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葭 潘興揚

千佛鎮著名的紅色走廊? 周淼葭 攝
近年來,綿陽市安州區千佛鎮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以發展鄉村旅游為重點,以民俗風情、農家體驗為特色,整合全鎮旅游資源和相關產業要素,探索推進“旅游+”經濟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千佛鎮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旅游,深入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奮力推動旅游產業健康發展。2020年,千佛鎮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5億元,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旅游行業經濟呈現健康快速的發展態勢。
暖暖的陽光照在冬日的千佛山上,在藍天映照下顯露出蒼翠的綠色。千佛鎮上的人們三三兩兩結伴出門享受冬日暖陽。此時正值2021年春節前夕,《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在小鎮街道上看到不少人家都晾曬出了已做好的臘肉、香腸,被太陽曬出了油亮的色澤,令人垂涎欲滴。
“我們這兒水好山好,村民做的臘肉香腸都是用的自家喂養的本地豬肉,那叫一個生態,口感極好!”千佛鎮副鎮長周超得意洋洋地對記者說道。
千佛鎮距安州城區約50公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是安州區純山區鄉鎮之一。本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自鎮黨委政府決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開展綠化千佛的行動后,這里越變越美,許多周邊地區的游客都慕名前來。
周超向記者介紹說,自開展綠化千佛行動以來,就新植樹造林1200畝,還實施了曉茶路的沿線美化,落實河長制,治理養殖業,更好地保護了茶坪河的生態環境。此外,當地政府進一步實施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對公路、河道沿線、場鎮、集貿市場等重點區域集中環境整治,對餐飲住宿、食品等行業,從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健康證、健康教育、食品衛生安全等方面都加強了規范。更利用LED屏、工作宣傳欄、手機短信等方式,廣泛宣傳環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志愿者服務隊和文明勸導隊,成立了兩支城鄉環境治理志愿者隊伍和一支文明勸導隊,開展活動14次,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增強了責任和意識。

團體游客到紅色走廊體驗學習? 千佛鎮政府供圖
此外,按照環保督察要求,當地配合完成千佛山自然保護區問題整改和勸導管控車輛人員進入保護區,建立千佛山景區沿線清潔保潔等長效機制。2020年底,千佛山迎來初雪,皚皚白雪如詩如畫,甚是美麗,吸引了不少游客駕車前來賞雪。目前,千佛山已被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范圍,禁止行人和車輛進入,剛開始那幾日,每天都有上百游客被工作人員勸返。
隨著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臨近,千佛鎮迎來了一波紅色旅游熱潮。
85年前,紅四方面軍長征時經過千佛山,打響了著名的“千佛山戰役”,與10多萬敵軍激戰70余天,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千佛鎮老望溝村委會,記者看到許多游客都換上了紅軍服,頭戴八角帽,儼然就是一名紅軍戰士,仿佛時空轉換,眨眼間便已置身于當年的崢嶸歲月。
“依托‘千佛山戰役紅色文化資源,我們在老望溝村模擬開辟了2.5公里長征路線,并成立四川千佛紅色走廊拓展活動服務有限公司,吸納了6戶貧困戶成為公司股東,開發‘走紅軍路、吃紅軍飯、唱紅軍歌的紅色徒步體驗路線。”周超向記者介紹這條紅色走廊的打造情況。
同時,千佛鎮黨委、政府還積極與安州區委黨校和“兩彈一星”干部學院對接聯系,將紅色走廊納入其教學點。周超說,公司每年經營性收入,除每年固定支付村委道路及房屋使用費5000元外,剩余資金公司將自留30%用于下一年發展,70%用于分紅,分紅側重于向入股的貧困戶傾斜。
當地還將原老望溝村委會房子作為游客接待中心,設置有土特產展賣臺,免費提供給村民擺放展賣蜂蜜、土雞、鹿耳韭等特產,增加村民收入。
紅色走廊更是與新建的濱河路文化墻、黨建文化廣場和免費開放的千佛鎮“5·12”地震紀念館、千佛山阻擊戰陳列館一起,先后接待綿陽市區各黨政機關及社會各界人士、群眾5000多人次,帶動沿線居民土特產銷售和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余元。
尤其是實施免費開放措施以來,人民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熱情高漲,前來參觀瞻仰的人數劇增,年接待游客量達到2萬人次,紅色旅游態勢喜人,社會效益也顯著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打開了紅色旅游的新篇章。
另外,千佛鎮還積極開展春節文化民俗、夏季避暑文化等活動,舉辦了以“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建設新千佛”為主題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文藝匯演,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

民宿與自然融為一體? 周淼葭 攝

千佛鎮東益溝村建設精品民宿現場? 潘興揚 攝

位于千佛鎮東益溝的三和養生山莊民宿? 周淼葭 攝
可以說,千佛鎮堅持文旅融合,創新推出重走千佛山紅軍路、千佛山消夏音樂節等文體品牌,將旅游節會與體育健身、文化傳承統籌謀劃、融合打造,形成了旅游文化齊頭并進的新格局。
千佛境內有“三條溝”。一條叫做金寶溝,原千佛后山景區所在地就在這里,自“5·12”地震和連續幾年的次生災害影響之后,景區已然全部損毀。
一條叫做西益溝,本已于2016-2017年啟動千佛山滑雪場開發項目,但與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啟動的大熊貓國家公園規劃建設有生態沖突,開發項目就此擱置。
第三條叫東益溝,在另外兩條溝旅游發展受阻之后,東益溝成為最后的旅游發展希望。
東益溝地質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植被保存完好,環境優美,這條“山青、水清、人親”的小山溝吸引來了眾多的投資者。在千佛前山、后山開發都受制約的情況下,千佛鎮黨委、政府重新定位,決定先在東益溝發展集森林康養、休閑、避暑、觀光、運動為一體民宿群落建設。
截至目前,引進并建成了三和養生山莊、逸跡時光、木言別院、尚林山莊、清水溪等7家精品民宿,初步形成東益溝精品民宿帶,成為一個集生態觀光、森林康養于一體的綜合性度假中心,深受市內外游客青睞和追捧,成為旅游圈“網紅”民宿。
在三和養生山莊內,設有16間聯排小院,8間休閑客房,布局清幽。記者看到,山莊建筑外飾以天然環保石材、清代及民國老木材為主,設施設備采用TOTO、慕思等國際一線品牌,并配置了中央空調和地暖,即使是冬季前來也不會感到寒冷。山莊負責人說,山莊建筑造型融合了中國傳統、西式簡約、現代休閑,內部引水入園增添靈氣,叢林中還點綴了明清老石雕,能給游客呈現出一種融入天然氧吧的美感。
截至2020年底,千佛鎮民宿吸引游客2萬余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0余萬元,真正把民宿經濟培育成了富民產業,奏響了千佛鎮旅游發展的富裕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