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焰
(福建省國土測繪院,福建 廈門 361000)
作為一項涉及面廣泛的綜合性項目,土地整治工作旨在推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一項系統性惠民工程[1]。土地整治項目竣工測繪是在項目完成后規劃管理部門委托測繪單位進行的測繪工作,并依據竣工測繪報告進行實地驗證,起到檢查工程建設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的作用,對于整個整治項目的質量保證具有重要的意義。科學合理的竣工測繪技術流程和準確的測繪成果有助于高質高效地進行項目驗收。
竣工驗收階段進行的地形圖測繪是整個竣工測繪的基礎工作,為后續工作內容提供基礎數據,在坐標系統、比例尺和精度要求等方面和前期測繪保持一致。
控制測量采用網絡RTK圖根測量模式進行,保證每個控制點有一個以上的通視方向且平均間隔300m。GNSS-RTK具體施測技術方法按照《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執行。進行地形圖測制可以利用GPS-RTK、全站儀、鋼尺等儀器工具采取全野外數字化作業[2,3],內業將采集的電子數據及時通訊轉入計算機,參照草圖或備注進行圖形編輯。
溝渠:溝渠表示方式主要應根據實地上邊沿的距離選擇,若圖上寬度不小于0.5 mm用雙線表示,單線則用來表示小于0.5 mm的溝渠,并表示水流方向。測量上口和下口兩邊數據,當長度大于200m時需在中間加密測量斷面數據。
涵洞:分為有擋土墻和無擋土墻兩種,對有擋土墻的測量擋土墻的規格大小和涵管口徑,無擋土墻的測量涵管兩端及涵管口徑大小。
板橋:對于建在防滲渠或土質溝渠上方便機械下田作業的板橋,測量其規格大小及位置。
池塘:沿上邊緣測量表示,人工養殖的魚、蟹等加注“魚”字。種植水生經濟作物藕塘的加注“藕”字并測量塘底高程。
節制閘:土地整治中的節制閘一般能夠通車。圖上閘體長度大于3.5 mm的用雙線比例尺表示,閘上有建筑物的用相應符號表示。
道路:機耕路和鄉村道路按照光線法則繪制,虛線繪在光影部,實線繪在陰影部。測量路的位置、寬度和長度并標注材質類型,土路標注“土”字,水泥路標注“砼”字等。
輸電線:通向新建泵站的輸電線要表示走向、位置。
溫室大棚:圖上面積小于8 mm2的溫室大棚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依比例尺表示的溫室大棚,應根據大棚的大致走向配置比例尺符號,垂直或平行于南圖廓線。
植被與土質:要區分表示水田、水澆地、旱地、果園、林地等地類。種植水稻的耕地不區分常年有水和季節性有水,水旱輪作地都按稻田符號表示。以種植水生作物為主的用地如菱角、蓮藕、茭白等,圖上大于2 cm2用符號加注品種名稱表示。
居民地及設施:居民地測繪以村莊為單位圈出居民地范圍即可,凸凹部分在圖上小于1mm的可綜合表示。現場調查標注鄉村行政區劃或自然名,地形圖上對村名進行標注。
對于平整地塊、清淤溝渠、新開挖的溝渠等涉及土石方工程,應進行高程點加密。對于地勢平坦的區域,一般要求高程注記點相對于鄰近高程控制點的中誤差不大于±0.15m;在森林等特殊困難地區,可以對指標進行放寬,放寬限值一般不超過0.5倍。高程點注記密度一般為每100cm28~20個。
高程注記點均應選測在地貌起伏和坡度變換處且能概括自然地貌形態的高程面上,每塊農田每條溝渠均需注記高程,高程注記需均勻、飽滿,注記密度以1∶5000比例尺要求,注記高程精度到0.01 m。
單體工程竣工測繪以測繪和調查相結合,針對項目具體情況對施工方完成的泵站、農橋、節制閘、渡槽、斗門、農門、涵洞、渠橋、防滲渠、土質溝渠、水泥路、砂石路、生產路、土地平整單元、填挖坑塘、溝道清淤、防護林等農田水利設施進行測繪,同時調查單體工程的屬性信息。比如,水泥渠需調查上口寬、下口寬、深度和名稱等,現場測繪位置、大小等地理信息。清淤溝需測量溝道斷面數據,填埋的坑塘、平整地塊要采集高程數據。
工程量核查以測繪單位為主,監理方、施工方現場配合,三方根據規劃圖和變更證明材料對施工方所完成的所有單體工程量進行現場核查確認。應做到“所測之處無遺漏,規格尺寸皆正確”,同時采用GPS-RTK全野外采集法對單體工程量進行測繪,獲取地理位置、長度、寬度、高程等屬性信息。根據經批準的規劃設計,設計變更和施工單位報告完成數等資料,編制《項目工程量初步對比表》。根據現場測繪計劃、具體竣工測繪開展情況、工作中形成的相關數據、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處理,編制《工程量竣工測繪報告》。
主要工作內容是在項目區內進行權屬調查和地類調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對于建制鎮、村莊、采礦用地和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等按照單一地類圖斑調查。權屬調查和地類調查分別是對集體土地所有權以及公路、鐵路、河流和國營農場、林場、牧場、企事業單位等用地權屬狀況的調查,對每塊土地的地類、位置、范圍等分布和利用狀況進行調查。
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在外業調查時要對實地每個圖斑進行調查;要遵循的原則是保證權屬界線認定合法、位置準確、表示規范;另外還需使圖形、數據和實地情況三者一致。
按現狀實地調查地類及界線至《土地利用現狀分類》的二級類。實際工作時利用DOM成果、竣工地形圖和士地調查成果等資料進行變更調查,進行變更前后地類面積等情況分析。對于新增單體工程數量、規格等屬性信息錄入數據庫。
圖斑指單一地類地塊或者被行政界線、士地權屬界線、線狀地物分割的單一地類地塊。在進行圖斑地類調查時,要確保明顯界線與地形圖上同名地物的移位小于圖上0.3 mm,不明顯界線限值為圖上1.0 mm。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中圖上大于等于4.0 mm2的圖斑應在圖上表示,耕地、園地指標為6.0 mm2,林地、草地等其他地類為15.0 mm2。
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對圖斑面積和圖斑地類面積都應進行計算。計算線狀地物面積時要以圖上計算的長度和外業測量的寬度為條件,實際測量的田坎面積計算方法和計算線狀地物相同。耕地圖斑面積和圖斑實測的線狀地物面積之差與田坎系數的乘積等于按系數扣除的田坎面積。
利用GIS技術可以提高地類面積統計效率。采用ArcGIS軟件平臺對變更后的各類地類圖斑面積分別進行匯總統計,將統計結果再匯總到Excel表中進行提取分析得到地類圖斑面積,然后與施工前現狀地類面積進行對比分析。統計分析項目區各個地類施工前后的變化情況,整理土地利用結構統計表,統計新增耕地圖斑面積、新建農田水利設施占用耕地面積。統計道路、溝渠流向耕地數量、新增耕地圖斑點、新增耕地數量。
竣工圖以項目實施前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底圖,運用ArcGIS參照所完成的航測影像圖依據土地調查技術規程對項目區的地類圖斑進行變更,把變更完成的地類圖斑作為竣工圖底圖。
對于施工方所完成的所有單體工程量(泵站、農橋、節制閘、渡槽、斗門、農門、涵洞、渠橋、防滲渠、土質溝渠、水泥路、砂石路、生產路、土地平整單元、填挖坑塘、溝道清淤、防護林等農田水利設施),采用現行的土地整治制圖圖式符號分層繪制。同時對各項單體工程的屬性信息進行錄入,對新增耕地點、清淤溝渠、平整地塊等位置范圍進行繪制。
某項目制作竣工圖(局部)(如圖1所示):

