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強
(山西臨汾熱電有限公司,臨汾 041000)
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政策要求的逐年提高,火電機組排放煙氣中的NOx已納入嚴格監管,因此,如何開發出高效的、可靠的、經濟的煙氣脫硝技術已迫在眉睫。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的煙氣脫硝技術因其具有很高的脫硝率(可達90%以上)、技術可靠、結構簡單等優點已成為燃煤電站鍋爐控制NOx排放的主要選擇。但由于SCR常用還原劑為NH3,導致SCR脫硝設備出口不可避免存在未反應的氨,稱之為氨逃逸。逃逸的氨在尾部煙道中與三氧化硫反應生成粘結性的硫酸銨/硫酸氫銨,易造成空預器以及尾部煙道腐蝕及積灰堵塞。氨利用率的不均勻性是導致氨逃逸率偏大的重要因素,不均勻性的形成因素包括噴氨口噴氨不均勻、流場流動不均勻、催化劑催化效果不均勻等。
某300 MW機組鍋爐型號為DG1060/17.4-Ⅱ4,是由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亞臨界自然循環汽包爐、單爐膛、∏型布置、一次中間再熱、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架懸吊結構、爐頂帶金屬防雨罩。脫硝裝置與主機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完成,采用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脫硝裝置,每臺爐安裝有兩臺SCR反應器,左右兩側結構完全一致。單側煙氣流量Q=520 766.5 Nm3/h;煙氣溫度t=374 ℃。單側噴氨量為73.8 m3/h,稀釋風量1 402.2 m3/h,溫度20 ℃。高溫煙氣離開省煤器后,沿煙道向下進入脫硝系統,經過90°轉向進入水平段,水平煙道布置斜置的大小口。煙氣經斜置大小口后,接90°轉向段,進入豎直向上的煙道,在豎直段煙道上部布置噴氨格柵,混合定量的氨氣后,煙氣經兩個轉向段和整流格柵段,進入催化劑段發生脫硝反應,脫硝后的凈煙氣進入鍋爐空氣預熱器。
1#爐存在噴氨量大,氨逃逸大造成空預器阻塞導致運行阻力大,SCR出口幾個測點氮氧化物濃度不一致,脫硝出口NOx值與煙囪入口NOx值不對應,變負荷時煙囪入口NOx值響應慢導致噴氨無法投自動等問題。解決上述問題分三步進行:(1)通過模擬SCR煙氣流場,對現有煙道結構內煙氣流場分布進行分析,設計噴氨管道等壓優化方案和噴氨格柵后加裝氨-煙擾流混態發生器解決噴氨不均勻以及氨與煙氣混合不均勻的問題;(2)在SCR出口網格法布置多點采樣,通過試驗分析,最終確定具有代表性的測點;(3)進行噴氨優化調整試驗,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測點,使得脫硝出口NOx值與煙囪入口NOx值接近,使用脫硝出口NOx值來控制噴氨,煙囪入口NOx值作為調節限值。
SCR噴氨管道長度較長,一般設計為通長等直徑,每經過一根噴氨直管其管道內的流量都會減少,這樣就造成了噴氨管道在每個支管處的壓力不一致,導致噴氨支管的流速不一致,從而使得噴氨格柵截面氨氣分布不均。同時,我們注意到噴氨管道管徑僅為270 mm。噴氨管徑太小不僅會造成流通阻力大,而且會進一步增加噴氨管道內各分支管段壓力的衰減,導致噴氨支管內流量不均勻。對噴氨管道采用等壓力設計,使得噴氨管道長度方向各處的流速基本一致,保證噴氨支管的流速基本一致,進而使得噴氨格柵截面氨氣分布均勻。改造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改造方案示意圖
現有國內SCR脫硝設備煙道進口的煙氣速度場及成分濃度場分布是不均勻的,一般采用在AIG(噴氨格柵)前面加裝導流板來消除煙氣的速度偏差,但煙氣成分的濃度偏差(主要指NH3與NOX混合不均勻)難以用該設備消除,因此AIG到催化劑之間的煙道長度必須足夠長,才能保證足夠的煙氣擴散、稀釋和混合時間。然而現有系統的煙道都較短,無法使NH3與NOX充分混合,使進入催化劑的NH3/NOX(物質的量比)均勻性不盡如人意。因此提出了在AIG后面加裝氨-煙擾流混態發生器,用以改善SCR反應器入口處的煙氣速度分布及NH3/NOX分布的均勻性。改造方案如圖2所示。
SCR出口煙氣取樣裝置,采用網格法在多點分別取樣,用以分析SCR出口截面不同區域的NOx和NH3濃度分布情況,通過噴氨優化調整試驗確定具有代表性的測點,使脫硝出口NOx值與煙囪入口NOx值接近一致。
SCR流場優化可以達到脫硝出口NOx濃度場分布基本均勻,脫硝出口氨逃逸達標,進而解決空預器因氨逃逸大而堵塞的目的。通過噴氨優化調整試驗,使得SCR出口各測點NOx值區域均勻,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測點使得脫硝出口NOx值與煙囪入口NOx值接近一致,使用脫硝出口NOx值來控制噴氨,煙囪入口NOx值作為調節限值。

圖2 改造方案示意圖
(1)通過模擬SCR煙氣流場,對現有煙道結構內煙氣流場分布進行分析,設計噴氨管道等壓優化方案和噴氨格柵后加裝氨-煙擾流混態發生器解決噴氨不均勻以及氨與煙氣混合不均勻的問題;
優化后SCR出口各測點NOx的均勻性增強,便于進行噴氨優化實驗調整。
(2)在SCR出口安裝全截面均布式取樣系統,通過試驗分析,對SCR出口氨逃逸進行精準測量,并最終確定具有代表性的NOx測點,并可指導噴氨投運;
(3)進行噴氨優化調整試驗,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測點,使得脫硝出口NOx值與煙囪入口NOx值接近,優化噴氨控制,使用脫硝出口NOx值來控制噴氨,煙囪入口NOx值作為調節限值。
改造后解決噴氨不均勻以及氨與煙氣混合不均勻的問題,改造后噴氨區域流場分布均勻,氨與煙氣混合均勻;改造后脫硝出口氮氧化物濃度標準偏差明顯降低,降低氨逃逸率。
#1爐脫硝噴氨系統均勻性優化綜合改造前后各項統計數據分析,#1機組脫硝噴氨優化改造后,機組噴氨量至少下降10%,噴氨量減少,反應效率增加,可以使NH3逃逸降低,進而空預器、布袋除塵器因硫酸氫銨堵塞的問題明顯緩解。
通過脫硝系統優化均勻性優化改造,按照#1爐日噴氨量下降238 m3,年運行時間7 200 h,氨的價格3 500元/t計算,每年可節約費用18萬元。且改造后可緩解空預器堵塞的問題,提高機組接帶負荷能力,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在國內同類供熱機組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及推廣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