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時刻,很高興同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令狐安、艾平、李衛紅、理事胡木英和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等同志一道,來到北京理工大學就“延安精神進校園”活動進行調研,同趙長祿書記等學校領導同志、各位老師同學一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并座談。幾位同志剛才的發言都很好,大家都表示要學習百年黨史,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報效國家發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服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宏偉目標。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高度重視在青年中傳承弘揚延安精神,積極探索符合青年特點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今年以來,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與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的九所高校聯合開展了延安精神進馬克思主義學院、進校史館、進學生社團的“三進”活動,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實際舉措,也是新時代大力弘揚延安精神、開展“延安精神進校園”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
剛才,我們參觀了校史館,聽取學校介紹從延安到華北再到北京的辦學歷程。在學校中心廣場瞻仰了徐特立銅像,參觀了“延安精神,薪火相傳”石刻。在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了解電動車輛基礎技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等取得的成效。作為一所具有光榮奮斗史和育人史的學校,北京理工大學堅持傳承“延安根、軍工魂”紅色基因,秉持“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走出了一條黨創辦和領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紅色育人路”,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下面,我圍繞調研主題講幾點意見,同各位老師和同學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創建偉業的史詩中鑄就的,是中國共產黨卓越品質和堅強意志的集中凝練,在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延安精神作出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延安精神的歷史地位、主要內容和時代價值,為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其主要內容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核心和靈魂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戰略定力,提升斗爭本領,敢于并善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全面抗戰爆發后,大批胸懷愛國主義情懷和遠大抱負的有志青年不畏艱險,千里迢迢來到革命圣地延安,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投身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為培養革命力量,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了一批高等學校,把陜北的窯洞變成一座座革命的大熔爐,培育出一批批救國英才,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建設新中國輸送了大批的人才。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創辦高等教育的歷史,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創建于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延安自然科學院在服務抗戰和邊區建設的緊要關頭應時而生,開創了黨領導高等自然科學教育的先河。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擔任學校主要領導。自然科學院師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鑄就的堅毅品格,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馬蘭草造紙、發現南泥灣、提高鹽產量、修建中共七大會址和中央辦公地,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優勢,為革命戰爭和邊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可以說,學校的紅色基因植根于延安這片熱土,傳承于一代代師生不懈奮斗的事業之中。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做好新時代高校工作,培養合格人才,就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正確方向。要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充分認識弘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將延安精神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四史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也包括從延安自然科學院到北京理工大學的故事,讓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代代相傳。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好紅色資源,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以紅色文化涵育時代新人,教育青年學生全面提升報國強國能力,自覺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調研時強調,“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條件,也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做好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各項工作,要不斷豐富延安精神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用延安精神引導廣大青年筑牢精神之基,厚植愛國情懷,自覺聽黨話跟黨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把延安精神的火種播撒到廣大青年的心中,成為他們前進的動力,激勵青年肩負使命、篤志力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積極開拓進取,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希望同學們心懷愛國之情,篤行報國之志,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祖國、時代、人類命運聯系在一起,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以昂揚姿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用青春激情譜寫中華民族奮進前行新樂章。
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櫛風沐雨,砥礪前行,走到了日新月異的現在,也必將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在學校的延安石上,鐫刻著北京理工大學的出發點、行動路線和奮斗歷程。看到這些,不禁心潮起伏、深受教育、倍感振奮。希望學校充分發揮“延安精神,薪火相傳”的特點和優勢,無論走到哪里、發展到什么程度,都要牢記從延安出發,牢記延安是根、是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代共奮進,與青春相輝映,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新的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