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飛鵬
1950 年6 月25 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對朝鮮實行武裝干涉,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并派遣第七艦隊入侵我國臺灣海峽。10 月上旬,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10 月19 日,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同時,山東人民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按照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的具體部署,在全省城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1950 年12 月,青島市舉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示威游行。
開展抗美援朝宣傳活動。1950年11 月10 日,根據中央關于時事宣傳的指示精神,山東分局宣傳部發出《關于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宣傳工作的指示》,對學習和宣傳的內容、宣傳方法、宣傳隊伍,以及對黨外民主人士、民族資產階級中的愛國人士的政策作出具體部署。此后,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宣傳活動在全省各地展開。各地還以普遍建立起來的宣傳網和宣傳員為基礎,組成浩浩蕩蕩的宣傳大軍,以宣傳隊、歌詠隊、話劇團、漫畫組、家庭訪問、宣傳站、宣傳棚、大會報告、游行講演、秧歌、黑板報、幻燈等各種形式,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宣傳,全省廣大干部群眾明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深刻意義,激發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熱情,消除了少數人的恐美、崇美、親美思想,大大增強了抗美援朝必勝的信心。
開展全民簽名運動和慰問志愿軍等活動。1951 年2 月到3 月底,山東抗美援朝運動轉入反對美國重新武裝日本為中心的、支持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的全民簽名運動和慰問志愿軍活動,全省城鄉再次掀起和平簽名運動高潮。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在《世界和平理事會關于締結和平公約的宣言》上簽名,擁護締結五大國和平公約和反對美國武裝日本,充分表現出山東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的意愿,顯示了山東人民的愛國熱情和偉大團結的巨大力量。與此同時,山東廣泛開展了慰勞志愿軍以及救濟朝鮮難民活動。各地組織醫療大隊、志愿大隊、慰問團,到朝鮮前線慰問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并為作戰部隊服務。廣大學生、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民主黨派及工商界人士給志愿軍寫慰問信、做慰問袋。
訂立愛國公約運動。這是人民群眾在抗美援朝運動中的創造。主要內容是開展生產競賽和堅持優待烈軍屬、反對美日單獨媾和等。它把人民群眾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熱情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用公約的形式加以強化和鞏固。從1951 年4 月開始,全省從城市到農村廣泛開展訂立和執行愛國公約的愛國運動。通過訂立愛國公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增產節約就是抗美援朝的實際行動,而雄厚的物質基礎又是爭取抗美援朝勝利的主要條件。抗美援朝運動激發了全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同時,各地的農村群眾把烈軍屬的生產視為自己分內之事,幫助烈軍屬代耕代種。在城市,主要是幫助烈軍屬子弟就業,以解決生活困難的問題。
開展全民捐獻運動。6 月10 日,山東省抗美援朝分會委員會作出號召全省捐獻戰斗機120 架至130 架,以組建“山東空軍師”的決定。捐獻運動隨之迅速形成高潮,出現許多動人的事跡。工人、農民等各界紛紛踴躍捐款。截至12 月中下旬,所捐款項可購戰斗機數較原計劃捐獻“山東空軍師”超額39 架。新中國成立之初,山東人民在生活普遍困難的情況下,超額完成捐獻任務,這的確是一個偉大的壯舉,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1953 年7 月26 日,朝鮮停戰談判達成協議,抗美援朝運動結束。在3 年抗美援朝運動中,山東人民做出了重要貢獻。全省有2400 余萬人參加簽名運動;有5 萬余名職工、青年學生參加軍事干校;寫慰問信3.28萬余封,做慰問袋14.3 萬余個,捐慰問款86 億元,捐獻飛機169 架;工礦企業開展了勞動競賽,農村開展了愛國豐產運動;廣大婦女積極為志愿軍縫制軍衣、軍鞋;全省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以反對美帝國主義進行的滅絕人寰的細菌戰。通過抗美援朝運動,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