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磚,早在唐宋時期就被國人用來做硯。明清時期,古磚磨硯現象已非常流行。現已知年代最久的古磚可追溯到東漢時期,秦磚漢瓦詮釋了古人制陶工藝的上乘水平。
古磚一般分文字磚、畫像磚和字像結合磚;文字磚又分紀年磚、記事磚、吉語磚和箴言磚。畫像磚上有的雕有猙獰如鬼臉、饕餮的紋飾,有的雕有龍、鳳、魚、鹿等瑞獸形象,還有的雕有幾何圖形、花草、日月等裝飾。
古磚是繼陶器、竹簡、紙張之外的人類第四文明載體。唐宋時,古磚以“磚瓦硯”的方式進入文人視野,堂堂正正成為“文房四寶”之一。古人洪適、歐陽修、阮元,現代人魯迅等皆對古磚有過獨到的研究。
古磚,方寸之間濃縮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史實和時空記憶,磚體上所負載的每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符號,都像一支支勤耕不輟的如椽大筆,默默傾訴一幕幕生活場景,還原一段段歷史事件,重構一個個歷史人物……
古磚上雕刻著的精美的線條、圖案和文字,就像一把把能夠解開主人身份之謎的鑰匙。對這些被歷史長河反復淘洗的信息進行解讀,可以讓現代人有機會得以近觀古人的生活原態。
文字磚以簡潔的文字記錄日常生活。比如東漢萬歲“崇高”磚,側面書體為當時特有的繆篆,“崇高”取“高尚”“至高”之意,寓意在精神或道德層面具有統攬全局和大無畏的犧牲和奉獻精神。
記事磚記錄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比如“舍豐公卿家有五馬千頭羊”磚,便具有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一塊磚記錄了一個大戶人家的財產狀況。
漢代畫像磚質地細膩,圖案清晰,引發現代人無窮的想象。比如“魚”磚,泥坯細膩,飾紋清楚,魚紋逼真,寓意“吉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魚多子,又寓意多子多孫,生生不息;饕餮造像磚,寓意驅邪避魔;東漢幾何紋磚、菱紋錢幣磚,質地細膩,泥胎精致;漢紙磚,白虎造像,造型獨特;神鳥造像磚,靈動飄逸;晉佛像磚,線條簡潔,人物逼真,真實再現了特定時期佛教文化的傳播盛況。
紀年磚側重記錄歷史上的重要年份。晉“永和元年”殘磚,字口清晰,磚質細膩。“永元八年”銅錢紋飾磚,寓意吉祥、富足,磚質堅硬,樸拙有致。漢晉羊角篆篆書萬歲磚,磚質堅硬如鐵,字體凸凹有致,獨具一格。
還有一類古磚屬于墓磚,是古人為記錄喪葬事件而專門燒制建造墓穴使用的。比如已出土的太康八年墓磚,上刻“生則異室,死則同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據考證,這八個字即一篇小祭文,真實地反映了晉人的生死觀與愛情觀,有著較高的研究價值。
古磚古樸敦厚,造型簡單,紋飾精妙,因存世量稀少而珍貴。一塊古磚,便是一段歷史歲月的見證者,方正之間銘文雕畫,忠實地記述了特定時間特定社會的文化印痕。
古磚,承載了古老悠遠的歷史事件,印刻著權貴與百姓的人文密碼,留下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歷史文化的發展軌跡。
道在瓦甓。小小古磚,道不盡過往歷史滄桑,寫不盡民俗社會風情。
作者簡介:金培付,系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散文選刊》《散文詩》《鴨綠江》《中華文學》《西部散文選刊》等雜志。獲首屆吳伯簫散文獎,著有詩集一部。
(責任編輯 王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