾板,豎向龍骨為50 mm×100 mm方木,間距200 mm。橫向龍骨采用雙拼鋼管,間距450 mm。縱向支撐利用原鋼支架端部HW150 mm×150 mm×7 mm型鋼上開的φ55 mm孔,用φ48.0 mm×3.5 mm鋼管頂住橫向鋼管,間距300 mm。在模板內側采用50 mm×50 mm×5 mm鍍鋅角鐵作為護角,確保混凝土澆搗后端部的垂直度。
采用以上類似的步驟,安裝另外一幅墻體用門式模板靠山鋼架。安裝連接桁架和立式可調支撐,通過連接桁架將兩幅門式模板靠山鋼架連為一體,并在連接桁架中間安裝帶有萬向輪的立式可調支撐。
通過三維測量設備復核模架體系位置精度,根據結果進一步調整,直到滿足設計要求后,固定各部件。模板安裝完畢后,應及時進行平整度、垂直度的檢測,平整度擬采用5 m長靠尺檢測,垂直度擬采用激光垂線儀進行檢測。如模板平整度達不到要求,應及時安排人員調整鋼支架上的槽鋼靠山及工字鋼上的夾片,利用U形開孔微調連接螺栓,直至模板平整度達到要求(圖2)。

圖2 三維掃描復核模架姿態
澆筑混凝土時,通過應變片、位移傳感器監測模架關鍵位置的運行情況(圖3),控制混凝土澆筑進度。澆筑混凝土至滿足標高要求后,停止澆筑,并養護硬化。
混凝土澆搗完畢并達到養護期后,應及時拆除模板。模板拆除應從上而下進行,先將最頂端一塊模板對拉螺桿的外螺桿拆除,然后用手拉葫蘆穿在模板后背的鋼框上,徐徐拉動葫蘆,使模板與混凝土緩慢地脫離,待模板與混凝土完全脫離后,再將模板放至地面上。陸續拆除所有模板后,將鋼支架的橫向縱梁在分段處相應位置進行拆除,逐步拆除鋼架的地腳螺栓,以便鋼架移動至下一施工段。

圖3 模架監測現場
一段墻體施工完成后,啟動液壓動力系統,通過間歇夾緊裝置夾緊和松放軌道,配合千斤頂伸縮,將推力通過連接牛腿支座傳遞給整個模架體系,實現一個行程推進。另外,通過位移傳感器監控,門式型鋼支架可同步兩邊油缸的行程。通過以上動作反復進行,將整個模架體系移動到下一個施工位置。
本文通過對深水拖曳水池結構的工藝特點進行研究,提出了水池底板先行澆筑混凝土,池壁長度方向分段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本工程水池結構分為9段進行施工,每段水池的結構長度為48 m。池壁高度方向分層澆筑混凝土,每段池壁分3次澆筑,澆筑高度分別為4.0、5.1、0.9 m,形成了一套超長墻體高精度模架裝備施工工藝,應用效果良好。
本工程所用的模架裝備含有自動姿態調整裝置,有效地保證了工程施工精度。現場采用液壓動力自動化控制系統,便于管理人員指揮協調,較好地解決了施工難點,提高了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