圖1 某項目制作竣工圖
成果質量是土地整治竣工測繪項目價值體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項目的質量控制措施是保證質量的前提。
由技術部管理質量檢查工作,負責整個竣工測繪項目的技術優化及創新并統一技術標準。質量檢查管理工作的關鍵崗位需由注冊測繪師擔任,檢查方法主要從技術嚴密、重點突出和全面周到等幾方面考慮。嚴格按照“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執行,對內業成果資料進行100%檢查,外業按照不小于1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樣檢查。以數據質量、數據處理方法、數據精度、地形圖成果的各項精度指標為重點,注重檢查作業過程和內業繪圖質量。檢校所提交成果資料的準確性、完整性、格式正確性。
按照批量確定的樣本數量采用隨機抽樣檢查方案對地形圖進行檢查,并按照作業員、圖種和作業方法進行分層,保證每個層次均能抽檢到。按照《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和項目技術設計書對樣本圖幅的數學精度、地理精度等進行檢查,科學斷定產品能否達到合格產品要求和滿足土地開發整理竣工測繪技術要求。
驗收工作采取聘請專家并召開驗收會議的方式組織,依據項目技術設計書和相關規范規程,針對項目流程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全面而細致地驗收。重要內容和環節包含平面位置和高程面施工、土地現狀和權屬類型、界址點實際標志和界線位置、各項面積計算正確性等。另外還要對各類圖、表等資料進行查驗。
按照要求統計各類建設工程量并制作統計表,進行地類圖斑統計并制作施工前后土地調整表和新增耕地表。某項目砂石路工程量統計匯總表(局部)(如表1所示),新增耕地圖斑統計表(局部)(如表2所示):

表1 某項目砂石路工程量統計匯總表

表2 某項目新增耕地圖斑統計表
土地整治可以明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耕地質量與產能,更能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竣工驗收是項目監督管理部門對實施的整治項目在竣工后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和預期效果作出的評定[4],而竣工測量在竣工驗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把關”作用,對整個工程項目是否按質按量完成作出客觀地判斷。
科學、標準和優化的技術實施流程對于竣工測量工作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闡述剖析了土地整治竣工測量的詳細技術流程和執行標準,綜合運用已有資料和多種技術方法,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于此類項目開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文中所舉項目區范圍不大、地形平坦,適宜于無人機航測,將航測技術、GIS數據處理技術和土地整治竣工測繪項目相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開創了此類項目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